户部衙门内,因北疆军饷案而弥漫的紧张气氛几乎凝成实质。尚书李德林与侍郎孙知远紧锣密鼓地布置着,名为彻查,实为操控。核查小组的人选皆是其心腹,意图将调查引向预设的“转运损耗”或“边关管理不善”的轨道。风声鹤唳之下,人人自危,或主动靠拢尚书以求庇护,或噤若寒蝉唯恐惹祸上身。
就在这暗流汹涌之际,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声音,在户部例行堂议上响起。
“……故此,北疆军饷一事,关系国本,必须彻查到底,以安军心,以正朝纲。”李德林照本宣科地讲完套话,正欲宣布由其亲信郎中主导核查事宜时,位列末席的云南清吏司主事萧景珩,忽然起身,拱手一礼。
“部堂大人,各位堂官。”萧景珩声音清朗,不高不低,却足以让满堂皆闻,“下官萧景珩,蒙圣恩擢入户部,虽资历浅薄,然每思北疆将士缺饷之苦,深感寝食难安。查核钱粮账目,乃户部分内之责,下官不才,于算术钱谷之事,略通一二,在涿县时亦曾处理过类似繁杂账务。值此紧要关头,下官愿效犬马之劳,申请加入核查小组,协理账目梳理,以期早日厘清真相,上报陛下,解边关之急!”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一道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萧景珩身上,惊愕、疑惑、审视,乃至孙知远等人眼中毫不掩饰的阴冷与怒意。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看似已被边缘化的年轻主事,竟会在此刻主动跳出来,要求介入这潭浑水!
李德林眼角微微抽搐,心中惊怒交加。他千防万防,就是怕有人,尤其是这个陛下亲点的萧景珩,插手此事。此刻萧景珩主动请缨,言辞恳切,理由正当,若强行拒绝,反倒显得自己心中有鬼,阻挠核查。他强压怒火,皮笑肉不笑地道:“萧主事忧国之心,可嘉。然此事千头万绪,牵连甚广,非比寻常县务。萧主事初来乍到,还是先熟悉部内常规事务为宜。”
孙知远立刻接口,语气带着讥讽:“萧主事有心了。不过核查小组人选已定,皆是部中经验丰富的老吏。萧主事还是安心管理好京师仓场,莫要好高骛远。万一有所疏漏,岂不误了大事?”
面对明枪暗箭,萧景珩神色不变,从容应对:“下官明白二位大人顾虑。然正因此事重大,更需多方核实,谨慎行事。下官不敢妄言经验,唯有一片赤诚,且自信于数字记忆、逻辑推演尚有几分心得。或可于繁杂账目中,发现些许常人易忽略之蛛丝马迹。即便只能做些誊录核对之微末小事,亦算为朝廷尽忠。恳请部堂大人给下官一个历练之机。”
他态度谦逊,却寸步不让,将“赤诚”与“能力”并提,堵住了李德林以“经验不足”完全拒绝的借口。堂上其他一些非李德林嫡系的官员,见萧景珩如此胆识,不免心生几分佩服,亦觉得若有多一方力量参与核查,或更能服众。
李德林骑虎难下,若再强硬拒绝,恐惹人非议。他阴沉着脸,权衡片刻,终是冷哼一声:“既然萧主事执意请命,本官便准你所请!然丑话说在前头,核查之事,关乎重大,一切需按章程办事,不得擅自行动!你所负责者,仅限于协助整理、核对近三年北疆军饷拨付的原始票拟及流水账目,不得干预其他环节调查!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这显然是将萧景珩限定在最基础、最繁琐的文书核对工作内,接触不到核心的人事调查和外部环节,试图用海量枯燥的数据困住他。
“下官遵命!定当恪尽职守,谨遵章程!”萧景珩躬身应下,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只要能接触到原始账目,便已达到目的。
翌日,萧景珩便进入了设于户部档案库旁临时辟出的核查公廨。廨内堆满了如山般的账册、票拟、转运单据。李德林派来的心腹郎中主导全局,对萧景珩态度冷淡,只丢给他一堆最杂乱、年份最早的账册,让其“慢慢核对”。
然而,他们低估了萧景珩。其过目不忘之能,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静心端坐,如同精密机械般,一页页翻阅,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眼神专注。寻常胥吏需反复比对核算的数据,他只需扫过一眼,便能印入脑海,并与之前看过的关联数据自动比对。
更关键的是,他脑海中蕴含的现代会计思维与审计逻辑,如同一种降维打击。他不仅核对总数,更关注资金的流向、时间节点的匹配、票据的逻辑链、不同账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李德林等人以为天衣无缝的做账手法,在他超越时代的眼光下,渐渐露出破绽。
数日之后,当其他人还在焦头烂额地整理近期账目时,萧景珩已从那些被视为“无关紧要”的陈旧档案中,发现了惊人的线索。他注意到,连续数年,划拨北疆的饷银,在户部出账记录与太仓银库的实付记录之间,存在一种规律性的、比例不大的“折耗”,美其名曰“火耗、解运折色”。但进一步追查这批“折耗”银两的最终去向,账目却模糊不清,仅以“杂项开支”、“部院协济”等名目一笔带过。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比对兵部移送的北疆军需清单与户部实际拨付的物资记录,发现一批标注为“精铁十万斤”的军械款项,兵部记录已签收,而户部关联的采购支付凭证却指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号,且该商号早在交易完成后便已注销。深入追查此笔款项的银行流水,发现资金经过数次腾挪,最终流入了几家与朝中某些勋贵关系密切的绸缎庄和酒坊。
萧景珩心中凛然。这已不仅仅是贪墨,而是涉及兵部、户部内部人员勾结,虚报冒领,甚至可能以次充好,侵蚀军资的大案!背后牵连的权贵,能量惊人!
他不动声色,将关键账册编号、时间、金额、关联方名称,以密语迅速记录于随身携带的私笺之上。他知道,这些发现一旦公布,必将石破天惊。此刻,他如同持烛走入雷区,每一步都需万分小心。他并未立即向主持核查的郎中汇报这些深层次发现,仅就一些表面的账实不符之处提出疑问,符合他“协助核对”的身份。
然而,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工作,已然引起了李德林和孙知远的警觉。他们发现,这个年轻的萧主事,似乎比他们想象的更难掌控。一股更强的寒意,开始向萧景珩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