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坐在办公桌后,手指反复摩挲着一本泛黄的牛皮纸笔记本,封面已经磨出了毛边,上面用钢笔写着“民生诉求台账”五个字,字迹被岁月浸得有些模糊。桌上摊着三份厚厚的文件,最上面的是他三次提交给赵立群的整改方案,红色的批注“先保形象,民生暂缓”像三根刺,扎得他眼睛发疼。
门被轻轻推开,带着一身夜露寒气的林晓走了进来。她脱下沾着灰尘的藏蓝外套,露出里面的白衬衫,领口被夜风灌得有些褶皱。“周叔,都准备好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打破了办公室里凝滞的寂静。
周志强抬起头,眼眶泛红,原本就有些佝偻的背显得更弯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照片,推到林晓面前:“你看,这是我儿子的店。”照片上是一间小小的手工艺品店,门口挂着“老周木雕”的招牌,笑得一脸憨厚的年轻人正给顾客介绍摆件。“去年秋天,赵立群要搞仿古街统一招牌,我儿子的店刚起步,拿不出三万块,求了文旅局局长好几次,人家只说‘这是县委的决定,不换就封店’。”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手指划过照片上的招牌,像是在触摸某种遥远的念想:“后来店封了,货压在仓库里,贷款还不上,我儿子带着媳妇去了外地打工,一年多没回来了。”他顿了顿,从文件堆里翻出一张褪色的收据,“这是他交的最后一笔房租,上面的日期,就是赵立群拍板建遮羞墙的那天。”
林晓拿起照片,指尖能感受到相纸的粗糙质感。照片里的年轻人眉眼间和周志强有七分相似,那份对生活的热忱,透过泛黄的纸面扑面而来。她想起前作里那些被“躺官”耽误的百姓,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周叔,你儿子……知道你要实名举报吗?”
周志强摇了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部老旧的按键手机,屏幕上还贴着一张卡通贴纸。“我没敢告诉他,他怕我得罪人,退休都不得安生。”他按下通话键,屏幕亮起微弱的光,照亮他眼角的皱纹,“但我不能不说。你知道吗,昨天陈秀莲的店被封的时候,她哭着说‘我丈夫卧病在床,孩子还在上学,这店是全家的命’,我听见这话,就像看见我儿子当初求人的样子。”
他突然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仿古街方向。那里的灯火依旧璀璨,雕梁画栋在夜色中勾勒出虚假的繁华,而一街之隔的老街,此刻一片漆黑,只有几户人家还亮着昏黄的灯,像困在黑暗里的眼睛。“我在文旅局干了三十年,古县的每一条街、每一家店我都熟。以前的县委书记,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老百姓有问题,当场就能拍板解决。可现在呢?”
他猛地转过身,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压抑已久的愤怒:“赵立群的办公室装修花了八百万,拍宣传片花了一千五百万,却舍不得拿出一分钱修老街的管网!王大爷家污水倒灌,床都泡烂了,他说‘等迎检结束’;商户们被强制摊派,快活不下去了,他说‘大局为重’。这叫什么大局?他的大局,就是他的乌纱帽!”
林晓看着他激动得微微颤抖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见过太多明哲保身的基层干部,像周志强这样,明知会得罪顶头上司,甚至可能影响退休待遇,却依然选择站出来的人,太少了。“周叔,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不容易。”她拿起桌上的实名举报信,信纸已经被周志强的手汗浸得有些发潮,“但你要相信,你的举报不是孤军奋战,这是给古县百姓一个说话的机会。”
周志强的目光落在举报信末尾的签名处,那里已经写好了他的名字,字迹工整而坚定。他深吸一口气,从笔筒里拿出一枚红色的印泥盒,打开盖子,里面的印泥鲜红饱满,像是凝固的热血。“我快退休了,不怕丢工作,也不怕被报复。”他伸出右手,食指在印泥上重重按了一下,然后稳稳地盖在签名下方,一个鲜红的指印,像一枚沉甸甸的承诺,烙印在白纸上,“我就是怕,我要是不说,这些老百姓还得遭罪;我要是不说,我对不起我儿子,对不起我在文旅局干的这三十年。”
林晓看着那枚鲜红的指印,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她想起前作查办隆安案时,陈谨对她说的话:“反腐不是抓几个贪官就完了,是要让老百姓相信,公道自在人间。”她拿起举报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随身的双肩包:“周叔,谢谢你。这封信,我会亲手交给省纪委的同志。赵立群的形式主义,他的利益输送,我们一定会查到底。”
“还有这个。”周志强从文件堆底下抽出一份合同,纸张边缘已经被撕得有些破损,“这是仿古街招牌的采购合同,我偷偷从档案室拿出来的。你看这里,实际成本五百块,却向商户收三万,收款账户是赵立群远房亲戚的公司。”他的手指指着合同上的条款,指尖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这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这是借着形象工程敛财!”
林晓接过合同,快速翻阅着,上面的金额和账户信息清晰明确,与之前收集到的报销单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她抬起头,对上周志强的目光,那目光里有疲惫,有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妥协的坚定。“周叔,有了这份合同,证据链就完整了。赵立群想抵赖,都不可能。”
就在这时,周志强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赵立群”三个字,铃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周志强看了一眼屏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没有接,任由铃声响着,直到它自动挂断。
“他是来警告我的。”周志强把手机扔回桌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决绝,“以前我怕他给我穿小鞋,怕影响儿子的工作,处处忍让。现在我想通了,老百姓的日子过不好,我们这些干部,还有什么脸坐在办公室里?”
林晓站起身,拿起自己的外套:“周叔,你放心,我现在就把举报信和证据发给省纪委。今晚过后,一切都会不一样。”她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周志强,“对了,前作隆安案整改后,我们推动建立了民生监督员制度,古县整改后,我想推荐你牵头这项工作。你深耕文旅三十年,又懂民生,没人比你更合适。”
周志强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像是被风吹燃的火星。他这辈子,没求过什么功名,只想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可赵立群的到来,让他的抱负一次次被搁置。“我……我能行吗?”他有些不确定地问,语气里带着一丝久违的期待。
“当然行。”林晓笑了,这是她来古县后,第一次笑得如此轻松,“你能三次提交整改方案,能为了百姓实名举报,这份担当,就是最好的资格。”
夜色渐深,林晓走出文旅局办公楼,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暖意。她掏出手机,将周志强的实名举报信、招牌采购合同、资金报销单一一拍照,发送给省纪委的专案组组长,附上一行文字:“证据确凿,请求立案调查古县县委书记赵立群涉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利益输送问题。”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抬头望向夜空,几颗星星穿透云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只有短短一句话:“林晓,你惹错人了,古县的天,不是你能捅破的。”
林晓看着短信,嘴角扬起一抹坚定的笑容。她回拨了赵立群之前的号码,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赵书记,我是林晓。古县的天,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天,是老百姓的天。你欠古县百姓的,迟早要还。”
挂了电话,她转身走向停车场,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正义的道路。远处的仿古街依旧灯火辉煌,但林晓知道,这虚假的繁华,即将被撕开面具,露出背后真实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