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亲,作为皇帝,咱该教的都教了,该做的都做了。”
“咱活着时对得起黎民百姓,也对得起你们!”
“将来不管你们谁继位,都必须让宝钞正常流通!”
“要是你们死的时候宝钞贬值,害得百姓受苦——”
“到了阴曹地府也别来见咱!”
“咱没这种不肖子!”
“都听明白没有?!”
朱元璋的怒吼震得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耳膜生疼。
皇子们连忙应声:
“儿臣明白!”
“谨记父皇教诲!”
“绝不敢忘!”
见朱标等人态度恭顺,朱元璋神色稍霁,又突然厉声道:
“还有你们的儿子——大明第三代皇帝,登基前必须像咱训练你们这样严格管教!”
“要让他明白宝钞的利害关系,严格控制发行,绝不许滥印。”
“要是教不好儿子,死后照样别来见咱!”
“咱不认不会教子的儿子,更不认那样的孙子!”
“听清楚没有?!”
这番话让朱标等人心头同时闪过念头:
【像父皇我们这样培养下一代?】
【到时候请燕先生给我儿也讲《屠龙技》便是】
【保证原汁原味......】
燕先生与我年龄相仿,不仅负责我儿子的《屠龙技》教育,连孙子的教育一并承担也绰绰有余。
至于曾孙的教育问题,那就是孙子辈该操心的事了。我这个做祖父的,能考虑到孙子的教育已经仁至义尽。不过若燕先生能长寿些,说不定连曾孙的《屠龙技》都能包办。
完美!不愧是大明未来的天子!如此周全的方案都能想到!将来儿孙们的教育就全仰仗燕先生了!
想到这里,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信心满满地回应:
儿臣明白!
父皇放心!
定当严格教导子孙!
保证让他们接受与我们相同的教育!
我们受过的培养,定会原样传承下去!
讲台上的燕长倾突然眉头微蹙,莫名感到一阵寒意袭来,仿佛被什么缠上似的。
朱元璋听完皇子们的保证,满意地颔首,转向燕长倾郑重道:
纸币虽风险大,但用好了对国家益处无穷。有风险就该防范规避,不能因噎废食。先生说过,纸币乃未来货币大势,既是趋势,就不该逆势而为。
即便现在不用,将来总会有人推行。既然如此,何不由我们率先实施?若推行得当,长久稳定,自然再好不过。
“即便最终竭尽所能规避了所有风险,大明通行宝钞仍因种种缘由难以为继......”
“咱也认了。”
“正如前朝推行大元宝钞虽告失败,却为后世留下宝贵经验。”
“若我大明宝钞在汲取前朝教训后仍重蹈覆辙,同样能为后人提供更深层的借鉴。”
“让后世能以元明两朝宝钞的失败为阶,建立更完善的纸币制度。”
“终有一日,我们或后人必能从历次失败中,总结出真正可行的纸币体系!”
“到那时,想必就是先生所说的纸币大势所趋之时。”
“恳请先生助我完善大明通行宝钞制度!”
朱元璋言罢向燕长倾郑重行礼,目光灼灼地凝视对方。
燕长倾默然不语,以同样沉静的目光回望。
殿内气氛难得融洽。
旁侧的马皇后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皆屏息静候。
良久,燕长倾终是轻叹一声:
“要建立稳固的宝钞制度,须对大明财政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
“户部权责将彻底重构,其余五部亦受波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撼动国本。”
“说得直白些,这相当于将大明现有的权力格局推倒重来。”
“稍有不慎,恐有动摇社稷之危!”
“即便如此,陛下仍要坚持改革?”
燕长倾神情肃穆,这绝非危言耸听。
朱元璋却朗声笑道:“若对大明有益,纵使暂时动摇江山又何妨?”
“咱这把老骨头还硬朗,大不了重打一遍天下!”
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燕长倾不再多言,径自取下写满字迹的宣纸,铺开崭新的素笺。
一旁的燕王朱棣见状,眼中闪过精光,快步走向讲台说道:
先生,我来帮您。
燕长倾微微颔首,接受了朱棣的好意。
朱棣利落地帮燕长倾将新宣纸挂上木板,返回座位时,不动声色地带走了先前写满字迹的手稿。
【若燕先生日后封圣,这些可就是货真价实的圣人真迹了!】
【带回去让炽儿多接触,或许能沾染几分圣人才智!】
正暗自盘算时,朱棣感觉手肘被轻推,转头见三哥朱棡正注视着他,无声地做着口型:
【见者有份!】
朱棣立即以眼神回应:
【凭什么?!】
未等朱棡回应,二哥朱樉已挤上前来,同样用口型示意:
【就凭我们是兄长!】
后排的太子朱标轻咳一声,待众人目光投来,以眼神传达:
【手足情深,莫伤和气。】
【待会燕先生定会再写新稿,加上棣弟手中这些,足够我们兄弟分润。】
前排的朱橚、朱桢、朱榑也纷纷回头,用眼神加入:
【大哥,我们也要!】
【三哥说过见者有份!】
【二哥,别忘了弟弟们!】
马皇后坐在最后,望着皇子们暗中争夺手稿的模样,脸上浮现欣慰的笑容。这般兄友弟恭的场景,正是她最乐见的。
......
待宣纸铺陈妥当,燕长倾转身面对朱元璋、马皇后及众皇子,开口道:
欲立国,首重强权,方能奠定根基。
国家建立后,必须依靠财政支撑才能持续运转。若要实现长治久安,更需要建立完备、合理且高效的财政体系。
完善的纸币制度必然与健全的国家财政体系密不可分。事实上,完善的纸币制度本身就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健全的财政体系是所有财政制度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像大明宝钞这样的具体制度才能顺利实施。
在改革大明宝钞制度前,我们必须先理解完善财政体系的构成要素。只有掌握了财政体系的整体框架,才能明确宝钞制度在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燕长倾转身在木板上写下国家财政体系之收支预算规划,随后开始讲解:
国家财政体系可分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大板块。财政收入包含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财政支出同样分为预算支出和预算外支出。
预算收入主要包含四类: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明当前的主要财源,包括田赋、商税、丁税等。
国有资产指由国家出资兴建并完全掌控的产业,如盐铁专营等,其收益即为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是指具有特定用途的预算收入,如藩属国贡赋、官员进献等。其他收入则指上述三类之外的财政收入。
“例如,有 污吏徇私舞弊,犯下十恶不赦之罪,抄没其家产所得;又如朝廷将官田租与百姓耕种,收取的田租等。”
“这些零散不定却可预先估算的进项,统称为其他收入。”
八五六三二三六一三灵珑
“至于那些无法提前预估、难以纳入朝廷岁计的进项,则归为【预算外收入】。”
燕长倾稍作停顿,让朱元璋、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消化这番话。
(原来朝廷岁入竟分为预算收入与预算外收入?!)
(税赋、官产收益、专款、其他收入,再加预算外收入——这便是《屠龙技》对国朝财政的划分?!)
(细想之下,这五类确已囊括天下财源!)
(如此分类条理分明,比户部杂乱无章的奏报强过百倍!)
(以此五类为纲,户部那些田赋、盐课、贡品等杂乱记录立时各得其所!)
(户部必须改制!)
(混账!连分门别类都不做,净拿琐碎账目来刁难朕!)
(这法子极好,速速记下!)
……
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紧盯木板上的分类,眼中精光闪动,手中毛笔沙沙记录。
待众人停笔,燕长倾继续写道:
“【预算支出】可分六类:建设支出、官俸支出、军费支出、民生支出、补贴支出及其他支出。”
“建设支出,指盐铁官营、修筑官道、治理河道等生产投资。”
“官俸支出,即支付朝野官吏的俸禄银米。”
“军费支出,自是养兵戍边的开销。”
“民生支出,涵盖官学、赈灾、施药等用度。”
“补贴支出,如官员士子免赋税、发放秀才膏火银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大明皇室宗亲的俸禄开支也属于这类支出范畴。”
“所谓其他支出,指的是那些零散、不固定、不稳定的临时性开支,过去曾有过类似支出,未来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再出现的项目。”
“至于那些无法提前纳入预算规划、难以统计管理的支出,则被归类为【预算外支出】。”
“所有这些收入与支出的总和,便构成了国家完整的财政收支体系!”
燕长倾写完最后一笔,退至讲台边缘,将木板宣纸上完整的板书内容展现在众人面前。
以【国家财政体系之预算收支规划】为总纲,向下延伸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大分支。
左侧【财政收入】分支继续细分为【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右侧【财政支出】同样分出【预算支出】与【预算外支出】两个子项。
其中【预算收入】项下又延伸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及【其他收入】四项;而【预算外收入】则保持 未再细分。
在支出端,【预算支出】详细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用】、【国防军费】、【教育民生医疗支出】、【各类补贴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六大类;【预算外支出】同样保持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