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九叔在数量上略微有些夸大,可西方用玻璃做窗子恐怕是确有其事。”
雍正听到这话脸色更差了些,他倒是希望老九这个王八蛋是在胡说八道。
“难道如今那些蛮夷之地当真如此先进?那波大清岂不是堕了中央之国的美名?”
大清一直是把自己当成世界中心的,甚至整个华夏历朝历代都是把自己当成了整个世界的中心。
只是其他的朝代就算是偶尔有外敌,中原大地也确实是整个世界战斗力最强的地方。
只有清朝莫名其妙赶上了几千年没有大变革,就那么成了这片土地的罪人。
“不知九叔可打听到了玻璃的方子?”
雍正十分严肃的摇了摇头“你九叔只说那些英吉利人十分排外,看到他这样的东方面孔,哪怕是最寻常的玻璃铺子也不愿意告诉他秘方。”
“那若是用重金购买呢?”
“恐怕不行,那些英吉利人一个个精明的很,对着你九叔也是耀武扬威,倒是没有对着朕这个皇帝那样卑躬屈膝。”
康熙朝就已经有南怀仁这样的传教士了,雍正朝自然是也有一些西方人在大清做官。
可那些人在康熙和雍正的眼里也不过是自己的奴才,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的地位在皇帝的眼里,也只比汉人高了那么一点。
毕竟洋人虽然长得奇奇怪怪但绝对没有能力颠覆大清的江山,清朝一贯是防汉更甚于防洋。
可看着老九信中字字句句都在说着那些西洋人对他的耀武扬威,雍正只觉得那些传教士前倨后恭的姿态令人生厌。
“九叔聪慧,他一定能找到办法将玻璃的方子拿到手。”
若是不能从正途拿到那就用些非自然手段了,他们华夏的人去拿东西那能叫偷和抢吗?
那只是运用自己的一点智慧得到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
毕竟只有八国联军那样连烧带砸的才叫偷和抢呢。
“朕倒是希望老九有这样的脑子。”雍正原本想的是让老九死在海上最好,可如今他倒真的希望老九能带回一些有用的东西了。
老九日后死的机会还多着呢,如今若是能从西方带些东西回来,大不了他们二人就重新开始。
在英吉利装作商人的九贝勒也不负自己大侄子的厚望,他刚开始在海上几乎吐了个你死我活。
刚开始在船上他只是略微觉得有些无聊,毕竟他坐的船是如今大清最为浩大的船只之一。
身边还有几十个手下的侍卫,一路也算风平浪静并没有遇见什么海盗之类的。
老九唯一觉得烦躁的就是在船上的时间实在是无聊,每天他只能花时间去清点自己从大清带来的那些瓷器。
可等他踏入英吉利的土地后才真的大惊失色,虽然如今英吉利的土地遍地都是“黄金”。
甚至他还能经常看到有人在路上十分不雅的当众排泄,让老九在背后偷偷骂了英吉利是蛮夷之地好久。
大清的紫禁城虽然没有如厕之地,但他也从未见过正经人有感觉了就随地大小便。
尤其是看着那些男子穿着如同大清的花盆底一样的高高的高跟鞋,九贝勒躲在后面更是一顿国粹出出。
这就是自己大侄子说的,有他们大清没有的地方的宝地?
这个地方能有什么好东西?
遍地的米田贡吗?
可随着老九渐渐到了英吉利的城市中心,他终于发现了这个地方与大清不同之处。
大清的寻常百姓窗子大多都是用纸糊的,稍微富贵些的人家会用比较透光的布料。
这玩意儿就是勉强遮个人影,夏天不防太阳冬天也拦不住寒风。
可英吉利的所谓首都却几乎人人都用上了透明的玻璃窗子,老九终于像个入城的乡巴佬一样惊呆了。
这和那些传教士与他说的不一样啊,那些传教士是说的不是他们的国家远不如大清嘛?
若只说着玻璃窗子,英吉利看着倒是比大清普及了许多。
老九除了在做生意方面非常有天赋以外,他其他的天赋点大概就是点在了外语上。
他跟着那些传教士学习之时就已经能够流利的和传教士对话,来了英吉利和那些百姓与小贩对话也并不困难。
可老九能清楚的感受到那些百姓看到他易于旁人的面容后,对他虽然热情但也隐隐约约的带上了几分防备。
他们看到老九拿出来的瓷器欣喜万分,但老九提到了要用瓷器去交换玻璃方子那些店却一个个的关门谢客。
老九一连问了好几家卖玻璃的店铺,那些掌柜的只愿意卖玻璃给他但关于方子的事情却是一个字也不肯透露。
甚至还有人看在他送出去的白花花的银子的份上告诉他,玻璃这东西也是他们国家的秘密。
是不能随意交给外来商人的。
老九就那么摇着扇子晃晃哒哒的回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整个人脸色奇差无比。
写了一封信就那么让人乘着船又送回了大清。
那些洋人的反叛之心恐怕比汉人更重,那些去往大清的传教士嘴里一个字的实话都没有。
雍正和弘历父子二人又坐在一起交谈了很久,还是弘历先困的打了个哈欠雍正才止住了自己的话头。
雍正替自己的儿子亲手铺了铺床铺将他哄的快睡着了,这才有些烦闷的开口“若是拿不到玻璃方子,朕只希望你九叔对你的疼爱之心不是假的,多从英吉利带些玻璃回来给你把乾清宫换上玻璃窗。”
雍正不觉得这小小的玻璃能代表什么国力,他不乐意的只有西方的那些人享受的比自己的儿子早。
大清能不能普及玻璃他也没那么放在心上,老九的信中说那些玻璃窗子又透亮又防风。
只要自己的儿子能用上就够了。
“只要有了玻璃方子,咱们大清也能有自己的玻璃。”弘历半梦半醒间最后又嘟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