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从亢奋激动到后面的麻木,甚至变得有些烦闷不安也只需要半年的时间。
他要处理的朝政几乎是翻着跟头的增长,刚开始只是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在太子爷生病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他成了大清历史上第一个在皇帝和太子都一切安好的时候有着然代替皇帝发号命令的亲王。
所有的朝廷政务甚至,最为重要的那些需要保密的政务也都要经过他的手,胤祥从兴奋到麻木不仁真的不需要很久。
他批阅的那些奏折里还有一大堆是没有用的废话,那些人在折子里一个劲儿的问他这个怡亲王皇上还好吗?太子还好吗?皇上的身体好点了吗?太子殿下醒了吗?
这样没有意义的折子,几乎要占到所有折子数量的三分之一,甚至因为皇上和太子长久未归这样折子的数量在直线增加。
胤祥看见这样没有意义的废话就觉得自己头皮发麻,可偏偏他这个怡亲王又只能一封一封好声好气的回复。
哪怕有着他的好二哥站在他身旁和他一起批阅那些奏折也不行,二哥终于变回了从前做太子时候的那样的脾气。
看到没有意义的口水折子会立刻斥责一番,到后面甚至连骂人都懒得。
就那么直接把没有意义的折子扔到怡亲王的桌子上,自己只负责把那些重要的折子看上一眼。
就这样他的好大哥还要一直围绕在二哥的身旁,每天看向他的目光都像在看什么负心汉。
整日里挂在嘴边的就是老二身子弱,十三这个做弟弟的也要对自己的哥哥多关怀些才行。
最好能把大部分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不要让老二整日里太过操劳。
十三看着面色一日比一日红润的二哥,看着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大哥。
可怜的怡亲王觉得自己才是这个皇宫中最可怜,最没人爱的。
二哥确实是身体比较差,但经过这几天的操劳,他觉得他的身体现在比二哥差太多了。
大哥要是继续这么说,他要活生生的累死了呀!
甚至听到皇阿玛快要归来二哥就那么撂挑子不干了,只留下他一个勤勤恳恳的怡亲王继续奋斗。
听到自己的好四哥和好皇阿玛终于回来了,十三终于没忍住泪洒当场。
这皇帝的活谁爱干谁干吧!
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怡亲王,日后绝对不做这种越俎代庖之事。
雍正和康熙的回京也算低调,但该知道的人自然全部收到了消息。
包括早早的躲回了自己府邸的胤礽都拉着老大一起来了。
胤褆摩拳擦掌准备给自己的弟弟上爱的一课,好好的一个太子爷跟着他出去一趟就得了天花。
老四这个皇帝还是不够用心。
众人就那么一起等在宫门口,看着缓缓而来的马车神色各异。
听到太监挥舞的静鞭声音,无论心中怎么想的大家还是跪在地上迎接皇上与太上皇的归来。
“臣等见过太上皇,见过皇帝,见过太子殿下。”
康熙亲自抱着自己的乖孙从马车上走了下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们脸色还算不错。
尤其看了一眼面色比从前红润许多的二子,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重新扬起笑容。
如此也好,他们父子二人不必相见只要知道各自安好也就罢了。
“都起来吧。”
康熙开口,雍正的目光则是一直紧紧的跟随在自己儿子身上。
“十三,朕听说朕与皇上离宫的这些日子朝政都是由你处理的,朕从前就知道你是个能辅佐皇帝的好贤王。”
听到自己从小梦寐以求的来自皇阿玛的夸赞,十三如今心中却没有半分的波动。
他满脑子都只有劳累二字,谢了恩后乖乖的站在一旁。
只希望自己的好兄长和亲阿玛能接过他的班。
这个班谁爱上谁上吧,反正他这个平平无奇的怡亲王是干不了了。
“都起来吧,如今太子大安朕心甚悦。”
康熙又称赞了几句自己的其他儿子,恋恋不舍的把自己的乖孙从怀里放下了。
自己的乖孙身为太子大难不死定要在人前多多露下脸,现在跟着皇帝才是最好的。
太上皇一走太子和皇帝就更加引人注目了,他们不敢在自己的老爹面前太不放肆。
但面对雍正这个和他们关系还算不错的皇帝兄弟,众人说话做事的时候就明显放松多了。
尤其是老大,在雍正几乎要吃人的目光下把自己的大侄子抢了过来“大侄子瘦了不少啊,皇上可要给太子好好补补才行。”
一边说着还一边伸手捏了捏自己大侄子的后背,和前些日子自己抱到的孩子相比确实是瘦了些。
“朕明白大哥的意思,这已经让人给太子准备了好几个擅长作药膳的嬷嬷,太子这些日子的确需要好好补补。”
老大听到自己的乖侄子要每天喝那些黑乎乎的药膳,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将自己准备的礼物从怀里就那么掏了出来“这是本王前些日子让人去寺庙里求的,听说这东西能压小儿煞气能保小儿万事无虞。”
康熙的这些儿子原本除了老四没有一个信佛的,他们大多更加信仰长生天。
但自从自己的侄儿出生了,在佛前经常拜上一拜似乎成了最能安慰他们内心的方式。
老大的这个礼物弘历只是感念他的用心,雍正则是满目的感动之色。
从前他和兄弟们的感情不好,这也是老八他们一行人最能攻击自己的地方。
当初老八还活着的时候整日让人在民间散布自己刻薄寡恩的消息,搞得那些臣子一个个更不敢往自己身边旁凑。
可现在老八的坟头草都已经那么高了,自己和自己的宝贝儿子成了最受欢迎的存在。
老八就是死了也不是自己的对手“多谢大哥为弘历费心了。”
胤褆直接将自己的东西挂到了自己侄子的脖子上,对于老四的感谢没怎么放在心上。
胤礽又很快从老大的手上接过了弘历,对他温声细语的说了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