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缓缓停靠在省城站台。
孙永生一家提着行李随着人流走下火车,踏上北方土地的那一刻,
一股与西南湿润截然不同的、略带干燥的夏日热风扑面而来。
孙继民和孙小英好奇地东张西望,看着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颇具年代感的建筑。
“永生!这边!” 一出站,就听到了孙长生洪亮而激动的声音。
只见他穿着一身中山装,精神矍铄地站在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旁,用力挥着手。
他身边还站着一位面带微笑的年轻勤务兵。
“大哥!” 孙永生快步上前,兄弟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用力摇晃着。
千言万语,似乎都融在了这紧握的双手和泛红的眼眶里。
“大伯!”“大伯好!” 孙继民和孙小英也乖巧地叫人。
“哎!好孩子!这就是继民和小英吧?长这么高了!”孙长生慈爱地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又看向刘清雅,“清雅,一路上辛苦了。”
“大哥,不辛苦。”刘清雅微笑着回应。
寒暄几句,孙长生便招呼大家上车:“快,上车!咱们抓紧时间,争取天黑前赶到平县,娟子他们肯定等急了!”
吉普车驶出省城,沿着略显颠簸的公路向着平县方向前进。
越是接近目的地,车内的气氛就越是混合着激动与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
孙永生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村庄,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
刘清雅轻轻握住他的手,给予无声的支持。
孙长生则不停地介绍着平县和杨家的情况,语气里满是骄傲和欣慰:
“……平安那孩子,是真不得了!你们是没见着,那小院收拾得利利索索,娟子气色也好,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十来岁……大河人也实在,
现在是县公安局的股长了……那几个女婿,个个都争气……”
他的话语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在孙永生一家面前缓缓展开,
勾勒出一个虽然历经磨难,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大家庭形象,极大地缓解了孙永生心中的近乡情怯。
天色渐渐擦黑,吉普车终于驶入了平县县城,七拐八绕之后,稳稳地停在了东街杨家小院的门口。
小院里早已是灯火通明。
听到外面吉普车的动静,院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被猛地拉开。
孙氏(孙娟)几乎是冲出来的,杨大河、杨平安、杨冬梅,以及紧紧黏在杨平安腿边的安安和军军,全都跟了出来。
孙氏的目光瞬间就锁定在了刚从车上下来的、那个穿着军装、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却眼带泪光的男人身上。
尽管二十五年岁月沧桑,彼此容颜已改,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血缘亲情,让孙氏一眼就认出了那就是她的二哥!
“二哥——!” 孙氏哽咽着喊出这个在心底埋藏了二十五年的称呼,泪水瞬间决堤,她几步奔上前,
却又在距离孙永生几步远的地方猛地停住,像是害怕这只是一场易碎的梦。
孙永生看着眼前这个泪流满面、依稀能看到童年妹妹轮廓,却又比想象中年轻、
秀美许多的妇人,心脏像是被狠狠撞击了一下。
他喉头剧烈滚动,上前一步,张开双臂,将这个失散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小妹紧紧、紧紧地拥入怀中。
“娟子……我的傻妹子……二哥……二哥找到你了!二哥对不起你……” 这个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都未曾退缩的铁血汉子,
此刻声音哽咽破碎,滚烫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滴落在妹妹的肩头。
兄妹二人相拥而泣,二十五年来的思念、担忧、愧疚与失而复得的狂喜,
都在这一刻宣泄而出。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杨大河悄悄抹了下眼角,上前一步,声音也有些沙哑:“二哥,二嫂,一路辛苦了,快,快进屋歇歇!”
刘清雅也流着泪,上前轻轻扶住孙氏的肩膀:“娟妹子,别哭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啊!咱们一家人总算团圆了!”
这时,孙长生招呼着孙继民和孙小英过来:“继民,小英,快,叫姑姑!”
孙继民看着眼前这位哭得不能自已、却又莫名让他感到亲切的姑姑,
有些腼腆,但还是响亮地叫了一声:“姑姑!”
孙小英也怯生生地跟着叫:“姑姑好。”
这一声“姑姑”,让孙氏的心都化了。她连忙从二哥怀里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眼前这一对漂亮的侄儿侄女,又是哭又是笑:
“哎!哎!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快让姑姑看看……” 她松开二哥,蹲下身,仔细端详着孙继民和孙小英,仿佛怎么看也看不够。
而此刻,站在杨平安身边的安安和军军,两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盯着新出现的孙继民和孙小英。
安安的小眉头微微蹙着,像是在评估“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等级。
他凑到杨平安耳边,用自以为很小声、但其实大家都能听到的气音说:“舅舅,那个小舅舅,没有舅舅高!”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军军则有样学样,也压低小奶音,指着孙小英:“那个小姨,也没有舅舅好看!”
童言无忌,这充满“比较”意味的话语,瞬间冲淡了现场悲伤感人的气氛,把大人们都逗笑了。
孙继民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孙小英则眨了眨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两个看起来白白嫩嫩、特别可爱的“小外甥”。
杨平安哭笑不得,轻轻拍了拍两个小家伙的脑袋:“不许没礼貌。”
他上前一步,对着孙永生和刘清雅,露出一个清朗温和的笑容,恭敬地叫道:
“二舅,二舅妈,一路辛苦了,我是杨平安。欢迎回家。”
他的声音沉稳,举止得体,瞬间就吸引了孙永生和刘清雅的全部注意。
孙永生看着眼前这个身姿挺拔、面容俊秀、眼神清澈而沉静的少年,心中震撼不已。
这就是大哥和舅舅口中那个了不得的外甥!这份气度,这份从容,哪里像是个十几岁的农村少年!
他用力拍了拍杨平安的肩膀,声音还带着一丝激动后的沙哑,却充满了赞赏:
“好孩子!平安!二舅谢谢你!谢谢你救了舅舅,也……谢谢你把你娘照顾得这么好!”
他看到了妹妹远超同龄人的年轻状态,心中对这位外甥的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刘清雅也笑着打量杨平安,越看越是喜欢:“平安是吧,常听你大舅和江舅舅夸你,果然是个精神的好孩子!”
一番激动人心的相见和介绍之后,众人终于簇拥着进了院子。
堂屋里,桌子上已经摆满了杨平安精心准备的接风宴。
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胜在食材新鲜,烹饪用心,色香味俱全,散发着诱人的家的味道。
孙氏拉着二哥二嫂的手,挨着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看着失而复得的哥哥嫂嫂,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只觉得此生再无遗憾。
而安安和军军,虽然一开始对新来的小舅舅小姨有些“警惕”,但在杨平安的引导和美食的诱惑下,
很快就和同样孩子心性的孙继民、孙小英熟悉起来。
尤其是当孙继民拿出他珍藏的小人书,孙小英拿出漂亮的玻璃珠时,
安安军军那最后一点“隔阂”也消失了,很快就玩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