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龙巢基地的起床号准时响起。张飞翻了个身,把枕头盖在头上,嘟囔着:又不是在部队,搞这么正式干嘛......
五分钟后,安保组长山鹰准时敲响了他的房门:张顾问,该起床了。
张飞不情不愿地爬起来,穿着睡衣就开始检查昨晚的实验数据。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趁着大脑刚清醒的时候思考最复杂的技术问题。
这个量子隧穿效应还是不太稳定......他一边刷牙一边在草稿纸上演算,牙膏沫溅得到处都是。
山鹰站在门口,看着这位国家顶级科学家的邋遢模样,嘴角微微抽搐。他曾经保护过不少重要人物,但像张飞这样的还是头一回见。
早餐时间,张飞端着餐盘在食堂里转悠。今天厨师特意准备了他最爱吃的豆沙包,但他看都没看,直接盛了碗白粥和咸菜。
张顾问,今天的特色菜不错。厨师热情推荐。
没胃口。张飞摆摆手,昨天那个算法卡住了,得保持头脑清醒。
他找了个角落坐下,一边喝粥一边在餐巾纸上画设计图。周围的科研人员都识趣地不去打扰,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位首席顾问的特立独行。
饭后,张飞照例在基地里散步。这是安国邦强制要求的,说是为了他的健康考虑。山鹰带着两名保镖跟在他身后,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山鹰,你说要是把防护服的材质改成纳米级编织,会不会更轻便?张飞突然回头问道。
山鹰愣了一下:这个......我不太懂。
我想也是。张飞继续往前走,回头我设计一套新的,保证比你们现在穿的舒服。
散步结束,张飞钻进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天他要测试新改进的能源核心,这是升级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输出功率提升15%,但稳定性下降了。他盯着监测数据皱眉,看来得重新调整磁场分布。
实验室外的观察室里,几位老专家正在观摩。看到张飞随手在控制台上输入的一串参数,江卫华院士忍不住惊呼:
这个参数组合......完全违背了传统物理学的认知!
旁边的李教授苦笑:在他这里,违背常识才是常态。
张飞完全没注意到外面的动静。他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设备上,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时不时停下来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
中午时分,安国邦来实验室找他,发现他正对着一台价值千万的设备发呆。
怎么了?设备出问题了?
不是,张飞摇头,我在想,这东西能不能用来烤红薯。
安国邦:......
开玩笑的。张飞突然笑了,不过确实有个新想法,关于能源核心的小型化。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复杂的结构图。安国邦看得一头雾水,但隐约觉得这可能是又一个重大突破。
这个设计如果能实现,的续航能力能提升三倍。张飞轻描淡写地说。
安国邦倒吸一口凉气。三倍续航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午饭时,张飞终于吃了点像样的食物,但依然心不在焉。他盯着食堂的吊扇出神,突然说:
这个旋转模式可以用来优化推进器的叶片设计。
同桌的科研人员面面相觑,有人偷偷记下了这个想法。
下午的工作更加深入。张飞开始动手改造设备,实验室里不时传出切割和焊接的声音。山鹰在门外值守,听着里面的动静,忍不住担心:
张顾问,需要帮忙吗?
不用,张飞的声音伴随着电焊声传来,很快就完事。
结果这个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当张飞终于从实验室出来时,整个人像是刚从煤矿里爬出来,但眼睛却亮得吓人。
成功了!他兴奋地对安国邦说,输出功率提升20%,稳定性问题也解决了!
安国邦看着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设备,心疼得直抽抽:这可是进口的高精度仪器......
现在性能更好了。张飞不以为然,而且我还加了几个新功能。
他演示了一下,原本单一的检测设备现在能同时完成三项不同的测试任务。
这......安国邦无话可说。虽然设备的外观被改得亲妈都不认识,但性能确实提升了一个档次。
傍晚时分,张飞难得地提前结束工作。他来到基地的图书馆,开始翻阅古籍。这是他现在养成的另一个习惯,美其名曰寻找灵感。
《山海经》《墨子》《梦溪笔谈》......这些古老的典籍被他翻得起了毛边。更神奇的是,他总能从这些书中找到与现代科技对应的内容。
看这里,他指着一行古文对图书管理员说,这里描述的御风而行,跟我设计的推进系统原理很像。
图书管理员是个文静的女孩,每次都被张飞的奇谈怪论说得一愣一愣的。
晚饭后,张飞会到基地的露天平台散步。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可以暂时放下研究工作,看看星空,想想心事。
有时候觉得挺神奇的。他对陪同的山鹰说,几个月前我还在为房租发愁,现在却在思考怎么改变世界。
山鹰沉默片刻,说:这就是命运吧。
也许吧。张飞笑了笑,不过我更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想起在部队时,别人休息他却在钻研技术手册;开修理站时,别人觉得没前途的活他都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经历,现在都成了宝贵的财富。
夜幕降临,张飞回到宿舍。但他并没有休息,而是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今天的研究成果。这是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每天必须完成工作日志。
今天解决了能源核心的稳定性问题,但发现了新的谐振频率异常......
写着写着,他的思路又开始发散:也许可以试试非线性控制理论?或者借鉴一下古代机关术的平衡原理?
深夜十一点,山鹰再次敲响他的房门:张顾问,该休息了。
马上就好。张飞头也不抬,这个算法马上就调试完了。
结果这个又拖了一个小时。当张飞终于关灯睡觉时,基地里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梦乡。
躺在床上的张飞并没有立即入睡。他在黑暗中睁着眼睛,思考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些技术到底从何而来?
虽然他一直用古籍研究来解释,但内心深处,他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那些灵光一现的创意,那些水到渠成的解决方案,仿佛早就存在于他的脑海中,只等待合适的时机被唤醒。
的存在,是他最大的秘密。这个伴随项目突然出现的金手指,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也带来了深深的困惑。
为什么是他?这个系统从何而来?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他心头。但每当他想深入思考时,总会被新的技术难题打断,仿佛冥冥中有什么在阻止他探寻真相。
算了,他翻了个身,既然现在能做想做的事,又何必纠结那么多。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清冷的月光洒进房间,照在张飞熟睡的脸上。此刻的他,看起来就像个普通年轻人,完全不像那个手握尖端技术的科学奇才。
而在基地监控室里,安国邦正在查看一天的工作报告。当他看到张飞又改造了一台贵重设备时,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小子,什么时候能改掉乱拆东西的习惯。
但当他看到改造后的设备性能报告时,又不禁笑了:不过确实改得不错。
这就是张飞的日常,平凡中透着不凡,简单中藏着深邃。在这个被严密保护的基地里,他就像一颗被精心呵护的种子,正在悄然生长,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而此时此刻,他只是在梦中嘟囔了一句:明天该试试那个新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