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到了晚上,管着盛京皇宫的官员送来了些冰灯,冰的形状被雕琢成形态各异的样子,烛火置于冰雕腹中,暖黄的光晕透过晶莹剔透的冰面映照出来,显得流光溢彩的。
璟玟、璟玥和璟瑟三位小公主没见过这个,围在冰灯旁,眼睛亮晶晶的,叽叽喳喳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喜欢得挪不开脚步。
只可惜美丽的事物难长久,冰灯再好也不过最多只能坚持一个冬天,等天暖花开,也就消逝不存在了。
况且,都不必等春暖花开,他们很快就要回京了,这东西稍暖和些就化了,璟玟有些遗憾,不能带回去叫额娘看看。
返程不再走草原,而是途径锦州和山海关回京,一路官道,比来时更显从容。
乾隆虽放松了行程节奏,却丝毫未懈怠政务。每日清晨天还未亮,军机处的奏折便已通过快马从京城送达,他在御驾中批阅奏折的身影从未间断。遇到关乎民生疾苦、地方治理的要事,还会临时传旨召来沿途州县的官员,在行宫之中详细问话,从农事收成到水利修缮,事无巨细皆要问个明白。
必须得承认,这个时期的乾隆渣是渣了点,勤政一事上还是拉满的,不愧是肝帝的崽。
若能在他懈怠之前就“寿终正寝”,那就非常完美了。
行至锦州境内时,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了当地。
积雪厚度达数寸,部分农户简陋的棚屋不堪重负,被厚重的积雪压塌,场面颇为凄惨。
乾隆当即命随行的户部官员拨款赈灾,又拟旨令周边州县调拨粮草支援。
曦滢也夫唱妇随的从自己的小金库拨出一笔钱财,用以筹买赈灾之物,又让人将行宫之中多余的棉被、毡毯打包,一并分发给灾民。
永璜和永琏甚至还亲自去施粥了,天潢贵胄亲自盯着,地方官这回根本不敢朝赈灾的钱款动手。
厄音珠从未见过这般阵仗,好奇地扒着车窗往外看,望着百姓们感激涕零的模样,转头对身边的朵云说:“皇上和皇后娘娘真是仁慈啊!草原上遇到白灾,首领们最多只会救助部落里的贵族的财产,哪会管普通牧民的死活呢。”
当然了,草原的冬天本就严酷,白灾(雪灾盖住草皮导致牲畜吃不到草)和黑灾(无雪导致牲畜缺水)常见,年年都有牲畜受灾,掉膘都是轻的,冻死的大把。
普通牧民只能听天由命。
这种程度的降雪他们大概是见怪不怪了。
这话被来给曦滢送手炉的素心听了去,回去后如实禀报给曦滢。
“她倒是直率,只是这后宫的规矩,还得慢慢教她。”
一路行来,嘉嫔金玉妍的脸色却是一日比一日难看,精致的妆容也掩不住眼底的阴霾。
她本以为厄音珠新鲜劲儿一过便会失宠,没曾想乾隆对她依旧热络,甚至在御驾中教她说汉话,写汉字。
更让她憋屈的是,阿箬和意欢虽也受冷落,但似乎都没所谓,一个满心满眼都是自己儿子,另一个像是诗文上长了个人,不知圣宠为何物。
唯有她整日焦躁不安,连带着伺候她的宫女都跟着遭殃。
路过山海关时,乾隆特意下令停车,带着众人登上城楼远眺。
站在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之上,乾隆望着眼前的雄关漫道,或许是在怀想当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定鼎中原的峥嵘岁月,眼中那叫一个豪情万丈。
冬日的山海关在白雪的覆盖下更显巍峨壮观,灰褐色的城墙蜿蜒伸展,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连绵的山峦之间,城墙下的积雪与天际的流云融为一体,一派雄浑苍茫的北国风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曦滢站在城墙之上,都忍不住想背一首《沁园春雪》,不过想想,拿这首大作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还是太讽刺了(此处点名某晓),生生忍住了,转而叹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乾隆握着曦滢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些许寒意。
(曦滢腹诽:你不牵着我,我抱着暖炉根本就不可能有寒意。)
他望着眼前的大好河山,又豪情万丈了。
厄音珠和阿箬、意欢站在城楼的另一侧,看着帝后并肩而立、与山河同框的画面,厄音珠忍不住小声对身边的两人感叹道:“我虽得皇上宠爱,可看着皇后娘娘和皇上站在一起,才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相配的,就像草原上的太阳和月亮,缺一不可。”
意欢也目光专注地看向曦滢,这位皇后娘娘在她眼中始终像一团迷雾,看似温和亲和,却又带着一种疏离的威严,无论何时都从容不迫、滴水不漏。她唯一能确定的,便是皇后娘娘心怀善念,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国母。
阿箬的注意力则完全没在帝后身上,她满心满眼都是站在不远处的儿子永珹。小家伙穿着厚厚的棉袍,像个圆滚滚的小团子,因为个子矮小,被城楼的垛口遮挡得严严实实,能看见个什么景儿?
还好他还小,乾隆还不至于丧心病狂的叫他几岁的儿子赋诗一首。
金玉妍站在人群的末尾,看着眼前的雄关与帝后,脸上没什么表情。她本就是朝鲜李朝送来的和亲之人,一个歪果仁,对这个国家的江山社稷、历史过往并无多少归属感,自然无法体会乾隆此刻的豪情壮志,只觉得这凛冽的寒风冻得她脸颊生疼,回去得多涂三层玉氏特产红参霜,不知能不能保养得回来。
过了许久,乾隆收回目光,望着身边的大臣们感叹道:“昔年多尔衮在掌权之时,虽有威福自专之举,未能完全恪尽臣节,但朕念及我朝定鼎之初,睿亲王实乃率先统兵入关,肃清京辇,传檄而定中原,这份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这就有给多尔衮平反的念头了?
或许是有的,不过肯定不是现在,这会儿乾隆只是令内务府去修葺一下多尔衮的坟茔,定时祭扫,来昭示他笃念成勋,瑕瑜不掩之志意。
其实说到底,这不过是帝王心术——他未来要用人, 拿已经故去的人收买人心、树立先进的性价比不要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