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里的百姓们已将前几日的是非纷扰抛在脑后,眼下有更紧迫的事压在心头——物价飞涨!汪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将于本月停止使用,老百姓手中剩余的中储券不得不赶去银行兑换成法币,否则过期即成废纸。银行门前早早排起长龙,而兑换比率却令人难以接受:1比200。
家家户户都在抢着囤米、煤饼、肥皂、草纸种种粮油日用品。玉凤这几日也跟着紧张起来。虽说她不必如寻常人家那般忧心,但国忠毕竟只有一份薪水,不像其他官员另有源源不断的“外财”进账。
今天是顾曼莉那幢房子收租的日子,前来的却只有小皮匠一人缴足了租金,其他几家租客仿佛约好一般,连人影都不见。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莫要太为难人家,再等等罢。”陆伯轩劝道。
“阿爸!侬已经给他们房租减半,总不能白白住着吧?”玉凤心中有些恼火——这些租金都是为晓棠留着的。万一晓棠日后想去美国随顾曼莉生活,总得带一笔钱傍身。钱财,到底是人的胆。
陆伯轩也无话可说。上门催租这种事,他这个读书人实在做不出来。
父女俩正为收租一事发愁,店门忽然被人推开。进来的是国全,只见他满头大汗,神色慌张。
不等他开口,陆伯轩先问道:“侬这么着急忙慌的,做啥?”
“阿爸!”国全返身关好店门,急声道:“我……我……”
“别急,先喘口气。”玉凤递过一杯水。
陆伯轩心中却不由得一紧,生怕国全又惹出什么祸事:“到底啥事体?”
“阿爸……”国全抹了把嘴,“立秋阿哥……在我那里。”
陆伯轩一时没听清:“啥人?立秋阿哥?”随即反应过来:“侬是说——杨立秋在侬那里?”
“嗯!”国全重重地点头,“他是昨天晚上来的,现在就躲在我宿舍。”
陆伯轩心中了然——那一年,立秋手下受伤的弟兄就藏在国全宿舍后间养过伤,立秋对那儿的环境,自然再熟悉不过。
“我这是偷空回来报个信,”国全拿起杯子又猛灌了一大口水,“我也不清楚他到底什么情况。最好叫国忠赶紧去看看。”
“晓得了,侬快些回去。”陆伯轩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塞给国全,“天快黑了,腿脚又不方便,叫辆黄包车,听到了伐?”
“好呃!我这就回去。”说罢,国全转身推开店门,急匆匆地离去。
而此时,杨立秋正坐在国全宿舍里的一只小凳上,用一块干净的软布,一遍遍擦拭着他那支心爱的毛瑟手枪。
这位原军统锄奸队小组长,如今正被军统与保安总队两边通缉。事情的起因,是不久前他突然接到上峰密令,要求他秘密处决一批“汉奸叛国分子”。但在提拿犯人时,他却发现其中有两人颇为可疑——根本并非汉奸,而是红党。
这两人算得上是杨立秋的旧识。抗战时期,他们曾多次协助锄奸队行动,更在生死关头助他摆脱日军追捕,堪称他的救命恩人。
这样的人,怎可能是汉奸?
杨立秋的手指缓缓抚过毛瑟手枪冰冷的枪管,眼神却比金属更加凛冽。窗外隐约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他警觉地侧身贴近窗边,直到看见国全一瘸一拐地从学校后门方向走了过来,方才稍稍放松了紧绷的肩线。
“没人跟着吧?”杨立秋低声问道,顺手将手枪别回腰间。
“放心,我叫黄包车绕了好几个圈子。”国全擦着汗坐下,忍不住追问:“立秋阿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满城都在传你……你投共了?”
杨立秋苦笑着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合影:穿着学生装的他自己,以及那两名如今被列为“汉奸”的红党兄弟——
“民国三十一年冬天,我在北四川路执行任务时暴露了行踪。”杨立秋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是这两位兄弟冒死把我藏进裁缝店的暗格里,日本人的刺刀就差那么一点……”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照片上笑容灿烂的年轻人,“现在上峰要我亲手处决自己的救命恩人,你说,这命令我该如何执行?”
国全听得怔住了,原来如此,杨立秋还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窗外忽然传来脚步声,那是学校值夜的老校工在巡查,直到脚步声渐远,杨立秋才继续道:“我故意拖延了处决时间,暗中调查才发现,所谓的汉奸名单根本就是栽赃。军统的吴怀山想要灭口,因为这两位兄弟掌握了他与日本人暗中勾连的证据。”
“那现在怎么办?”国全焦虑地搓着手,“保安总队和军统都在抓你,上海哪有藏身之地?”
“不着急,先在你这边躲几天。”杨立秋苦笑一声,“等风声过去,我就去江北投奔国军的老长官。”
“哦……”国全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怎么?有为难之处?”杨立秋见国全面露迟疑,急忙追问。
“倒不是为难,”国全指着窗外,“学校通知要扩建后操场,到时候这边人来人往的,就怕……”
宿舍里陷入一片寂静,两人都在思索着眼前的困境。最后还是国全先开口:“估计我哥明天会来找你,他应该有办法。”
“国忠!”杨立秋眼睛一亮。他知道陆国忠现在是警局电讯处处长,若能得到他的帮助,逃出生天的希望就大了许多。只是不知国忠是否愿意冒险……
杨立秋正欲开口询问,宿舍门外突然传来老校工嘶哑的嗓音:“陆长官,国全的宿舍就是这间。”
紧接着是陆国忠沉稳的回应:“好嘞!老伯,谢谢侬!我自己敲门就行。”
国全嘿了一声:“嘿!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原来国忠一回家就听阿爸和玉凤说了此事,心知杨立秋的处境危急,必须尽快相助,这才换了便服匆匆赶往教会学校。
“国忠!”杨立秋一把握住陆国忠的手,神情激动,“阿哥这次真是走投无路了。”
“立秋阿哥,侬放心,”国忠扶他坐下,“我既然来了,就是要帮你的。详细跟我说说情况。”
杨立秋点点头,将前因后果细细道来。国忠听后,在狭小的宿舍内来回踱步,低头沉思。国全有些着急:“国忠,侬倒是说句话,别走来走去的,看得人心烦。”
国忠突然停住脚步:“那两个红党人呢?”
“被我放走了,至于去了哪里,我也不清楚。”
“你刚才说有吴怀山的证据,是什么证据?”
“胶卷,他们拍到吴怀山和鬼子碰头的场面。”
陆国忠急忙追问:“东西呢?”
“在这里,”杨立秋从内衣夹层取出一个黑色胶卷盒递给国忠,“那两位兄弟临走时交给我的,说或许对我有用。”
陆国忠将胶卷小心收进口袋,嘱咐杨立秋在国全这里注意安全,耐心等待。国全在一旁着急道:“侬还是快些行动吧,后操场眼看就要动工改造,到时候人多眼杂。”
陆国忠朝弟弟点了点头,转身推门离去。杨立秋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一阵发紧,默默期盼国忠能尽快助他摆脱这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