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代表团走后没几天,林家小院迎来了另一拨意想不到的客人——欧洲空间局(ESA)的几位专家,领头的是位金发碧眼、穿着得体、名叫伊莎贝拉的女博士。他们不像史密斯教授那样直奔技术核心,反而对林漺创编的“太空辰力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东方身体哲学和韵律感。
“林二小姐,”伊莎贝拉博士用带着点法语腔的英语,通过翻译称赞道,“您的这套体操,不仅仅是动作,它更像是一种……艺术,一种在失重中寻找平衡与力量的诗篇。我们能否邀请您,为我们的宇航员也设计一套适合他们体质的……嗯,或许可以叫‘星辰芭蕾’?”
林漺虽然年纪小,但落落大方,她眨着明亮的大眼睛,用还带着童稚但条理清晰的普通话回答:“可以呀!不过,每个人的筋骨气血不一样,就像种地,土质不同,种的庄稼也不同。我得先了解你们宇航员的身体基础数据,才能‘量体裁衣’哦!” 她这话,隐隐有了一丝未来杰出康复导师的影子,把林敬波常挂嘴边的“辨证施治”活学活用了。
这下可热闹了。小院里,林漺拿着小姑林丕华帮忙制作的简易人体经络图,有模有样地给ESA专家们讲解基本动作原理,时而示范几个动作,像一只灵巧的乳燕。伊莎贝拉博士和同事们看得入迷,也跟着比划,那场面,比上次美国人来时更多了几分优雅和……喜剧效果——毕竟一群高鼻深目的专家,跟着个中国小女娃学打太极拳的云手,怎么看怎么有趣。
“哎呀呀,这是开国际健身班了?”二婶郑珍珠不知何时又溜达过来,看着这场景,眼睛滴溜溜一转,凑到正在帮忙倒茶的依妈曹浮光身边,压低声音用方言说,“依光,你看依漺这妹央,真有本事!这要是以后搞个收费教学,或者出个教学录像带,那得赚多少外汇券啊?!”
妈妈曹浮光温和地笑笑,递给她一杯茶:“依珠,孩子喜欢,能帮上忙,是好事。赚钱的事,有国家和大人们操心呢!” 她心里明镜似的,二婶这是老毛病又犯了,但毕竟是亲戚,面上总要过得去。
二叔林丕伟这次倒是没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帮着搬凳子,眼神偶尔飘向正专注讲解的侄女林漺,又看看自家妻子,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他或许也在想,同样是林家人,为什么大哥(隐姓埋名的林丕稼)为国奉献无怨无悔,二哥(林丕和)踏实钻研技术,三哥(林丕邺)长袖善舞,连小辈都个个出色,而自己家,似乎总隔着一层什么。
ESA的访问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伊莎贝拉博士留下了详细的合作意向书,并邀请林漺(当然需在家长和官方陪同下)未来有机会访问欧洲宇航员训练中心。这消息让林漺兴奋得好几天都睡不着,编操编得更起劲了,甚至开始琢磨怎么把八段锦、五禽戏的元素也融进去。
就在林家以为能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一个从省农科所打来的紧急电话,又让气氛紧张起来。原来,之前交换来的美国“太空土豆种”,在农科所的试验田里,果然长出了“拳头大”的土豆,喜得研究人员合不拢嘴。但奇怪的是,这些土豆收获后,无论怎么培育,第二代、第三代都迅速退化,个头越来越小,品质也大不如前,完全失去了“太空优势”。
“林工,林老,”农科所的专家在电话里语气焦急,“我们用了各种方法,杂交、选育,效果都不理想。倒是你们提供的、在辰力环境照射过的‘星际种子’,后代性状非常稳定!我们怀疑,是不是辰力有一种……嗯……‘固化’优良基因的特性?”
这个问题抛过来,连林敬波和林丕和都陷入了沉思。技术上的难题好解决,但这种涉及生命本源、能量场与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已经触及了现有科学的边缘。
一直安静待在角落,看似在玩星光南瓜籽的林凛,心里却是一动。上辈子模糊的记忆里,似乎有过关于太空育种后代退化的报道,解决思路好像与种子内部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关,但具体机制她并不懂。她看着眉头紧锁的依爸和依公,又看看院子里那些在普通土壤里依然长势良好、隐隐发光的辰力南瓜苗,一个念头闪过。
她悄悄拉过正在用树枝在地上画“登月火箭”的弟弟林岽,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依岽,你说,那些美国土豆,是不是像离了家的孩子,想家了,所以长不好?咱们的种子,有辰力陪着,就像一直在妈妈身边,所以壮壮的?”
林岽歪着头,眨巴着大眼睛,突然蹦出一句:“依姐,那是不是要给美国土豆也找个‘辰力妈妈’?”
童言无忌,却仿佛一道灵光,划过林丕和的脑海!他猛地站起身:“对啊!不一定非要全程在辰力环境生长!也许只需要在育种的关键阶段,用特定频率的辰力进行‘赋能’或‘信息刻录’,就有可能稳定其优良性状!” 这个想法,将辰力从一种持续的环境因素,提升到了一种可精准应用的“信息能量”层面,为后续的辰力农业应用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这个设想让所有人都兴奋起来。林敬波翻着《千金方》和更多古籍,寻找关于“气”与“物”相互感应的理论支持;林丕和连夜开始设计小型化、可调节频率的辰力照射仪图纸;连大叔林丕邺都开始联系材料,琢磨着怎么把这仪器造出来。
就在林家上下为“辰力赋能育种”这个新课题忙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冲突”悄然发生。二婶郑珍珠发现,之前NASA用来交换土豆种的那些优质小麦育种材料,被林丕和毫不犹豫地上交给了国家相关科研机构,用于更广泛的研究,而不是像她期望的那样,由林家保留一部分“奇货可居”。
她心里憋着一股火,又不敢直接对林丕和发作,便找了个由头,在饭桌上对二叔林丕伟抱怨:“就你二哥清高!那小麦种多金贵?留一点下来,哪怕就在咱自家后院种一种,结出的麦子磨成粉,做出来的光饼说不定都更香呢!全交上去,能得到什么好处?”
二叔林丕伟闷头吃饭,含糊地应了句:“那是国家需要……咱不能光顾着自己。”
“自己?我们为自己什么了?”郑珍珠声音提高了些,“这辰力技术,没有咱爸的心血,没有依漺的舞操,没有全家出力,能成?现在倒好,有点好东西就往外送,跟散财童子似的!到时候别人用咱们的技术赚了钱,咱们还不是守着这老房子过日子?”
她这话声音不小,饭桌上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依妈曹浮光想打圆场,刚张口,林敬波却轻轻放下筷子,目光平静地看向小儿媳:“珍珠啊~”
只一声,郑珍珠的气焰就矮了半截。
依公缓缓道:“一棵树,长得再高,根扎得不深,风一吹就倒。咱们林家,根在哪儿?根在华夏这片土。技术是国家需要的,造福的是千万家,不是咱一姓之私。眼光放长远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咱们把根扎稳了,让大树长得更茂盛,还怕树荫下没有咱们乘凉的地方?” 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再说,丕和他们做的,是功在千秋的事。这比留下几颗麦种,分量重得多。”
一番话,说得郑珍珠面红耳赤,讷讷不敢再言。林凛在一旁默默听着,心里为依公的深明大义暗暗喝彩。这就是家族的定海神针,总能在家国利益与个人小算盘发生碰撞时,做出最正确的指引。
这场小风波很快过去,林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忙碌。辰力照射仪的研制取得了初步进展,林岽甚至异想天开,把一颗普通花生米放在微型辰力场边缘,几天后,那颗花生米竟然提前发芽,而且芽尖带着淡淡的荧光!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 连沉默寡言的林丕和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希望就像那颗发光的花生芽,微小,却充满了生命力。
中秋又近,天上的月亮再次渐圆。国际空间站传来最新视频,各国宇航员在“辰力健身角”一起练习了融合中西元素的“星际和谐操”,背景里,那棵用辰力种出的“太空桂花树”苗又长高了一截。宇航员老王在视频结尾笑着说:“告诉林工和林家老小,我们在这天上,好着呢!等这桂花树开了花,咱一定想办法让香味飘回地球去!”
放下电话,林家小院灯火通明。依嫲郑美娇在厨房里忙着准备拗九粥的食材,虽然离拗九节还早,但她总觉得,吃了甜粥,日子就更甜了。林漺在院子里,对着月光比划着新想的动作。林岽趴在地上,用发光的南瓜籽摆出星座的图案。林凛安静地坐在门槛上,看着这一切,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力量。
星海无垠,辰缘已结。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技术攻关的艰难,有国际合作博弈的微妙,或许还有来自家族内部的些许杂音,但只要这盏凝聚着家园温暖与智慧明灯不灭,就能照亮通往更遥远星辰的路。而所有的故事,都将在下一次月圆之时,悄然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