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未曾说口的约定
十月的基辅,秋风已带上了凛冽的预示。音乐教室的窗户玻璃裂了一道细缝,每次风吹过都会发出细微的呜咽声。周深刚弹完一首新学的乌克兰民谣,转头发现何粥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专注地听着,而是盯着自己的鞋尖,眼眶泛红。
“我爸爸的工作调动了。”她突然说,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们要去波兰,下周就走。”
周深的手指还搭在琴键上,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突兀地回荡在教室里。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妈妈说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何粥粥继续说着,依然没有抬头,“要把家里的东西都打包带走。我的娃娃、书、还有那套彩色铅笔...都装进纸箱里了。”
“下学期呢?”周深终于挤出了一句,声音干涩。
何粥粥摇摇头,一滴眼泪终于落在地板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圆点。“来不及等到学期结束了。妈妈说手续都办好了,下周三的飞机。”
周深默默从琴凳上站起来,走到窗前。操场上,低年级的孩子们正在踢足球,欢声笑语被玻璃隔绝,变得模糊不清。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角落的音乐教室,这片他们共同守护的秘密基地,即将只剩下他一个人。
“你记得吗?”何粥粥走到他身边,声音带着刻意装出来的轻快,“你答应过要为我写一首歌。写好了吗?”
周深点点头,又摇摇头。“写了一半。本来想等你生日那天再弹给你听的。”
何粥粥的生日在十二月初,那时她应该已经在波兰某个陌生的城市了。
“没关系,一半也可以。”何粥粥拉着他的衣袖回到钢琴前,“现在就弹给我听,好不好?”
周深重新坐下,手指悬在琴键上方,犹豫了很久才开始。旋律很简单,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他弹得很慢,偶尔会停下来,像是忘记了接下来的部分。何粥粥安静地听着,没有像往常一样随着节奏晃动身体。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她轻声说:“这像是一首告别的歌。”
周深没有否认。他确实是在得知何粥粥可能要离开的消息后开始写这首曲子的,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不舍。
“周深,”何粥粥突然抓住他的手,眼睛闪闪发亮,“你唱歌这么好听,钢琴也弹得这么棒,以后一定会成为大歌星的!”
周深苦笑了一下。在异国他乡,作为一个外来者,他从未想过如此遥远的未来。
“我是说真的!”何粥粥急切地说着,“等你成了大歌星,开很多很多演唱会,我一定能在电视上看到你!到时候,我就去买最前排的票听你唱歌!”
这是一个孩子气却真诚的约定,带着那个年纪特有的、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你会开演唱会的,对吧?”她追问,似乎迫切需要这个承诺。
周深看着她含泪却坚定的眼睛,终于点了点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开演唱会。”
“那就这么说定了!”何粥粥破涕为笑,从脖子上取下一条细细的银链,链子上挂着一颗小巧的星星挂坠,“这个给你。”
周深认得这条项链,何粥粥几乎每天都戴着它。她曾说这是她祖母给她的护身符。
“我不能要,这太贵重了。”
“你收下嘛。”何粥粥固执地把项链塞进他手里,“等你的演唱会开到全世界,你就戴着它上台。这样我就知道你没忘记我们的约定。”
星星挂坠还带着何粥粥的体温,静静地躺在周深掌心。他紧紧握住它,金属的边缘硌得他手心生疼。
“我会戴着它。”他承诺道。
何粥粥笑了,眼泪却又流了下来。她匆忙用袖子擦掉,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撕下一页,写下一串数字。
“这是我在波兰亲戚家的地址和电话。妈妈说到那边安顿下来后会换号码,但这个地址应该能用一段时间。你一定要给我写信,告诉我你学了什么新歌。”
周深郑重地接过那张纸条,把它对折再对折,小心翼翼地放进衬衫口袋。
下课铃响了,今天的铃声听起来比往常更加急促。何粥粥背起书包,在门口停留了片刻。夕阳从她身后照进来,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周深,”她最后说,“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然后她转身跑开了,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响,越来越远。
周深独自站在音乐教室中央,手中紧握着那颗星星挂坠。窗外的风声更大了,像是冬天的预告。他坐回钢琴前,开始弹奏那首未完成的曲子,这一次,他加入了旋律。
许多年后,当周深第一次站在千人舞台的聚光灯下,他确实戴着那条已经略显陈旧的星星项链。而在他世界巡演的每一场音乐会门票上,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第11排11座永远被预留出来,那是他们相遇的月份,和那个未曾说出口的约定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