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宝的影响下,杏山镇的学风日益浓厚,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尤其因为二宝的带动,《茶语小筑》随时爆满,不得已,苏寻衣又在外面搭了临时的草棚子。
以供学子们交流。
当看到那幅《兰亭序》之时,众人纷纷以为是二宝写的。
更是在镇上,州城掀起一股临摹之风。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都在议论着这《兰亭序》的精妙。
但凡你不会临摹个一二,或者没听过,那你就oUt了。
然而,沈清辞的才华和名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
李荣以及他的狐朋狗友,见沈清辞备受赞誉,心中十分嫉妒,于是想方设法地刁难他。
一日,李荣在街头拦住了二宝和苏寻衣,挑衅地说道:“沈清辞,你不过是运气好,得了个府试案首,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看你就是个书呆子,只会读死书。”
二宝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李公子,学问之道,在于勤奋和钻研。
我虽不才,但也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进步。
至于运气,我相信,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这样的好运,我就是其中那个。”
李荣恼羞成怒说道:“哼,你别得意。
我倒要看看,你能有多大的出息。”
二宝并未被他的挑衅所影响,而是转身离去。
“沈清辞,你站住。”
“不久之后,州城将举办一场斗诗大会,邀请各地的才子参加。你敢来吗?”
二宝转身:“没兴趣。”
“沈清辞,我看你是怂了吧?
自己在小小的杏山镇威风,便觉得比不上别处的学子。
你就是浪得虚名,不敢应下。
没想到啊没想到,堂堂府试榜首,竟然是一个缩头乌龟。”
苏寻衣走到他面前:“我替我儿子应下了。时间,地点。”
李荣冷冷一笑:“好。时间就在五日后,州城十里之外的寒山长亭,沈清辞,你可不要怂。”
李荣说完转身就走。
“娘,为何接下他的挑战,你知道我对这些东西不看重的。”
苏寻衣不急不慢的说道:“娘认为这是一个让二宝结交朋友的好机会。”
二宝听出了苏寻衣话里的意思:“那我便去吧,这还难不倒我的。”
在州城的一座华丽府邸中,李荣正焦躁地在书房内踱步。
书房里弥漫着沉香的气息,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下斑驳的光影。
书架上的古籍整齐排列,却无法平息他内心的烦躁。
他想起最近沈清辞总是出尽风头,赢得众人的称赞,而自己却黯然失色。
此次斗诗大会即将来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沈清辞在众人面前丢脸。
“来人,去把刘瑕给我请来。”李荣对着门外的仆人喊道。
不多时,仆人便带着刘瑕来到了李荣的书房。
刘瑕,州城中素有“诗词鬼才”之称。
此人虽有才华,却趋炎附势,喜欢结交权贵。
此时,书房外的庭院中,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刘瑕微微躬身,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心里却在盘算着:这李荣家世显赫,若能帮他办成此事,好处定然不少。
“李公子,今日找刘某前来,所为何事?”
李荣停下脚步,走到刘瑕面前,开门见山地说。
“刘瑕,此次斗诗大会,我要你帮我赢下沈清辞。
只要你能让他在大会上出丑,赢了他,好处自然少不了你的。”
刘瑕一听,心中一动,暗自窃喜:这可是个讨好权贵的好机会。
但脸上却露出为难之色:“李公子,这沈清辞确实有些才华,要赢他恐怕不易啊?
而且最近他出尽了风头。
他画的那副《百里杜鹃图》,刘某也见过一面。
这沈清辞,确实才华横溢。”
其实刘瑕心里想着,先装装样子,好让李荣觉得此事不易,日后给他的好处更多。
李荣冷哼一声:“我就不信,凭你的本事,还赢不了他?
你不是我们州城的‘诗词鬼才’嘛?他画技好不代表诗词歌赋也好。
只要你肯用心,事成之后,我定当重重酬谢。”
刘瑕眼珠一转,抬头看了看窗外被风吹得摇曳的花枝,又瞄了一眼神色急切的李荣。
心想:这李荣如此心急,看来势在必得,我得抓住这个机会。
于是说道:“李公子,既然您如此看重刘某,那刘某自当尽力而为。
只是不知这好处......”
李荣皱了皱眉:“若你能成功,我会给你一千两银子。
并且在我父亲面前为你美言,让你有机会进入州城任职。
你也知道,我父亲和郑大人有来往的。”
刘瑕听了,心中大喜,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和光明的前途。
连忙说道:“李公子放心,刘某定当全力以赴。
只是,不知这沈清辞的诗词风格和擅长之处,还望公子告知。
他那一副《百里杜鹃图》的词写的极好,只是凭着这一首词看不出来什么。”
李荣略一思索:“沈清辞此人,诗词风格多变,意境深远。
但他最为擅长的还是抒情之诗,往往能以情动人。”
刘瑕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盘算:哼,抒情之诗,不过尔尔。
嘴上说道:“多谢李公子提点,刘某已有应对之策。”
李荣看着刘瑕自信的模样,心中稍稍安定了些:“那好,此次就全靠你了。
你可别让我失望。”
刘瑕谄媚地笑道:“李公子放心,刘某这‘诗词鬼才’也不是白得的。”
心里却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可不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
随后,刘瑕便告辞离开,回去为斗诗大会做准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刘瑕日夜苦读,研究各种诗词经典,试图找出压制沈清辞的方法。
同时,他还四处打听沈清辞近期的创作,分析其特点和弱点。
而李荣也没闲着,他四处散播谣言。
说沈清辞徒有虚名,诗词不过是抄袭而来。
这些谣言在州城中渐渐传开,给沈清辞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斗诗大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州城的气氛也越发紧张。
二宝对这些谣言充耳不闻,依旧专心坐在树下看书。
而李荣和刘瑕则暗自得意,认为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