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灵君独眼中也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少年硬接自己全力一掌,竟只是吐了口血?
他此刻再不敢有丝毫轻视,脸色凝重如铁,调息片刻,周身烈焰气息再次升腾,显然要动用更强杀招!
杨锦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
他心念电转,紫阳真气在体内奔腾流转,不断汇聚于双掌劳宫穴,掌心温度急剧升高,隐隐泛起紫金光芒。
他决定不再与对方硬拼掌力,而是以身法游斗,贴身近战,绝不给对方再次喷火的机会!
火灵君见杨锦这次竟不硬接自己掌力,只以身法闪避,
心中冷笑,
以为对方内腑受创已无力硬撼。
他掌法愈发狂放,大开大合,力求速战速决,破绽也悄然显露。
就在火灵君又一掌气势汹汹推出,旧力将尽、新力未生之际,杨锦眼中精光一闪!
他身形如鬼魅般一转,避开正面掌风,蓄势已久的紫阳神功毫无保留地自掌心狂涌而出,
如惊涛骇浪般拍向火灵君肋下空门!
火灵君大惊失色!
他万没料到杨锦竟在此刻发动如此凌厉的反击!
仓促间回掌格挡,力道却已不足七成!
“噗!”
双掌相接,火灵君只觉一股至阳至刚、沛然莫御的雄浑内力,如同熔岩般瞬间冲入自己手臂经脉。
他先前喷火运掌,内力消耗本就巨大,此刻猝不及防,体内烈火真气被这狂暴的紫阳神功一冲,顿时如沸油泼雪,轰然溃散!
两股性质相近却相互冲突的阳刚真气在他经脉中疯狂冲突、绞杀!
“呃啊——!”
火灵君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由赤红转为惨白,一大口滚烫的鲜血狂喷而出。
他只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浑身经脉如被烈火焚烧又似被巨力撕扯,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栽倒在地,昏死过去!
一旁的逍遥风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眼见火灵君倒地,哪还敢停留?
怪叫一声,连滚带爬地向山下亡命逃去。
杨锦也觉胸口烦闷,内息紊乱。
他强运紫阳神功调息片刻,才感觉稍好,不再理会地上昏迷的火灵君,转身朝云禅观方向继续攀登。
登上黑熊岭绝顶,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一座古朴的道观,孤悬于一根独立的巨大石柱之上!
石柱与主峰之间,隔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千丈幽谷!
唯有一道铁索吊桥相连,桥面仅容一人通行,在凛冽的山风中微微摇晃,发出令人心悸的“嘎吱”声。
站在崖边向下望去,云雾如海,翻腾不息,将道观下的石柱底部完全吞没。
整座云禅观仿佛漂浮于云海之上,琼楼玉宇,仙气缥缈,令人叹为观止。
杨锦定了定神,提气轻身,踏上那摇摇欲坠的铁索桥。
山风呼啸,吹得衣袍猎猎作响。他凝神静气,步履沉稳,终于安全抵达对岸。
道观木门斑驳,上书“云禅观”三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苍凉古意。
推门而入,是一个清幽的小院。正北一座小巧殿宇,供奉着太上老君神像。
殿内陈设极其简单,唯有一鼎香炉青烟袅袅,一尘不染,显出道家清净之意。
杨锦虔诚上香。
这时,一名约莫十五六岁的小道士自殿后转出,稽首道:
“施主,请随我来,道长已在后院等候。”
跟随小道士穿过大殿,来到所谓的“后院”。
此处不过是大殿背崖处凿出的一方丈许平台,一张粗糙石桌置于其上。
不悔道人与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白须老道正对坐品茗,谈玄论道。
见杨锦到来,两人含笑起身。
不悔道人引荐道:“杨小友,这位便是此间观主,修真道长。”
修真道长目光如电,扫过杨锦脸上被火燎伤的痕迹,抚须笑道:
“杨少侠一路辛苦。老道观少侠面相,与我道门福缘深厚,隐隐有宝光护体之象啊。”
他示意小道士取来一盒清凉的灼伤药膏递给杨锦。
不悔道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问道:
“噢?修真道兄此言何解?
莫非看出了什么?”
修真道长瞥了不悔一眼,已知其意,也不点破,微笑道:
“老道观杨少侠气象,当已身负我道门两部无上功法,怀揣两件稀世秘宝。此等福缘,非大机缘、大造化者不可得也。”
不悔道人更是惊讶:
“道兄法眼如炬!贫道与杨小友相交多日,只知其一法一宝,另外两件却是未曾听闻,还请道兄解惑。”
他目光转向杨锦,带着探询。
修真道长含笑看向杨锦,似在等他自述。
却见杨锦一脸茫然,显然自身亦不知情。道长了然,缓缓道:
“除那至阳至刚的《紫阳神功》与能解百毒的‘复活珠’外,少侠身上,还承载着我道门‘神医派’的另一件至宝——《行医要术》!”
杨锦心头剧震!
瞬间想起骆驼峰神医赠珠,药王强传医书的往事!
原来其中竟有如此渊源,他看向不悔道人,点了点头。
修真道长继续道:
“自古医道不分家,神医派门规奇严,医、药二宝向来只择一人传承。
得其一者,必受其二。此乃天数使然。” 他目光又落在杨锦背负的无锋剑上,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与慨叹:
“至于那一法……便蕴藏于此剑之中!此剑所承剑意,乃是我道门早已失传的‘天宗剑法’!”
“天宗剑法?”
不悔道人失声惊呼,显然听闻过其赫赫威名。
“不错。”
修真道长神色肃然,
“此剑法为我道门‘剑宗’镇派绝学,精微奥妙,武学造诣冠绝天下百余年!
剑宗亦凭此称雄武林。然百年前,剑宗上下连同此剑法传承,竟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成为武林不解之谜。
后世虽有羽化登仙或被‘天魔派’所灭等传言,皆不足为信。
老道观此剑意深沉内敛,与少侠所修功法虽不同源,气息却隐隐相合,当是‘天宗剑法’无疑。
少侠得此剑,亦是天意。”
杨锦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神剑山庄无名老者、石壁上的绝世剑法……这一切都与那消失的剑宗紧密相连!
老者宁留绝学于石壁也不愿透露身份,其中定有惊天隐秘!
他强压激动,向修真道长深深一揖:
“多谢道长指点迷津!只是……晚辈愚钝,虽有此剑,却始终未能领悟其中剑意真髓,如之奈何?”
修真道长抚须而笑,气度超然:
“少侠不必执着。我道门讲究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机缘未至,强求无益;机缘若至,剑意自明。
此剑既已认主,少侠只需持心正道,勤修不辍,终有剑心通明、剑意出鞘之日!”
杨锦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再次拜谢:
“谨遵道长教诲!”
三人品茶论道,直至日影西斜。
小道士备好素斋,虽是清粥小菜,却也滋味隽永。
当夜,杨锦与不悔道人便宿于观中石屋。
杨锦将冷雁青疗伤及“太极石”异常之事告知不悔。
不悔道人听罢,眉头紧锁:
“此事透着蹊跷!化血续筋膏刚失窃,太极门本当更加谨慎,却反将‘太极石’置于地宫,大张旗鼓请人疗伤?
且据老道所知,太极石性温润如玉,有调和阴阳、滋养内腑之效,绝无可能散发冷冽之气!除非……”
他眼中精光一闪,
“除非冷雁青之伤有假,那太极石亦是赝品!若真是做给武林同道看的,其所图……恐非小可!”
两人反复推敲,直至深夜,仍觉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