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7年,茅台股票上涨到了每股九百元,张浩宇果断抛售了手里的茅台股票,足足套现了五百个亿的现金。
去年延期了五十个亿的银行贷款,今年还有五十个亿的贷款到期,是15年的投资贷款,总共一百个亿。
还清了所有的银行贷款之后,还剩下四百个亿的资金。
四百个亿的资金是什么概念,那些资产超万亿规模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户头上,在大多数时间内是没有这么多资金的。
而对于张氏集团来说,这笔资金可不是需要用于经营的流动资金,而是闲置资金。
这四百个亿,除了要投资未来、小朋、力想的b轮融资,以及唐佳琪等人整合的食品集团以外,张浩宇还想要投资一把迪子。
虽然迪子早已经是上市公司了,但张浩宇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车无可争议的老大就是迪子,而且差不多两年以后迪子就开始暴涨了。
可张浩宇不能等两年以后,股价要开始大涨再去持有迪子的股份,否则就有操纵迪子股票的嫌疑,也引起很多有心人的注意。
另外,这一次投资跟之前可不太一样了,资金规模太大了,肯定是要成为公司的大股东的,这就需要跟迪子的董事会协商,进行定向增持。
这样一来,既不会搅乱迪子的股价,也更能保证自己的收益。
此时迪子的市值在一千六百亿左右,张浩宇通过跟迪子谈定向增持,拿下迪子15%的股份,差不多需要两百个亿左右。
为什么只拿下15%的股份,不去拿更多的股份?因为人家创始人王总手里的股份才17%左右。
虽然人家手里有十倍投票的创业股,不怕你有掌控人家公司的企图,但你一个投资者,股份比例超过创始人,也太不礼貌了。
人家的董事会也不会让你持有公司那么高的股份比例的,公司收益的大头归创始人,这是规矩。
之前张浩宇就知道自己手里的钱这辈子都花不完,但现在,他是直接体会到自己手里的钱多到什么程度了。
即便是成了迪子的第二大股东,张浩宇的手里也还有两百个亿,而且集团旗下投资的那批房地产,也要套现了。
随着15年上面直接主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又狠狠的涨了一波,房价一路飙升,这笔资产的净值也跟着一起飙升。
当初他分别在08年和09年两次投资,累计投资了价值30个亿的房地产,两批投资的平均房价大约是元\/平米。
到了今年,这批房地产的平均房价已经升到了元\/平米了。
首付比例都是30%,也就是说,房价每升值万元\/平米,投资的收益就会翻3.3倍,到了今年,差不多已经可以翻二十多倍了。
也就是说,当年投资的30个亿,现在变成660多个亿了,扣除了25%的企业所得税和各项税费,差不多还能剩下500个亿左右。
再加上炒股资金剩下的200个亿,张氏集团手里还有大约700个亿的闲置资金,真的是太多了,花不完,真的花不完。
张浩宇估计,房地产市场还能撑两、三年,也没必要非要今年全部抛售完毕。
抛售的太急肯定会大幅度拉低沪海市房地产的价格,没那个必要,多留一段时间还能多挣点租金,只要在这两三年内抛售完就可以了。
两年内沪海市的房价还是比较坚挺的,差不多三年后,整个华夏国的房地产才会开始下行,而且还是从周围的一二线城市开始下行的。
手里有了钱,张浩宇肯定是把手里这些钱,优先投资自己的张氏集团。
沈婉茹要整合星宇娱乐集团的资源,继续加强影视和动漫产业的投入,要搞网络直播,搞免费小说网站,还要搞自媒体平台,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尤其是这个自媒体平台,虽然张浩宇心里没底,但沈婉茹坚持要搞,自己人、自己集团的事业,肯定是要支持的。
另外,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张浩宇对未来机遇的预知数量越来越少了,这次的投资算是个演习,总有一天,他要全凭自己的力量来面对这个世界。
其次,唐佳琪等人要搞快消品行业的销售渠道,要搞连锁零食超市,以及跟胖哥于总合作的传统大型连锁超市,也都是需要钱的。
果然不出张浩宇所料,虽然于总的支持很给力,但想要消费者买账,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再加上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大幅度提高,前期整体来说肯定是要亏损的。
张浩宇在跟于总达成了合作意向之后,当天就给于总的公司账户上打入了一个亿的资金,让于总又跟张浩宇拉扯推诿了一番。
直到张浩宇表示将来多退少补,而且一个亿的资金规模,要是在企业账户上来回瞎折腾的话,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总这才暂时罢休。
另外,传统商超发展到了今天,很重要的一个比拼就是供应链的比拼,为了尽可能的优化产品供应链,很多的产品需要张浩宇投入大量的资金。
根据于总的经验,很多的小商小贩是没有动力来提高产品质量的,很多生鲜产品只有自己建设供应链,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持续的给超市供应好产品。
于总为了给自己的超市供应达标的生鲜产品,甚至自己从农民手里租种土地,种植没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
张浩宇相信,自己的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如今的张浩宇早就已经不缺钱了,他搞这个大型连锁超市并不是为了赚钱,也是像于总一样为了一种情怀。
只不过人家于总的情怀是没有托底的,赔了也就彻底完了,而他张浩宇的情怀是有托底的,赔了也没关系,他钱多的是。
还是那句话,他张浩宇有钱,而且财大气粗。
在华夏国,不管是哪个大集团,哪个大企业,哪怕是那些资产万亿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说自己的企业不但没有任何负债,账户上有七百个亿的闲置资金,都花不出去了,肯定会被认为是吹牛。
可对于张氏集团来说,这只是个事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