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裁办回来后,唐浩立即联系了人力资源总监王雅。
“王经理,我需要紧急招聘五名具备海外投资经验的资深交易员,要求至少有五年以上的实盘操作经验,最好是专注美股市场的。”
王雅在电话那头略显惊讶:“唐总,这个要求比较高,而且这么急,是有什么特别安排吗?”
“是的,”唐浩解释道,“我计划在港澳台七日游之前完成团队组建,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旅游期间进行深度团建。
如果时间紧张,旅游可以推迟一周。”
“明白了,我立即启动紧急招聘程序。”
王雅专业地回应,“会优先从有海外背景的猎头渠道寻找合适人选。”
接下来的三天,唐浩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面试上。
来自各大金融机构的候选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带着耀眼的简历和实战经验。
第一位面试的是陈志远,三十五六岁年纪,曾在华尔街某对冲基金工作过六年,精通量化交易和衍生品定价。
“唐总,我看过您在A股市场的业绩,很惊人。”
陈志远直言不讳,“但美股是另一个游戏,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正是我找你们来的原因。”唐浩微笑回应,“我需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专业人士,而不是简单的指令执行者。”
第二位是李梦琪,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性交易员,在香港某美资投行任职过五年,擅长科技股和生物医药板块。
“美股市场最吸引我的是其深度和广度,”
李梦琪在面试时表示,“但中美之间的信息差和认知差,才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唐浩对她的见解十分欣赏:“说得很好,我们就是要利用这种不对称性来创造超额收益。”
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录用了五名交易员:除了陈志远和李梦琪外,还有擅长宏观交易的张磊、专注消费零售板块的赵天宇,以及精通算法交易的王文博。
在五人入职的第一天,唐浩召开了团队会议。
“欢迎加入亿豪投资,”唐浩开门见山,“我知道各位都有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所以我不打算让你们经历漫长的模拟盘阶段。”
他展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交易系统界面:“我从部门的19亿中性策略投资组合中减仓了五个亿,这笔资金将分配给各位,每人一亿额度,在美股市场进行实盘操作。”
这个决定让五位新人都吃了一惊。
通常新人入职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观察期,而唐浩直接给了他们实盘操作的权限。
“唐总,这么信任我们?”陈志远忍不住问道。
“我相信公司负责招聘的资深员工的专业判断。”唐浩意味深长地说,“这一周,你们可以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交易。
周末我们会复盘每个人的表现。”
李梦琪敏锐地察觉到什么:“唐总,您这是在测试我们的能力,还是在测试市场?”
“两者都有。”唐浩坦诚相告,“我需要了解你们的交易风格,同时也需要了解当前美股市场的特性。”
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五位交易员各显神通。
陈志远采取量化策略,在科技股中寻找统计套利机会;
李梦琪重点布局了几只被低估的生物科技股;
张磊则根据宏观经济数据调整资产配置。
唐浩并没有动用系统给予投资建议,而是仔细观察每个人的操作。
他发现这些资深交易员确实都有独到的市场见解和成熟的风控意识。
到周五收盘时,五位交易员的表现各有千秋:两人小幅盈利,一人持平,两人略有亏损,但都在可控范围内。
在周度复盘会上,唐浩对每个人的表现都做了详细点评。
“志远的量化策略很系统,但要注意过度拟合的问题;梦琪的选股眼光不错,但仓位可以更分散一些...”
专业的点评让五位交易员都对这位年轻的部门经理刮目相看。
他们原以为唐浩只是A股市场的专家,没想到对美股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下周我们将正式启动高管基金的美股投资计划。”
唐浩在会议最后宣布,“同时,我已经让行政部安排,下周六我们团队一起出发进行港澳台七日游。
这次旅游不仅是福利,更是我们团队深度融合的好机会。”
这个安排让众人都很期待。
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团队默契,比在交易室里硬邦邦的配合要自然得多。
唐浩看着这支初具雏形的海外交易团队,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规划。
等旅游归来,就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而这一切,都将在不知不觉中,为他后续运用系统建议做好完美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