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早膳就在一家五口和乐融融的气氛中结束。
吃完早膳,三兄弟就陆陆续续出去忙了,大司农夫人也去厨房忙,把厨房做的干粮装好,此去路途遥远,快则20多天,慢则一个月,虽然做的干粮远远不够这么多天吃的,但是前面赶路的时候起码不至于饿肚子。
她吩咐厨房做的挺多的,此次一同前去的有十来人,有部分是寒门子弟,就算家里给做干粮,估计也就是馒头。
她做了一些有营养的吃食,水煮鸡蛋、外面买的风干肉块、肉沫鸡蛋馅饼子、肉包子、饭团、以及一些比较耐放的糕点,就算赶路,也要尽量吃得好些。
大司农夫人装好,小斯们给拿到马车上放好。
“老爷,这些都是我吩咐厨房做的一些干粮,你赶路的时候吃,做得有点多,可以分点给他人。”大司农夫人秦氏站在大司农面前说道。
“好的,夫人,我要出发了,在家好好照顾自己。”
大司农这会也有点不舍了。再不舍也要出发,看了一眼自家夫人就上马车。车夫看到自家老爷坐好了,放下帘子,赶马出发。
秦氏看着马车走远了,才转身进府里。
大司农来到南门,下属们已经在等着了,一共有三辆马车,还有几个寒门子弟没马车的,就坐他的马车,刚好路上可以唠嗑唠嗑,不然,这么远的路,自己一个人坐在马车里,也实在无聊。
“大人。”
“大人。”
“……”
“你们都吃了早膳没有。”大司农向大家问道。
“吃了,大人,您吃了没有。”
“我们也吃了。”
“我也吃了,那我们准备出发吧,你们几个过来和我一辆马车吧。”大司农向几位寒门子弟说道。
“好的,多谢大人。”
“多谢大人。”
“上来吧,我们出发。”大司农说完快速看了一眼其他几人,发现大家对于几人坐他马车并没有什么想法。他别的不敢说,但是在种植和看人这一块,还是有点把握的,他选的这些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品德还不错的。
四辆马车十来人就此出发前往渝州府大湾县,既期待又担忧,期待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没出过这么远的门,担忧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此行的任务,那就是学习种植新粮食之法,听说那是连他们大人都未见过的,种植方法尽不相同。
一行人,一路紧赶慢赶的,天刚蒙蒙亮到天黑之前都在赶路,饿了吃点干粮又继续出发,晚上到达镇上或者县里有客栈才会停下来休息。
终于在一个月刚刚好的那天下午,到达庄子上。够累的大家,这一路赶的。
“有人吗?国公夫人在吗?小县主在吗?”大司农边敲庄子大门边大喊,奈何里面正在热火朝天的种着土豆,没人听到。
“有人吗?有人吗?”大司农又喊了几声,见还是没人应,只好自己打开大门进去了,还好没上锁。
一进到庄子里,远远的看到田地里那边,一大波人在忙活,他猜应该在种植土豆,没想到一路赶这么紧,还是没能全程参与上,不过没关系,现在参与也不晚。
想到这里,大司农立马回到马车上,拿出他的本子和炭笔,这炭笔还是他自制的,专门外出记录东西用的,这还是有次他去厨房不小心踢到一块木炭,地上就划出一条黑色的痕迹,他想到他经常外出记录东西都要小厮端着砚台研墨,他才能写字,这东西能在地上划出痕迹,是否也能在纸张上划出痕迹?
想到这里,拿出一条比较细的木炭,迫不及待地跑回书房试验一下,一进书房就赶紧找到一张平时用来做草稿的劣质纸张,在上面写字,没想到是一个大惊喜,居然能在纸张上写出字来,还清晰,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以后他外出记录东西就方便很多了。
有好事儿就和自家夫人分享,这是他的习惯,拿起纸张和木炭条就去院子里找夫人。
“夫人,夫人,为夫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儿。”大司农边说边快步走到秦氏身边,拿起纸张平铺巴掌上,拿起木炭条就在纸张上写字。
秦氏看着这一幕也惊奇不已,没想到平平无奇的木炭还有这作用,居然能代替毛笔写字,而且写出来的字还挺好的,就是线条有点粗,还有点碎屑。
如果用刀子削细一点呢?如果用品质最好的金丝碳呢?会不会更好用?
想到这里,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家老爷,大司农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正好这会是冬季,库房里也有金丝碳,他喊来管家去库房拿条金丝碳,然后看看能不能用锯子锯成小条小条的。
管家听了,看到老爷手里的碳条和纸张,也大概猜到了老爷想用来干嘛,便应了声就手脚麻利的去做事。
没多会儿,管家就拿着几条小碳条过来递给自家老爷。
“老爷,给您,有两种大小的,您看看哪种更好使。”
大司农听了拿过来就在纸上写起来,还是小条一点的这个好使。
管家听了就明白了,他会锯一部分出来。
……
大司农拿到小碳条和纸张,就马不停蹄的跑过去田地那边。
都来不及和国公夫人打招呼,就直接拿出摊开纸拿起笔,边看边问小县主,要说他怎么知道这个小女娃是小县主?只有小县主最懂如何种植土豆,看这小女娃在教那些人怎么操作呢。
“小县主,这就是种植土豆吗?这把土豆切成这样,不会坏死吗?这土豆块上的灰有什么作用吗?”大司农来到就三连问。
国公夫人看着他这样儿,嗯,果然是搞农业的。
苏馨宁听到有人喊她,抬起头看了一眼,嗯,不认识的。
“老爷爷,您是谁吖,怎么进来的?”
“他是大司农,应该是皇上派他来学习种植土豆的。”国公夫人说道。
“见过国公夫人。”
“想必这位便是静姝郡主了吧,见过静姝郡主。”
大司农这会才注意到国公夫人和静姝郡主,一一见礼。
“是大司农爷爷啊,大司农爷爷,您过来瞧,看到土豆块上的这些芽没有,一个土豆能发出好多这样的芽,一块土豆上有两三个芽就差不多了,喽,那边还有整个的土豆,您过去拿来瞧瞧,这土豆块上的灰,是柴火灰,可以保护土豆块的切口不被土里的虫子咬坏。”苏馨宁边说边指着旁边那些筐里的土豆。
大司农听了过去拿起一个左瞧瞧右瞧瞧,果然很多芽。
接着,又赶紧把小县主刚刚的话记录在纸张上。
接着他还注意到,这地里的土又碎又疏松,这个也记起来。
苏馨宁也给他讲解:“土豆喜欢碎而且疏松的土地,每次种植的时候都要深挖土,大概这么深,然后把土块打碎成这样。”苏馨宁用手比了下,大概20-30厘米那样。
“您看,地都要弄成这样一垄一垄的,这么高,每颗土豆距离要大概这么远。”苏馨宁指着土豆距离说道。
“底肥一定要下足了,您看看那边自已沤的肥,这次的肥沤的时间不太长,所以多了点,如果沤肥时候足够,大概这么多一颗就行了,哦,沤肥方法吃了晚饭再给您说,对了,您看,每颗土豆的芽注意看,像这样的才是好芽,大概率都能长。”
接着苏馨宁又找了一块土豆块,上面有个芽不太好的。
“您看,这个芽就有点不太好,这样最好多放一块土豆块。”
苏馨宁一边说,大司农一边唰唰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