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流逝。
就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在西南地区悄然降临。那是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洪灾,其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让人瞠目结舌。
连日来,暴雨如注,仿佛是天河决堤一般,倾盆而下。那雨势之大,犹如瀑布般汹涌,整个天地都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雨幕之中,让人几乎无法看清周围的景象。
“当家的,这连日来都这么大雨,会不会?”
“嗐,你就别瞎担心了,雨季哪有不下雨的,这不是每年如此吗?”
“也是……”妇人还是有点担心,因为她觉得今年的这个雨比往年的还要大。
起初,大多数的人们并没有对这场雨太过在意,毕竟在雨季,降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大家都以为这场大雨不用多久就会停歇,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时间一天天过去,雨却始终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七八天过去了,这场暴雨依旧持续着,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这时,官员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感到焦急和担忧。
可,终究是在意的太晚了……
原本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的小溪,如今已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洪流,疯狂地冲击着两岸的堤坝。
乡村里,土坯房在雨水的浸泡下摇摇欲坠。房顶上的茅草被大风掀起,随着雨水四处飘散。一些年老体弱的村民还未来得及逃离,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在了废墟之下,凄惨的呼救声在雨中回荡。
“救命……”
“救我……”
“有没人会水啊,救救我的孩子……”
“救命……求求你们,救救我……”
“爹,救我……”
“娘亲……娘亲……爹……”
“快救救我……”
洪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淹没了农田。那些即将成熟的庄稼,此刻都被无情地吞噬,只留下一片汪洋。村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眼中满是绝望和悲痛。
“完了,什么都完了。”
“粮食都被大水冲了,我们要怎么活啊?”
“老天爷,是不是看我们这些老百姓过了几年舒坦些的日子,就要如此狠心……”
“这可怎么办啊,当家的?”
孩子们紧紧地抱住父母的大腿,惊恐地大哭。妇女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在洪水中四处寻找。
“爹,我害怕。”
“娘亲,我要娘亲,娘亲呢?我要娘亲……”
“当家的,你在哪儿?当家的……”
“媳妇儿……抓紧棍子,用力抓紧,我拉你上来……”
“爹,我要爹……”
男人们则拼尽全力,想要用门板、桌椅等物搭建简易的木筏,带着家人逃生。但洪水的力量太过强大,许多木筏还没来得及下水,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望着被洪水淹没的家园,瘫坐在地上,老泪纵横。他颤抖着双手,仰天长叹:“老天爷啊,你为何如此狠心,要毁了我们这一方百姓的活路啊!”
此次的洪灾,就连繁华的城镇、县里都未能幸免,此刻也被洪水肆虐得满目疮痍。
街道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成人的膝盖,而且还在不断上涨。商铺的门板被洪水冲垮,货物被冲得乱七八糟,在水中漂浮着。
衙门里,官员们心急如焚。县令站在高处,望着眼前的惨状,眉头紧锁。
他一边组织衙役们挨家挨户地通知百姓转移,一边派人去周边的村庄求援。
“师爷,去,迅速安排人去村里救援,通知大家迅速转移,并且帮助老百姓们转移,快去。”
“是,大人。”师爷领命迅速去安排。
可人的速度,哪里能和大自然的速度相比?
……
这一天早朝期间,大臣们正在讨论着政务,突然听到“西南边八百里加急”一连几声,大臣们纷纷停下,心里不由得都在猜测是什么情况。
只见一个信使匆匆跑上朝堂,单膝跪地,喘着粗气说道:“陛下,西南边突发洪水,冲毁了大量农田和房屋,百姓流离失所,灾情十分严重。”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纷纷。
“怎么会发大水呢?”
“是啊。”
“这次也不知圣上会派谁去。”
“圣上的心思咱可不敢去猜测。”
皇帝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问道:“那如今百姓可有安置?救灾物资可足够?”
信使回道:“部分百姓已被临时安置,但物资匮乏,急需支援。”
皇帝当机立断,下令道:“即刻调拨钱粮运往西南。”
皇帝沉默片刻后,缓缓地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们,他的目光如同寒星般冷冽,让众人都不禁低下头去。
过了一会儿,皇帝终于开口道:“此次灾情严重,百姓受苦,朕心甚忧。不知诸位爱卿中,可有谁愿意挺身而出,前往灾区赈灾?”
话音落下,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洪灾可不是一件小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有去无回。
毕竟,谁也不知道那滔滔洪水究竟有多大,淹没了多少村庄和农田。而且,灾荒过后往往伴随着瘟疫的爆发,这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大臣们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却始终没有人站出来应承。
这时,苏子轩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请命前去灾区。”
皇帝眼中闪过微微一丝惊喜,谁也没发现,随即露出欣慰之色:“苏爱卿,朕知你一向心怀百姓,此次你愿前往灾区,朕很是放心。朕会调拨足够的钱粮物资,你此去定要妥善安排救灾事宜,安抚好受灾百姓。”
“另外,朕赐你天子令牌和尚方宝剑,遇拦路者以及不配合的官员,可先斩后奏!”
苏子轩跪下行礼:“微臣谢过陛下信任,陛下放心,微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不一会儿,德公公就端来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一枚令牌和一柄天子佩剑,见令牌或者见天子佩剑,如见圣上亲临。
苏子轩双手恭敬得接过。
朝堂上的大臣们看向苏子轩的眼神中,有惊讶,有敬佩,也有一丝幸灾乐祸。他们既佩服苏子轩的勇气,又暗自庆幸自己不用去那危险的灾区。
散朝后,苏子轩立刻着手准备前往灾区的事宜。他与户部官员核对钱粮物资的调配,与兵部商议护送队伍的安排。
接着,便回家和家里人说了这事,李氏和萧氏听了都担心不已,但是,她们都知道,皇命不可违。
和家人告别后,他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西南灾区进发。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灾区,拯救那些受苦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