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凌风解释道,“就是白纸黑字写清楚,病人的病情多重,常规法子效果可能不好,我愿意用家传的、有点特别的办法试试,但不敢打包票,可能有效,也可能没效,甚至可能有点风险。病人和家属要是愿意试,就签字按手印,表示他们自己同意,后果自负。咱们留底。这样,既显得咱们负责任,不夸大效果,以后万一真有啥纠纷,或者有人想找茬,这就是咱们的护身符!”
王福满一拍大腿:“好!这个法子好!立规矩,明账目,留证据!看谁还能说出个不字!风小子,你这脑子,真是绝了!”
铁柱和春苗也连连点头,觉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有了主心骨。
说干就干。第二天,凌家坉土药房门口就贴出了新的“就诊须知”,实行预约登记和明码标价(主要是以工分、农产品折算)。一开始,有些远道而来的病人不太习惯,但看到凌家坉本村社员都自觉遵守,加上铁柱、春苗耐心解释这是为了更好、更有序地给大家看病,也就接受了。而那份简单却意义重大的“知情同意书”,更是让前来求医的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郑重和责任,反而更加信任凌风。
这些举措,很快起到了效果。药房的秩序井然了许多,凌风的工作强度得到了合理控制。清晰的账目和日益完善的病例档案,让任何潜在的调查者都无从挑剔。赵干事散播的谣言,在凌家坉扎实的工作和群众的口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渐渐消散。凌风用他的智慧,设立了一道无形的“门槛”,既筛选了病人,提高了效率,更牢牢地稳固了土药房的根基,使其在风言风语中岿然不动。
第236章 润物无声育新苗 根基深植待风起
规矩立下后,凌风肩上的担子轻了一些,但他并没有丝毫松懈。他深知,个人的力量终有穷尽,要想让凌家坉土药房真正成为一棵风雨摧不垮的大树,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枝干”。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铁柱和春苗的培养上。
以往,凌风教他们,多是识别草药、炮制药材、处理常见小伤小病。现在,他开始系统地传授更深层的东西。晚上,药房关门后,油灯下,凌风就变成了严格的老师。他拿出那本《赤脚医生手册》和一部分他凭记忆整理、用通俗语言写就的笔记,从最基础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讲起,结合具体的病例,深入浅出。
“柱子,春苗,你们看,这个病人咳嗽,痰白清稀,怕冷,舌苔白,这是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咱们用麻黄、杏仁、甘草,就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凌风一边在自制的小黑板上画着简单的示意图,一边讲解,“而那个病人,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这是风燥伤肺,就得用桑叶、杏仁、沙参来润肺止咳了。同是咳嗽,病因病机不同,治法方药截然不同,这就是中医讲的‘辨证论治’。”
他还开始教他们更复杂的针灸技法。当然,用的还是普通毫针。他手把手地教他们认穴、取穴,练习进针的手法、角度、深度,体会“得气”的感觉。他在自己身上标出穴位,让铁柱和春苗练习下针,感受针感。
“下针要稳,心要静,意要随针走。”凌风捻着一根针,缓缓刺入自己手臂的“曲池”穴,一边讲解,“感觉到针下有点沉紧,像鱼吞钩似的,就是‘得气’了。这时候再行针,效果才好。” 铁柱手重,常常扎得凌风微微皱眉,春苗则心细手轻,进步更快。
除了医术,凌风更注重医德的培养。他常对两人说:“咱们当医生,手里攥着的是人命。要有慈悲心,不管穷人富人,来了都是病人,都要尽心尽力。但也要有敬畏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治不了的病,不能逞强,要及时让人往大医院送。咱们立的那个‘知情同意书’,不只是挡箭牌,更是提醒咱们自己,责任重大。”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铁柱和春苗进步神速。铁柱力气大,认药、采药、加工药材是一把好手,对一些外伤包扎、简单的推拿正骨,学得很快。春苗心细如发,对药性、方剂的理解更深,记录病例、管理账目井井有条,在针灸和内科调理方面显露出天赋。寻常的感冒发烧、腰腿疼痛,两人已经能独立处理得妥妥帖帖。
凌风也有意识地开始让他们独当一面。普通的复诊病人,或者病情较轻的新病人,他往往让铁柱或春苗先接诊,自己在一旁把关指导。遇到疑难病例,他会带着他们一起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最后再讲解自己的思路。他还鼓励他们,把平时看病的心得、遇到的问题都记下来,定期一起交流。
这种毫无保留的传授和充分的实践锻炼,让铁柱和春苗迅速成长为凌风的得力臂助。土药房不再是凌风一个人扛着,而是有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团队雏形。社员们也渐渐习惯了“找铁柱看外伤”、“找春苗瞧妇人病”、“疑难杂症再找凌先生”的就医模式。
天气渐渐转暖,河边的柳树冒出了嫩芽。凌风站在药房门口,看着铁柱给一个扭伤脚踝的社员敷药,春苗在耐心地向一位大娘解释药方的用法,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教育的投资是最长远的。这些年轻人,就是凌家坉未来的希望,是这土药房能否真正传承下去的根基。
外部环境依然复杂,暗流或许仍在涌动。但凌风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紧绷着神经。他有了更得力的帮手,有了更完善的制度,有了更深厚的群众基础,还有那深藏不露、日益精进的金手指作为底牌。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将自己的船打造得更加坚固,训练好了船员,无论前方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他都有信心能够驾驭。
傍晚,夕阳给村庄镀上一层金色。凌风检查完最后一份病例记录,锁好药房的门。远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安宁景象。他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空气,步伐沉稳地向家走去。未来的路还长,挑战不会少,但根基已然深植,只待时机,便可枝繁叶茂,荫蔽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