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临危受命与情感考验
六月的省城,已是盛夏气象。省委大院里的梧桐枝叶繁茂,知了声声。秦墨坐在办公室,专注地审阅各地市报来的国企改革进展报告。正式调入省发改委已三个月,他逐渐适应了这个更高平台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环境。
“秦副主任,委办紧急通知,十分钟后在三号会议室召开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助手小陈推门而入,语气急促。
秦墨心中一动。这种临时紧急会议,通常意味着有重大情况发生。他迅速整理好手头材料,快步走向会议室。
会议室气氛凝重。主持会议的王副主任面色严肃,开门见山:“刚接到急报,临湖市第一纺织厂发生大规模职工聚集事件。该厂改制方案引发强烈争议,近百名职工封锁厂区,要求与省里对话。”
与会人员面面相觑。临湖一纺是全省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其改制方案经过多方论证,本应稳妥可行。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群体事件,着实出人意料。
“事件背景需要说明。”改革指导处处长李建国接过话头,“一纺的改制方案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厂领导擅自调整职工安置标准,引发职工强烈不满。”
王副主任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秦墨身上:“秦墨同志,你前期参与过一纺改制方案的论证,又成功处置过类似事件。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由你带队立即赶赴临湖,妥善处理此事。”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秦墨身上。他感受到压力,也明白这是组织的信任。但此刻,他心中还有另一重牵挂——今晚,他约好与林芷若的父母共进晚餐,这是双方家长第一次正式见面。
“有问题吗?”王副主任追问。
秦墨迅速权衡,很快做出决定:“没有问题,我立即准备出发。”
会议结束,秦墨第一时间给林芷若打电话。听筒那头沉默片刻,随即传来理解的声音:“工作要紧,爸妈那边我来解释。你注意安全,有事随时联系。”
挂断电话,秦墨心中涌起暖流。林芷若的理解和支持,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
一小时后,秦墨带领工作组乘车奔赴临湖。车上,他仔细研究事件背景材料,逐渐理清头绪:问题根源不在于方案本身,而在于执行中的不公平。部分厂领导利用改制之机谋取私利,严重损害职工权益。
到达临湖时已是傍晚,厂区门口聚集着情绪激动的人群。秦墨没有直接去市政府,而是让司机开到厂区附近。他下车走向人群,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了解职工诉求。
“各位工友,我是省发改委的秦墨,是来听取大家意见的。”没有寒暄,没有官腔,秦墨开门见山的态度让骚动的人群安静下来。
一位老师傅站出来:“领导,我们不是要闹事,是要讨个公道!厂里说改制后待遇不变,现在却要我们下岗,那些有关系的人反而留下,这是什么道理?”
秦墨认真记录每个职工的诉求,当场承诺:“请大家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查清事实,给大家一个交代。”
当晚,工作组驻地灯火通明。秦墨带领团队连夜查阅资料、约谈相关人员,逐渐摸清问题症结。关键时刻,他顶住压力,果断建议临湖市委对涉嫌违纪的厂领导采取组织措施。
次日清晨,当工人们发现厂领导班子已调整,工作组正在重新审核安置方案时,对抗情绪开始缓和。秦墨趁热打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公开政策底线和解决方案。
“改革不是让少数人得利、多数人受损,而是要让为企业奉献多年的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秦墨的承诺掷地有声。
经过三天紧张工作,事件得到妥善解决。回省城的前一晚,秦墨终于有空给林芷若打电话。听筒那头,她细心提醒:“越是顺利的时候,越要谨慎。你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要当心后续反应。”
秦墨心中凛然。林芷若的提醒很及时,改革深水区处处暗流涌动。
回到省城,秦墨连夜撰写调查报告。报告中,他不仅总结了事件处理经验,还深入剖析了全省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本之策。
报告上报后,引起委领导高度重视。王副主任特意召见秦墨:“报告很有价值,委里决定将其中建议吸纳进全省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不过...”他话锋一转,“报告中也触及了一些深层次矛盾,推行起来不会一帆风顺。”
秦墨明白领导的良苦用心。改革进入深水区,每前进一步都可能触及既得利益。
七月流火,省城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秦墨和林芷若的感情,也在考验中持续升温。每个周末,无论多忙,他们都会抽出时间相聚。有时是图书馆一起查资料,有时是公园散步,更多时候是一起在食堂吃饭,交流各自的工作体会。
一个周日下午,两人在省委大院附近的茶座小坐。林芷若突然问:“如果有一天,你的坚持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甚至可能影响前程,你会后悔选择这条路吗?”
秦墨沉思片刻,认真回答:“如果说完全没有顾虑,那是假话。但比起个人得失,我更在乎能不能为像父亲那样的普通工人做点实事。”他顿了顿,“而且,我相信这个时代需要敢于担当的人。”
林芷若眼中闪过欣慰的光:“这就是我认识的秦墨。”
八月初,省委决定召开全省国企改革经验交流会,临湖一纺事件处理被列为重点交流内容。委领导决定由秦墨代表省发改委做主题发言。
这是难得的展示机会,也是巨大的压力。秦墨精心准备讲稿,既实事求是,又把握分寸。他牢记林芷若的提醒:既要展现能力,也要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交流会当天,省委小礼堂座无虚席。当秦墨走上讲台时,他看到了台下鼓励的目光,也感受到了审视的眼神。他平静心神,开始演讲。
“国企改革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调整,而是关乎千万职工和家庭的温度...”秦墨从具体案例切入,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既谈经验也分析教训。他的演讲有理有据,充满真情实感,赢得了全场掌声。
会后,不少地市代表主动与秦墨交流。但也有人私下议论:“这个年轻人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
面对复杂反应,秦墨保持清醒。晚上,他与林芷若漫步在省委大院林荫道上,倾诉内心感受:“有时候觉得很累,不仅要推动工作,还要平衡各种关系。”
林芷若轻声说:“记得你说过,重生一次不想留下遗憾。只要问心无愧,其他就顺其自然吧。”
皓月当空,树影婆娑。秦墨看着身边这个懂他、支持他的女子,心中充满力量。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挑战,只要不忘初心,守住底线,就能走出一条无愧于心的道路。
远处,省委大楼的灯火依然通明,预示着新一轮改革即将启动。而秦墨知道,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