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六章 风波再起
利剑出鞘,肃清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扭转了清河市政坛的暗沉氛围。马文斌等人的相继落马,如同在浑浊的水塘中投入了一块明矾,杂质沉淀,水体渐清。机关办事效率显着提升,推诿扯皮现象锐减,前来开发区考察投资的企业家们,也能明显感受到职能部门脸好看了、门好进了、事好办了。秦墨主导的改革事业,似乎扫清了最大障碍,步入了一片开阔地带。
然而,秦墨深知,政治的波谲云诡从不因一时的胜利而止息。旧的利益链条被斩断,必然会有新的力量试图填补真空,甚至进行反扑。真正的考验,往往在风暴眼短暂的平静之后。
果然,肃清行动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一场新的、更为隐秘的风波,已悄然借助经济领域的暗流涌动而来。
这天下午,秦墨正在主持召开开发区新一轮产业规划论证会,秘书神色凝重地推门进来,附耳低语了几句。秦墨眉头微蹙,随即恢复平静,示意会议继续由王建国副市长主持,自己快步返回办公室。
办公室里,财政局局长李强和国资委主任刘建军早已等候,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秦市长,出问题了。”李强将一份刚收到的银行信贷风险提示函放在秦墨桌上,“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城投集团)有一笔5个亿的信托贷款,下周到期,对方突然表示无法续贷,要求按期偿还本息。”
秦墨心头一凛。城投集团是清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融资平台,其债务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市重点项目进度和金融稳定。5个亿的到期债务,若无法接续,将引发连锁反应。
“怎么回事?之前不是沟通好续贷方案了吗?”秦墨沉声问。
“原本谈得好好的,但对方银行信贷部突然换了个负责人,新来的这位王主任态度强硬,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由,坚持要求先还款再议续贷。”刘建军补充道,“我们侧面了解了一下,这位王主任,和省里前段时间被调整岗位的一位老领导,关系匪浅。而且,最近市面上开始有一些关于清河债务风险的……不利传言。”
秦墨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信贷业务调整,时间点过于巧合,手段也颇为刁钻。对方卡住续贷,不仅会给城投集团带来巨大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影响在建项目,更会向市场释放“清河市资金链紧张”的负面信号,从而动摇投资者信心,精准打击清河正在向好的发展势头。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定点爆破”。
“传言内容是什么?”秦墨冷静地问。
“主要是夸大我们的债务规模,渲染偿债压力,甚至影射……影射之前的改革和投资是‘盲目扩张’,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李强语气沉重。
秦墨走到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他知道,这是对手换了一个战场,从政治反腐领域转向了更为复杂凶险的金融领域。这一招,既狠且准,试图从资金链上扼住清河发展的咽喉。
“慌解决不了问题。”秦墨转过身,目光锐利,“李局长,你立即牵头,会同国资委、审计局,一天之内,摸清城投集团真实的债务底数、资产质量和现金流情况,形成一份扎实的评估报告。要数据真实,风险透明,同时也要充分展示我们的偿债能力和资产潜力。”
“刘主任,你负责对接其他合作银行,特别是几家与我们关系稳固的大行,探探口风,争取备用授信额度,同时了解下这次风波背后,还有没有其他力量在推动。”
“另外,”秦墨沉吟片刻,“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准备一份关于清河市经济发展态势、财政健康状况和重点项目进展的通报材料,适时向主要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进行吹风,澄清不实信息,稳定市场预期。”
部署完毕,秦墨独自在办公室沉思。金融战线的风波,比官场的明争暗斗更加凶险,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对手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难,显然是看到了肃清行动后,清河内部需要时间整合,外部观望情绪犹存的空档。
然而,秦墨也意识到,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如果能够成功化解这次债务风波,不仅能粉碎对手的阴谋,更能借此机会,推动清河市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更加规范、透明、可持续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当晚,秦墨调阅了城投集团近三年的审计报告和项目资料,直至深夜。他发现,城投集团的资产质量总体优良,主要投资于道路、水务、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形成了大量优质固定资产,现金流紧张主要是由于部分项目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所致,并非资不抵债。只要创新融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完全有能力渡过难关。
第二天,财政局的评估报告出来了,情况与秦墨的判断基本一致。秦墨立即召开紧急专题会议,制定了“短期应急、中期优化、长期治本”的组合拳方案:
短期,由市财政调度部分库款,协调本地法人银行提供过桥贷款,确保到期债务如期兑付,维护政府信用;同时,由他亲自带队,赴省城与那家信托公司及其上级行进行高层沟通,澄清事实,争取谅解和支持。
中期,加快盘活城投集团旗下部分经营性资产,如停车场、广告位等,通过资产证券化(AbS)或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变现资金,优化债务结构。
长期,借此契机,推动制定《清河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审批,控制债务增量,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方案确定后,秦墨雷厉风行,亲自拨通了省金融监管局一位老同学的电话,初步沟通了情况,争取理解。随后,他带着财政、国资部门的负责人,直接赶往省城。
在信托公司总部的会议室里,面对对方新任信贷主管的质疑和强势,秦墨不卑不亢,出示了详实的债务评估报告和资产清单,逐一驳斥了不实传言,并详细阐述了清河市化解债务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具体方案和决心。他的专业、坦诚和担当,最终打动了对方,同意重新评估续贷方案。
与此同时,清河市内的舆论引导和沟通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几篇客观分析清河债务结构、肯定发展潜力的专家文章在本地权威媒体刊发,有效对冲了负面传言。
一周后,好消息传来。那家信托公司最终同意对城投集团的贷款进行展期重组,降低了短期还款压力。其他合作银行也纷纷表示继续支持清河发展。一场潜在的债务风波,在秦墨的果断决策和有效应对下,得以化解。
风波过后,秦墨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清醒。他推动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施意见》,将债务管理纳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秦墨看着这座城市在夕阳下焕发着生机。他知道,改革与发展之路,从无坦途。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挑战必然会出现。金融风波的平息,只是阶段性胜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对手,绝不会轻易罢休。下一波风浪或许会以更隐蔽、更猛烈的方式袭来。
但他已做好准备。无论是政治上的明枪暗箭,还是经济上的风波诡谲,他都将以更加成熟的智慧、更坚定的意志,带领着清河这艘航船,破浪前行。因为在他的身后,是百姓的期望,是城市的未来,是他不容辜负的使命。夜色渐浓,而秦墨眼中的光芒,却愈发坚定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