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秋夜,市印刷厂二楼的 JY 小组办公室还亮着一盏白炽灯。张嘉豪刚把最后一叠用户反馈信整理好,裤兜里的 bp 机突然 “滴滴” 急促作响,绿色屏幕上跳出孙浩的留言:“张浩今晚从迅驰网离职,他们刚上线的租赁板块和咱们一模一样!”
心脏猛地一沉,张嘉豪抓起桌上的钢笔就往技术区跑。服务器机箱嗡嗡作响,老式 cRt 显示器泛着刺眼的光,他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调出后台访问日志 —— 果然,今晚十点十七分,有一个异常 Ip 地址批量下载了核心程序代码,登录账号正是技术组核心成员张浩的工号。
“浩子跳槽就算了,居然带代码走!” 负责服务器维护的李伟一拳砸在桌面上,手写的开发进度表散落一地。张嘉豪没说话,蹲下身捡起纸张,目光扫过每页末尾张浩的签名,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冲进资料室。
铁皮文件柜里,整齐码放着半年来的开发手稿。他翻到标注 “核心算法 V3.0” 的文件夹,抽出里面的手写文档 —— 每一页都有修改痕迹,关键函数旁边画着红色五角星,最后一页还有张浩亲笔写的 “2003.8.15 终版”。“服务器日志能改,但手写手稿和访问时间对不上,这就是铁证。” 张嘉豪把文档揣进怀里,又打开服务器备份硬盘,将当晚的日志文件刻录到光盘上,“李伟,把所有和张浩相关的开发记录都找出来,打印两份!”
办公室里瞬间忙碌起来,打印机 “吱呀” 作响,纸张堆积如山。张嘉豪摸出 bp 机,调出存着的三个号码 —— 都是之前跟着张浩做兼职的学生,如今分别在不同高中上学。他按下群呼键,输入:“有紧急情况,关乎 JY 小组声誉,速回电到印刷厂办公室座机。”
二十分钟后,办公室的老式座机响了。第一个接电话的是高三学生王鹏,听到张浩携代码跳槽的事,立刻急了:“豪哥,我手里有当时和张浩一起调试代码的手写笔记,上面有他的签名,明天一早我就送过去!” 紧接着,另外两个学生也打来电话,都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其中一个还提到,上周张浩曾问过他 “商业秘密能不能随便带走”。
“证据够了,但得确认法律上怎么算。” 张嘉豪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已经凌晨一点。他抓起外套,对李伟说:“你盯着办公室,我去网吧查资料。” 街道上一片寂静,只有自行车的铃铛声划破夜空,他蹬着车赶到市区唯一一家 24 小时营业的网吧,掏出身份证登记。
网吧里烟雾缭绕,几台老式电脑正嗡嗡作响。张嘉豪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插入网卡拨号上网,调制解调器发出 “滋滋啦啦” 的连接声,半天才登上本地的法律资讯网站。他逐字阅读 “商业秘密保护” 相关条款,用钢笔在纸上摘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属商业秘密,窃取者需承担民事责任。”
网页加载缓慢,他又搜索了类似的侵权案例,看到 “服务器日志、开发手稿、证人证言均可作为证据” 的表述,心里彻底有底。刚关掉网页,bp 机又响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信息只有一行字:“年轻人别太狂,我已经找了‘关系’,你告不赢!”
张嘉豪盯着屏幕上的文字,指尖攥得发白。他认出这是迅驰网老板刘坤的号码 —— 之前洽谈合作时,对方曾留过 bp 机号。他冷笑一声,在纸上写下 “刘坤威胁” 四个字,然后将 bp 机的信息界面用相机拍了下来。
回到办公室时,天已经蒙蒙亮。桌上的证据堆成了小山:刻录好的光盘、打印的服务器日志、手写开发手稿、证人联系方式,还有摘抄的法律条款。李伟揉着通红的眼睛,递过来一杯热水:“豪哥,所有材料都整理好了,现在怎么办?”
张嘉豪喝了口热水,目光坚定:“等天亮联系律师,明天就提交立案申请。刘坤想靠‘关系’压人,可法律面前,证据才是硬通货。” 他把所有材料分门别类装进口袋,心里清楚,这场仗不仅要赢,还要让所有人知道,原创不能被随意践踏。
窗外的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堆积的手写文件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此刻都成了守护 JY 小组的铠甲。而 bp 机上刘坤的威胁,像一根刺,更激起了张嘉豪的斗志 ——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交锋,才真正考验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