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废墟之上最后一丝属于冒险者的嘈杂脚步声彻底消失在远方,实验室里那根紧绷到极致的弦,终于“嗡”地一声断裂开来。不是松懈,而是一种劫后余生、力竭之后的虚脱。老烟枪直接像一滩烂泥般瘫倒在地,发出不成调的嗬嗬声,不知是在哭还是在笑。莉娜依旧抱着膝盖,但肩膀的耸动渐渐平息,只剩下细微的抽噎。哈罗德靠着工作台滑坐下去,闭着眼,胸膛剧烈起伏,额头的伤口因汗水浸润而显得更加狰狞。
汤姆的情况最糟,他脸色灰败,嘴唇干裂,刚才强行计算、模拟、操控能量,几乎榨干了他本就因维持法阵而消耗过度的精神力和魔力。他靠在石壁上,短木杖掉在脚边,连抬起一根手指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
我强撑着同样疲惫不堪的身体,先检查了一下黑子的状况。万幸,他依旧处于稳定的昏迷中,伤口在“火种”能量场的持续滋养下,愈合的趋势甚至更加明显,这大概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然后,我走到汤姆身边,将水囊递到他嘴边。汤姆艰难地吞咽了几口,浑浊的眼神才稍微清亮了一些。
“法阵……受损严重吗?”我声音沙哑地问道。
汤姆微微摇头,气若游丝:“核心……没坏,但几个次要节点……烧毁了,隐匿效果……大打折扣。需要……时间修复,还需要……替换材料。”
我点了点头,心情沉重。隐匿效果大打折扣,意味着我们暴露的风险大大增加。这次侥幸骗过了那些冒险者,下次呢?下下次呢?我们不可能每次都靠这种刀尖跳舞的冒险方式来蒙混过关。
“修复需要什么材料?多久?”我必须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安全窗口。
汤姆闭目感知了一下:“需要……纯净的导能金属,至少……拳头大小。还有……稳定的能量结晶,品质不能低于我们之前自然形成的晶簇……时间,如果材料齐全,全力修复……大概两天。”
导能金属?能量结晶?这都是稀缺物资!尤其是在这废墟之中,我们上哪里去找?难道要冒险出去搜寻?那无异于自投罗网。
一股绝望的情绪似乎又开始在实验室里弥漫。
就在这时,我的目光无意中扫过角落里那几个“培养皿”。之前为了制造“能量噪音”和模拟“衰败波动”,哈罗德和莉娜几乎将新生成的、薄薄一层金色晶粉刮取一空。但此刻,在那残存的、微弱的“火种”能量流滋养下,那些光秃秃的共鸣石薄片上,竟然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凝结出更加细微、但数量更多的金色光点!
它们的生长速度……好像比之前更快了?是因为法阵能量流被临时改变后产生了某种刺激?还是“火种”在经历了能量扰动后,其“浸润”环境的模式发生了微妙变化?
我心中一动,蹲下身,仔细感知着那些新生的光点。能量强度依旧很低,但……其纯净度和稳定性,似乎比之前的“金粉”还要更胜一筹!而且,生长速度确实加快了!
“汤姆,哈罗德,你们看!”我指着那些“培养皿”,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
汤姆挣扎着挪过来,哈罗德也强撑着睁开眼。当他们看到那快速滋生的金色光点时,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这……生长速度至少快了一倍!”汤姆惊讶道,“而且……能量的‘质感’似乎更好了!是因为法阵能量脉络暂时改变,形成了某种‘冲击效应’?”
哈罗德则更关注实际:“如果……如果我们能稳定这种生长速度,甚至……再加快一点!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积累到足够修复法阵所需的能量结晶?哪怕品质稍低,但数量足够多的话,是不是也能用?”
汤姆眼睛一亮:“对!能量结晶的利用,很多时候看的是总量和稳定性!如果我们能大规模‘生产’这种次级晶簇,就算单体能量低,但数量堆砌起来,完全可以替代高品质结晶用于法阵修复!甚至……可以尝试制作更多、效果更好的炼金道具!”
绝境之中,仿佛又裂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新的微光!
大规模生产次级能量晶簇!这不仅仅能解决我们眼下的危机,更可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个拥有稳定能源供给的大门!
“哈罗德,你能设计出效率更高的‘培养皿’吗?或者,优化能量引导结构?”我立刻问道。
哈罗德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给我点时间!我根据刚才制作模拟器的经验,对能量在微型结构中的流动有了新想法!我可以尝试制作多层叠加、内部有微型导能回路的‘培养基板’,应该能进一步提升能量汇聚效率和晶簇生长速度!”
“汤姆,你负责计算最佳的能量输出功率和引导频率,既要保证生长速度,又不能过度抽取‘火种’能量,以免影响其稳定甚至再次引发共鸣。”我看向汤姆。
汤姆重重点头,虽然疲惫,但研究者的本能被激发了:“明白!我会找到那个平衡点!”
“莉娜,”我转向她,“你继续照顾黑子,同时负责记录所有晶簇生长的数据,包括速度、数量、能量强度变化,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这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产业’基础!”
“老烟枪,”我看着刚刚缓过气来的老家伙,“你和(伙计)的任务不变,但重点调整。除了警戒,你们要开始留意废墟中可能存在的、能量亲和性高的‘废料’,比如某些特定的矿石碎块、魔兽的骨骼碎片等等,任何可能用来改进‘培养基板’的东西,都带回来!”
一道道指令清晰下达,目标明确——将“生产次级能量晶簇”作为我们当前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没有人再提放弃或者绝望。刚刚经历的死里逃生,像一剂猛药,彻底激醒了我们骨子里那股不甘灭亡的狠劲。与其担惊受怕地躲藏,不如抓住这唯一的希望,拼命将它壮大!
实验室再次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但这一次,氛围截然不同。不再是绝望下的挣扎,而是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要在废墟中开辟出一条生路的决绝与亢奋。
汤姆不顾精神透支,强行进入冥想状态,快速恢复着魔力,同时大脑飞速计算着能量引导模型。哈罗德则趴在工作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写写画画,设计着他的“多层导能培养基板”。莉娜找来更多平整的石片和能找到的零碎材料,准备作为新的培养载体。老烟枪和伙计则喝了些水,嚼了几口肉干,再次钻进了那条侦查通道,这次他们眼中除了警惕,更多了一份搜寻特定物资的专注。
我坐镇中央,协调着各方,同时将大部分心神沉入与怀中“火种”的感应中。我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它,才能配合汤姆,找到那个既能加速晶簇生长,又不触及“火种”本源的微妙平衡点。
时间在专注中飞逝。
几个小时后,哈罗德拿出了第一个“多层导能培养基板”的简陋原型。它由三片打磨得极薄的共鸣石片叠成,中间用微刻的银丝回路连接,结构看起来比之前的简单“培养皿”复杂了数倍。
汤姆也终于睁开了眼睛,虽然脸色依旧不好,但眼神恢复了清明。他根据哈罗德的设计和“火种”的能量反馈,精确调整了法阵几个节点的能量输出。
当第一个新型“培养基板”被放置在调整后的能量节点上时,我们都屏息凝神地观察着。
奇迹发生了!
只见那基板表层的共鸣石片上,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析出点点金芒!速度比之前快了何止一倍!而且,这些金芒不再是均匀的粉末,而是开始呈现出某种极其细微的、类似雪花般的雏形!虽然依旧渺小,但其能量的凝聚度和稳定性,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
“成功了!”哈罗德激动地低吼一声,差点又牵动伤口。
汤姆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能量引导效率提升了至少三倍!晶簇的形态也开始向更稳定的结构发展!照这个速度,最多一天,我们就能积累到足够修复法阵的结晶总量!”
一天!我们只需要再争取一天相对安全的时间!
希望,如同这些在余烬中疯狂滋生的星火,开始汇聚成一股足以照亮前路的光焰。
然而,我也深知,仅仅修复法阵,重新躲藏起来,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