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剑符的成功研制,让“丙-七号观察区”的“核心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风无极(焦炭树)立刻下令,将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固化下来,形成了简陋的“标准化作业程序”(Sop),并要求剑齿兰严格遵循。
然而,工业化(伪)的曙光刚刚显露,新的问题便接踵而至,而且大多属于“幸福的烦恼”和经典的经济学困境。
首先是产能瓶颈。
标准化生产虽然提升了单枚剑符的威力和成功率,但对剑齿兰的心神消耗并未减少,甚至因为要求“标准化”、“固定符路”,反而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刻板,精神压力更大。剑齿兰每天能稳定产出的“标准化”剑符,被限制在了五枚左右。这已经是它在不损伤自身根基前提下的极限。
想要提升总产能,似乎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提升单株剑齿兰的生产效率(技术突破),二是增加剑齿兰的数量(扩大规模)。
技术突破短期内难以实现。而扩大规模……风无极审视着废园,适合种植剑齿兰,并且能与现有“聚灵-防御-生产”体系形成协同的区域有限。盲目扩大种植,可能会破坏现有的脆弱生态平衡,甚至因为聚集更多的“异常”而再次引来规则扫描。
其次是资源约束。
蓝苔石的“石髓灵液”对铁粉的预处理效果存在边际效应递减。初期浸泡效果显着,但随着浸泡次数增加,提纯效果越来越弱。想要进一步提升材料纯度,要么寻找更高效的提纯方法(技术突破),要么寻找更优质的原材料(供应链升级)。
月光藓的“月露”作为载体调和剂,用量虽少,但月光藓本身的产量也受限于月华强度和自身修为,无法无限供应。
更重要的是,用于交换原材料的“不稳定”劣质剑符,其流出速度和数量必须严格控制,以避免引起外界过度的关注。这反过来限制了它们换取更多、更好生产资料的能力。形成了一个资源获取的负向循环。
风无极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典型的路径依赖困境。他基于最初的资源条件(废料、剑齿兰)建立起了这套生产体系,现在想要突破,却发现体系内的每一个环节都相互锁死,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提升最终产能,需要技术、资源、场地、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的同步突破,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
“树爷,”狗尾巴草汇报了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按照您的吩咐,我们通过镖局买到了一枚记录《基础符纹概述》的劣质玉简,花了两块灵石。里面都是些大路货的符纹知识,没什么高深内容。”
风无极接过玉简(由狗尾巴草用神念读取后转述),迅速浏览着里面粗浅的、关于灵力引导、符文结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低级,却正好弥补了他此界知识体系的空白。
结合这些基础符纹知识,再反观剑齿兰那固定的“符路模板”,风无极很快发现了一些可以微调优化的地方。比如,某个转折处的神念力度可以减轻一分,某个连接处的结构可以更加圆滑,以降低引导的阻力,从而稍微降低剑齿兰的心神消耗。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哪怕是最基础的知识,也能带来改进的方向。
风无极立刻指导剑齿兰进行微调。效果立竿见影,剑齿兰感觉生产一枚剑符的疲惫感减轻了一丝,虽然不足以让它每天多生产一枚,但至少缓解了部分压力,降低了长期生产对自身损伤的风险。
同时,风无极也要求其他灵植项目,在保证基础产出的前提下,尝试进行类似的“微创新”和“流程优化”,挖掘内部潜力。
“我们不能只盯着剑符一条路。”风无极对狗尾巴草和几位“项目负责人”传达新的思路,“月光藓的‘月露’,除了作为调和剂,其‘宁神’效果本身或许就有市场,可以尝试开发‘低配版宁神符水’的概念。聚气草的‘草木精萃’,除了作为恢复剂,能否尝试与蓝苔石的‘石髓灵液’结合,开发一种低阶的‘灵植营养液’?”
他在尝试产品多元化,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打破对单一产品(剑符)和单一原材料(金铁废料)的路径依赖。
然而,所有这些内部挖潜和多元化尝试,都绕不开一个最根本的制约:他们被禁锢在这片废园里。活动范围有限,资源获取渠道单一,信息闭塞。
风无极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戊土磐石阵之外那广袤而危险的废园深处,以及更远处那个模糊的“万无一失镖局”。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而在于外部的……战略突围?
是时候,考虑如何将这条脆弱的“灰市触手”,真正转变为一条能够支撑他们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通道”了。
劳改资本家的棋盘上,内部优化的收益正在递减,扩张的冲动再次变得强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