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7月的悉尼,总督府内弥漫着绝望气息。澳洲总督罗宾逊勋爵,这位昔日风度翩翩的绅士,此刻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墙上那幅澳洲地图。地图上,代表大夏控制区的金色已经吞噬了西部和内陆,而东海岸——这块帝国在澳洲最后的土地,此刻却被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几乎布满了!
“昆士兰!布里斯班急电!”秘书的声音急促,递上最新电报:
“朗里奇矿区彻底失控!‘矿工自卫军’人数已膨胀至超过5000人!控制朗里奇镇及周边数十座煤矿和牧场!切断内陆通往布里斯班的铁路!昆士兰那边请求……请求撤往沿海!内陆……保不住了!”
“新南威尔士!悉尼急电!”另一份电报又递了上来:
“悉尼港袭击事件后,‘芬尼亚自由军’(爱尔兰武装)公开宣称对袭击负责!其主力(约3000人)已控制悉尼西郊蓝山山脉数个重要隘口和伐木营地!依托复杂地形构筑工事!不断袭击通往悉尼的铁路线和补给车队!悉尼城内爱尔兰社区持续骚乱,袭击警察和英裔商店!港口运力瘫痪超过70%!”
“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边境!阿尔伯里急电!”噩耗接踵而至:
“墨累河防线崩溃!‘黑鸢’(原住民武装首领)部族战士(约2000人,确认拥有重机枪)联合其他受煽动部落,已控制墨累河维多利亚州一侧近三百公里河段及纵深内陆!奥克利、科尔巴克、埃丘卡等边境重镇相继陷落!所有桥梁被毁!英军部队损失惨重(第24步兵团b连确认全员阵亡)!维多利亚州东北部近五分之一的农牧区沦陷!”
“塔斯马尼亚……霍巴特急电!”连最偏远的海岛也未能幸免:
“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帕拉瓦人)武装暴动!袭击朗塞斯顿附近农场!规模虽小(约数百人),但手段凶残!本地民兵无力镇压!请求增派正规军!”
罗宾逊总督的手剧烈地颤抖着,电报纸从他指间滑落。完了!全完了!帝国在澳洲的统治根基,正在被这些“卑劣的煽动者”和“野蛮人”挖空!各地的英国移民和富人们开始疯狂抛售产业,包船逃往印度或回国!军队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却处处挨打,损失惨重!殖民地财政濒临崩溃,连军饷都开始拖欠了!
“无能!废物!都是一群废物!”罗宾逊猛地将桌上的墨水瓶和文件扫落在地,发出歇斯底里的咆哮!他知道,凭殖民地现有的力量(正规军不足8000且分散各处,士气低落),根本无力扑灭这场“大火”!再拖下去,整个东海岸,甚至塔斯马尼亚,都将彻底脱离帝国的掌控!
他踉跄着走到办公桌前,必须向伦敦求救:
向伦敦发加急求援电报罗宾逊说道,内容如下:
绝密加急!澳洲总督罗宾逊勋爵致首相格莱斯顿阁下暨帝国陆军部、海军部:
“帝国在澳洲东海岸及塔斯马尼亚之统治,正面临自殖民地建立以来最严峻、最致命之危机!局势已彻底失控!
“昆士兰:以朗里奇矿区为中心之矿工暴动**已演变为大规模叛乱!叛军人数超5000,装备精良(含缴获火炮),控制内陆大片矿区牧场,切断交通,布里斯班危在旦夕!
“新南威尔士:爱尔兰芬尼亚恐怖分子主导之武装叛乱愈演愈烈!叛军主力约3000人,控制悉尼西郊蓝山战略要地,持续袭击铁路、港口、城镇!悉尼港运力瘫痪!城内爱尔兰社区持续骚乱!
“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边境:原住民部落武装联合暴动,规模约2000人,确认装备重机枪!已攻占墨累河维多利亚州一侧近三百公里防线及数座重镇!帝国军队损失惨重(!维多利亚东北部大面积沦陷!
“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帕拉瓦人)武装暴动,袭击城镇农场,规模数百人,本地无力镇压!
... ...
“综上所述,叛军总兵力已超万人!且仍在膨胀!其背后有确凿证据显示,系大夏国主导之系统性颠覆渗透!提供武器、资金、训练!煽动阶级、民族、种族仇恨!其目的,乃彻底摧毁帝国在澳洲之存在!
“殖民地军队数量不足,装备老旧,士气低落,分散各处,屡遭重创!已无力同时应对如此广泛且凶悍之叛乱!地方行政瘫痪,经济崩溃,英裔移民恐慌逃亡!
“形势万分危急!帝国在澳洲之利益及近百万忠诚臣民之生命财产安全,已悬于一线!若本土再不施以雷霆援手,整个澳洲东海岸及塔斯马尼亚,恐将在数月之内,尽数沦丧于叛军及幕后之大夏黑手!
“兹此,本总督以帝国女王陛下赋予之最高职权,向伦敦发出最急迫之求援:
“一、恳请帝国陆军部,立即抽调至少一个整编步兵师(含炮兵、骑兵支援单位),兵力*不低于人!配备最新式后膛步枪、机枪及野战炮!以最快速度海运增援澳洲!
“二、恳请帝国海军部,立即派遣一支强大之分舰队,前出至澳洲海域!封锁大夏可能之海上干涉通道!炮击叛军坚固据点!支援陆上作战!
“三、恳请帝国政府,授权澳洲总督府进入战时紧急状态!授予前线指挥官更大之临机决断权,包括必要时实施宵禁、军事管制、征用物资、严厉镇压!
“此乃存亡之秋!帝国远东基石,岌岌可危!恳请首相阁下及内阁诸公,以帝国荣光及澳洲臣民性命为念,速发救兵!勿再迟疑!否则,悔之晚矣!
“勿谓言之不预!
“澳洲总督:罗宾逊
“1883年7月15日,于悉尼总督府
电报以最高密级,带着罗宾逊勋爵的绝望和请求飞向万里之外的伦敦。
---
伦敦,唐宁街十号。首相威廉·格莱斯顿拿着那份来自澳洲的的加急电报,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刚主持完一个关于埃及债务问题的内阁会议,身心俱疲。现在,远东的烂摊子又过来。
“先生们,澳洲的罗宾逊,求援来了。”格莱斯顿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将电报内容简要通报给在场的陆军大臣休·柴尔德斯和海军大臣诺斯布鲁克勋爵。
柴尔德斯陆军大臣脸色难看:“首相阁下!一个整编师?人?您知道本土现在是什么情况吗?埃及和苏丹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完,我们在那里已经投进去近万兵力了!爱尔兰的土地联盟闹得正凶,随时可能爆发更大规模骚乱,需要部队弹压!印度西北边境也不安稳!本土常备军就那么多,哪里还能抽调一个完整的师去万里之外的澳洲?”
“可是将军!”诺斯布鲁克勋爵插话,他更关心海权,“如果罗宾逊的情报属实,大夏在背后搞鬼,那海军必须有所动作!澳洲东海岸的港口,尤其是悉尼,对大英帝国在太平洋的存在至关重要!不能丢!我同意派遣分舰队!‘不屈号’和‘征服者号’两艘新锐铁甲舰刚刚结束海试,可以立刻派过去!再配几艘巡洋舰!足够震慑大夏,支援岸上平叛!”
“震慑大夏?”柴尔德斯冷笑,“勋爵,您觉得两艘铁甲舰现在能吓住大夏国吗?他在菲律宾可是毫无吹灰之力把西班牙远东舰队一口吞了!我们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加起来也不够他塞牙缝的!派舰队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真要打起来,生死难料啊!当务之急是陆地上的平叛!没有足够的陆军登陆清剿,舰队能干什么?对着丛林和山地开炮吗?”
会议陷入了僵局。格莱斯顿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帝国的财政状况同样糟糕。埃及的占领和后续平叛耗资巨大。国内经济不景气,税收吃紧。再发动一场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平叛战争?钱从哪里来?议会里那些反对派(尤其是保守党)肯定会借机大肆攻击他的自由党内阁!
“首相!澳洲的羊毛、矿石、黄金,是帝国重要的财源!”殖民地大臣金伯利勋爵忍不住提醒,“而且,如果坐视澳洲东海岸沦陷,帝国的威信何在?其他殖民地会怎么看?产生了连锁反应将不堪设想啊!”
“威信?威信能当饭吃吗?”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心腹哈考特爵士立刻反驳,“钱!钱才是关键!远征澳洲的军费,初步估计至少需要500万英镑!这笔钱,财政部现在根本拿不出来!除非加税!或者发行特别战争债券!但在这个节骨眼上……” 他摇了摇头,意思不言而喻。加税?民怨沸腾。发债券?市场信心不足。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几个小时。最终,在巨大的现实压力和保住帝国颜面的两难选择中,格莱斯顿做出了一个折中而艰难的决定。
“致电罗宾逊总督,”格莱斯顿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疲惫,“帝国理解澳洲之危局。然,帝国目前面临之全球性挑战(埃及、苏丹、爱尔兰、财政)极为严峻,短期内难以抽调完整之整编师驰援。”
“然,为彰显帝国绝不放弃澳洲的决心,兹决定:”
“一、陆军方面:立即从本土及印度驻军中,抽调精锐部队,组成 ‘澳洲远征特遣旅’,兵力约6000人(含1个英军步兵营,3个廓尔喀步兵营,1个皇家野战炮兵连装备12磅后膛炮,1个工兵连,少量骑兵侦察队)。由弗雷德里克·罗伯茨少将指挥,即刻启程,驰援澳洲!后续视情况,再考虑增兵。”
“二、海军方面:派遣远东分舰队增援澳洲海域!以最新铁甲舰 ‘不屈号’、‘征服者号’为旗舰,配属装甲巡洋舰 ‘厌战号’、‘勇士号’ 及若干驱逐舰、补给舰!由海军中将杰弗里·霍恩比爵士统率,任务:封锁大夏海上干涉通道,炮击叛军海岸据点,支援陆上作战,保护重要港口!”
“三、授权:授予罗宾逊总督及前线指挥官在澳洲实施战时紧急状态之权力!允许其动用一切必要手段,包括严厉军事管制、征用物资、镇压叛乱!务必坚守核心港口及城市,等待远征军抵达!”
“告诉他,帝国没有忘记澳洲!援军已在路上!让他务必坚持住!”
当这份带着伦敦深深无奈和有限承诺的回电,跨越重洋,传回悉尼总督府时,罗宾逊总督看着那“6000人”和“后续视情况增兵”的字眼,脸上没有一丝喜色,只有更深的绝望。
6000人?面对数万武装到牙齿、背后有大夏支持的凶悍叛军?杯水车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他知道,伦敦的老爷们,已经做出了选择——澳洲,在帝国全球利益的棋盘上,正在被悄然放弃。而他罗宾逊,不过是这艘注定沉没的破船上最后的船长。
他颓然瘫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他知道,帝国的太阳,在澳洲的天空,正不可挽回地急速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