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疙瘩兵工厂生产标准》的颁布和执行,如同给高速运行的机器安装了精准的导轨,使得产品质量有了显着的、整体性的提升。然而,细心的赵小花却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虽然不合格产品被不断地从流水线上挑出来,但它们往往被简单地归类为“废品”或“次品”,退回原工序返修或者直接拆解回炉,至于它们为什么不合格?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是偶然还是必然?却很少有人去深究。
这天,她又退回了一批弹头尺寸超差的复装子弹,看着负责复装的老师傅有些沮丧又有些不服气的眼神,赵小花心里不是滋味。她知道老师傅们不是故意的,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模具磨损?是操作疏忽?还是原材料批次问题?如果找不到根子,同样的问题很可能还会再次出现。
晚上,她找到林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林专员,咱们现在能把不合格品挑出来,这是好事。可光挑出来不行啊,得知道它们为啥‘生病’才行。不然今天治好了这个,明天又得那个病,太耽误工夫,也浪费材料。”
林烽正为如何进一步降低废品率、提升生产效率而思考,听到赵小花的话,眼睛一亮:“小花同志,你说到点子上了!质量控制,不能只停留在‘检出’,更要追溯到‘预防’!你有什么具体想法吗?”
赵小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平时发现的一些问题:“我想……咱们能不能像卫生队记录病历一样,给每一个不合格品也建个‘病历本’?记下来它是啥毛病,在哪发现的,可能因为啥得的这毛病,最后怎么‘治’好的。这样攒多了,不就能看出哪些‘病’老是犯,该重点‘预防’了吗?”
“建立不合格品台账?进行缺陷统计分析?”林烽瞬间就明白了赵小花这个朴素想法的巨大价值,这简直就是最原始但极其有效的质量追溯和持续改进机制啊!
“太好了!小花同志,你这个想法非常非常好!”林烽兴奋地站起来,“就这么办!这个‘账房先生’,就由你来当!我给你最大的支持!”
说干就干!赵小花立刻在质检区腾出一块地方,摆上一张桌子,弄了几个大本子,分别贴上标签:“枪械零件不合格台账”、“弹药不合格台账”、“原材料问题台账”…… 她还自己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记录表格,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不合格现象描述(如:枪管弯曲度超差0.2毫米、弹头重量不足、底火击发无力)、发现工序、发现时间、数量、初步原因分析(设备?操作?材料?)、处理方式(返修?报废?)、责任工序\/人(用于分析,非惩罚)、改进建议等。
起初,这个新举措并没引起太多注意,甚至有些老师傅觉得有点多余,私下嘀咕:
“赵丫头这是搞啥名堂?废品就废品呗,还记啥账?耽误工夫。”
“就是,修了不就完了,穷讲究。”
但赵小花不为所动,铁面无私地执行着。每一个被检出的不合格品,都必须先拿到她这里“挂号登记”,分析清楚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后,才能被领走进行处理。她就像个一丝不苟的“账房先生”,只不过记的不是金银,而是各种质量“毛病”。
一周后,赵小花将第一本周汇总台账交给了林烽。林烽仔细翻阅着,里面条理清晰地记录着本周发生的各类质量问题:
· “枪管组:周一至周三,连续出现5根枪管内径偏小0.03-0.05毫米。原因分析:膛线车床的自动进刀齿轮有轻微磨损,导致进给量出现微小偏差。改进措施:通知周师傅,立即检修更换齿轮。”
· “复装子弹组:周四,批量出现50发子弹弹头与弹壳结合不紧。原因分析:新学徒操作缩口模具时压力未调到位。改进措施:对该学徒进行再培训,并给模具压力表做明显标记。”
· “锻造区:周二,一批撞针毛坯淬火后出现裂纹。原因分析:淬火水温偏高,冷却过快。改进措施:严格规定淬火水温范围,配备温度计。”
一条条,一件件,清晰明了,直指根源!
林烽如获至宝,立刻拿着台账,找到相关工序的负责人。
“周师傅,您看,台账显示您那边车床齿轮可能磨损了。”
周文海一看记录,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老觉得手感有点不对!我马上查!”一检查,果然有一个齿轮磨损了,更换后问题立刻解决。
“复装组长老李,这批子弹缩口不紧,是学徒操作问题,得加强培训。”
老李拿着台账,心服口服:“哎呀,还真是!我说怎么突然出这么一批次品!赵小花这账记得到位!我马上教!”
就这样,通过这本小小的台账,许多以往被忽略的、深层次的问题被挖掘出来,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第二周,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率大幅下降。整个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顺畅,因为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和纠正了,避免了后续更大的浪费和返工。
一个月后,统计数据显示,兵工厂的整体产品不合格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左右,骤降至百分之三以下!生产效率也因为减少了返修和废品而大幅提升!
老师们傅们彻底服气了,纷纷对赵小花竖起了大拇指:
“小花同志,你这小本本真神了!比老中医号脉还准!”
“以后俺这有啥不对劲,先来找你‘挂号’!”
“这账记得好!帮俺省了多少瞎琢磨的工夫!”
李云龙看着报表上漂亮的数据,乐得合不拢嘴,特意跑到质检区:“好你个赵小花!不声不响就给老子立了大功了!你这哪是质检员,你是咱们厂的‘女诸葛’啊!啥毛病都瞒不过你的账本!好!太好了!以后就这么干!”
林烽更是将赵小花的“不合格品台账”制度作为成功经验,写入了《生产标准》的补充规定中,要求全厂严格执行,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基于台账数据研究改进措施。
赵小花有些不好意思,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彩:“我就是想着,不能让战士们用着有毛病的武器上前线……能帮上忙就好。”
从简单的挑出次品,到主动追溯原因、预防问题,赵小花的创新让石疙瘩兵工厂的质量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飞跃。那几本看似不起眼的“不合格品台账”,成为了推动兵工厂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的重要引擎。在这个特殊的“账房”里,记录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对战友生命负责的炽热初心,和一种向着更高目标持续攀登的智慧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