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的火箭筒刚刚在前线大显神威,新的挑战就接踵而至。这天清晨,苏婉在实验室里对着一批新制的硝化棉样品直发愁。
“小苏老师,你这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了!”牛大力端着早饭进来,看见苏婉对着显微镜唉声叹气,忍不住打趣道。
苏婉推了推眼镜,指着载玻片上星星点点的杂质:“你看这些未硝化的纤维,就像粥里的沙子,严重影响燃烧均匀性。这样做出来的无烟火药,威力不稳定不说,还容易损坏炮管。”
王老铁正好来送加工好的发射管,闻言凑过来看了一眼:“俺看着挺干净的啊?比俺家磨的面粉都细!”
“王师傅,这可是要装进火箭弹里的。”苏婉苦笑着摇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这时林烽也来到实验室,听说情况后立即重视起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火箭筒的威力已经得到验证,接下来就是要保证性能稳定。”
苏婉翻着从李云龙那里缴获的日文资料,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可以用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溶液来提纯!”
“乙醚?”牛大力挠着头,“这不是医院做麻醉用的吗?俺上次牙疼,白大夫就给用过。”
“对!”苏婉兴奋地站起来,“乙醚能溶解硝化棉,而乙醇可以调节溶解度。通过溶解再结晶,就能去除杂质!”
说干就干。苏婉立即开列出所需材料清单。乙醇还好说,兵工厂的消毒酒精储备充足;可乙醚就难办了,整个根据地都找不出多少。
“这事儿包在俺身上!”牛大力拍着胸脯,“俺去县城找地下党的同志想办法!”
三天后,牛大力果然带着两个小玻璃瓶回来了,得意得像打了胜仗:“好不容易搞到的!伪军医院里也就这么点存货!”
材料齐备,试验立即开始。第一次尝试,苏婉按书本上的标准比例配制溶液,结果硝化棉溶解得太彻底,蒸发后得到的产物比原来还少。
小豆子看着见底的烧杯,心疼得直咧嘴:“苏姐,这哪是提纯,这是在做减法啊!”
第二次试验,苏婉调整了配比,却又因为温度控制不当,溶液挥发太快,结晶颗粒粗大不均。
赵小花用筛子筛分时,忍不住抱怨:“这颗粒大的大、小的小,比老乡家筛的豆子还不均匀!”
最危险的一次是试验中途,乙醚蒸汽遇到明火,“轰”的一声爆燃。幸亏苏婉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实验室内没有堆放易燃物,才没有酿成大祸。
牛大力听到动静冲进来,看见现场后吓得脸都白了:“俺的娘啊!苏同志,你这是要把实验室点着啊?”
连续失败了七八次,连一向好脾气的苏婉都有些气馁了。她独自坐在实验室里,对着试验记录发呆。
林烽查夜时看见实验室还亮着灯,便端着热粥进来:“先吃点东西。听说今天又不顺利?”
苏婉叹了口气:“厂长,我是不是太心急了?也许应该先放一放...”
“还记得我们造高射机枪的时候吗?”林烽笑道,“失败了多少次?最后不还是成功了?你可是咱们兵工厂的化学专家,这点困难算什么?”
这句话重新点燃了苏婉的斗志。她连夜重新分析试验数据,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我明白了!”第二天一早,她兴奋地召集助手,“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上的配比!要根据咱们的原料特性调整!”
她指着记录本说:“咱们自制的硝化棉含氮量偏低,需要提高乙醚比例。而且蒸发速度也要控制,不能太快!”
新的试验开始了。这一次,苏婉完全抛开了书本的条条框框。她根据硝化棉的实际质量,精心调配溶液比例;用温水浴控制蒸发速度,耐心等待结晶。
实验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溶液蒸发时细微的声响。苏婉和小豆子、赵小花三人轮流值守,时刻关注着温度变化。
第三天清晨,当年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时,蒸发皿底部终于析出了洁白细腻的晶体。
“成功了!”赵小花第一个发现,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苏婉小心地取出一小撮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见结晶均匀细腻,再也看不到杂质的踪影。
“快!做燃烧测试!”她迫不及待地说。
试验场上,新旧两种硝化棉分别点燃。旧的硝化棉燃烧时浓烟滚滚,还伴有刺鼻气味;而新的硝化棉几乎不产生烟雾,燃烧平稳充分。
王老铁捡起燃烧后的灰烬仔细查看:“神了!这烧得真干净!”
更令人惊喜的是性能测试。用新硝化棉制作的无烟火药,燃烧速度稳定,烟雾量只有黑火药的十分之一!
消息传开,整个兵工厂都轰动了。工人们围在实验室外,都想看看这“不冒烟的神奇火药”。
牛大力这回彻底服气了:“小苏老师,你这手艺,比老君炼丹还厉害!这下咱们的火箭弹可要如虎添翼了!”
李云龙正好来兵工厂,听说后非要亲眼看看。当他看到新火药试射时的效果,惊讶得合不拢嘴:
“好家伙!这要是用在战场上,鬼子连咱们从哪打炮都找不着!”
最让老张开心的是,虽然使用了贵重试剂,但由于纯度提高,火药用量反而减少了。他算了一笔账:“原来造一百发火箭弹需要五斤火药,现在只要四斤就够了!省下的钱够买更多试剂!”
林烽当即决定全面推广新工艺。他在全厂大会上宣布:“从今天起,硝化棉提纯全部采用苏婉同志的新方法!”
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新工艺需要更多的乙醇和乙醚,原料供应又紧张起来。
苏婉却不慌不忙:“我们可以建立回收制度,把使用过的溶液重新蒸馏提纯。”
她还开办了培训班,把复杂的化学原理编成顺口溜,工人们一学就会。
“硝化棉,要提纯,乙醇乙醚配均匀;溶解过滤要细心,蒸发结晶控制温...”
一个月后,兵工厂的无烟火药质量再上新台阶。前线部队反馈,新火药威力大、烟雾小,特别适合隐蔽作战。
庆功会上,林烽特意给苏婉小组颁发了“技术突破奖”。王老铁端着酒碗过来:
“苏同志,俺老铁这辈子没服过几个人,你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以后你说咋干就咋干!”
苏婉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同志们的支持,我再有想法也没用。”
就在这时,通讯员送来情报:日军改进了装甲车装甲,现有火箭弹穿透力不足!
苏婉推推眼镜,眼中闪着自信的光:“厂长,既然硝化棉提纯突破了,我想试试改进火箭弹装药!”
实验室的灯火,又一次亮到了深夜。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但这一次,兵工厂上下都信心满满。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