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来来靠在沙发上,目光空洞地望着电视屏幕。电视里正在播放一部她早已看腻的都市剧,男女主角在雨中激烈争吵,但她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这已经是她离职后的第三十七天了。
手机嗡嗡震动起来,打破了客厅的寂静。来来瞥了一眼屏幕,是前同事林薇打来的。
“喂?”她接起电话,声音有些沙哑。
“来来!你还在家发霉呢?”林薇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充满活力,“今天我们部门聚餐,你来不来?大家都想你了。”
来来下意识地坐直身子,但很快又瘫软下去:“不了吧,我这边...还有点事。”
“什么事啊?这都一个多月了,你天天在家不闷得慌吗?”林薇不依不饶,“你知道吗,新来的那个小张接手了你的项目,做得一塌糊涂。老板昨天还在念叨你呢。”
这话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痛了来的心。她勉强笑了笑:“是吗...替我谢谢老板还惦记着。”
“说真的,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上班?”林薇压低声音,“我听人事说,你的位置还没招到合适的人。现在回来正好。”
来来握紧手机,指节有些发白:“我...我再考虑考虑。”
挂了电话,客厅又恢复了令人窒息的寂静。来来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套不到七十平米的小公寓,在这一个多月里仿佛变得越来越小,小得让她喘不过气。
她走到小来的房间门口,轻轻推开门。房间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书桌上摊开着女儿昨晚画的画——三个手拉手的小人,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我和爸爸妈妈”。尽管已经离婚三年,小来还是固执地在每张家庭画里都画上爸爸。
来来叹了口气,轻轻带上门。就在这时,钥匙转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妈妈!我回来啦!”小来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进屋里,书包都来不及放下就扑进来来怀里。
来来蹲下身,接过女儿沉甸甸的书包:“今天在学校开心吗?”
“特别开心!”小来兴奋地手舞足蹈,“美术课我画了一只小猫,老师说我画得可好了!还有体育课我们玩了老鹰捉小鸡,我是最后一只小鸡,老鹰一直没抓到我...”
听着女儿叽叽喳喳的讲述,来来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她帮小来脱下外套,整理好被书包带扯歪的衣领。
“妈妈,你今天在家做什么了?”小来突然问。
来来怔了一下,勉强笑道:“妈妈...收拾了一下家,看了会电视。”
“就这样吗?”小来眨着大眼睛,“你不无聊吗?”
来来没有回答,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头:“饿了吧?妈妈去给你做点心。”
厨房里,来来心不在焉地切着苹果。小来的问题还在她耳边回响:“你不无聊吗?”
怎么会不无聊呢?这三十七天,每一天都漫长得像一个世纪。刚开始的几天,她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看完了积压已久的书和电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开始让她焦虑。
她今年才三十五岁,正是事业的黄金期。离职前,她已经是公司的项目经理,带领着一个十人的团队。可现在,她每天的成就就是准时接小来放学,做一顿还算可口的晚餐。
“妈妈,苹果切好了吗?”小来探头进来。
“马上就好。”来来加快手上的动作。
小来蹦蹦跳跳地走进来,靠在料理台边:“妈妈,我们班小雨的妈妈找到新工作了,在商场卖衣服,每天都可以穿漂亮的衣服。”
“是吗?”来来把切好的苹果装盘。
“嗯!小雨说她妈妈现在可开心了。”小来拿起一块苹果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妈妈,你什么时候也去找工作呀?”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来来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她斟酌着词句:“妈妈如果去工作,就不能每天接你放学了。”
“没关系呀!”小来不假思索地说,“我可以去托管班。小雨说托管班可好玩了,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写作业,做完作业还能玩游戏。”
来来沉默着把果盘端到客厅。小来跟在她身后,继续说着:“而且你如果去工作,就能赚很多钱,可以给我买更多的书和玩具。”
“小来,”来来在沙发上坐下,认真地看着女儿,“你是不是觉得妈妈现在这样不好?”
小来歪着头想了想:“不是不好...但是小雨说,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应该去工作,这样才是正常的。”
孩子天真无邪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来来心中那扇紧闭的门。她一直以为,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选择,却从未想过,在孩子眼中,这可能是一种“不正常”。
晚上,来来给小来讲完睡前故事,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她坐在女儿床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
“小来,妈妈想和你认真谈谈。”来来轻声说。
小来睁开眼睛,疑惑地看着妈妈:“谈什么?”
“关于妈妈工作的事。”来来深吸一口气,“如果妈妈去找工作,就意味着不能每天给你做早饭了,也不能去学校接你了。你真的要妈妈去工作吗?”
小来认真地思考着,小脸在床头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严肃:“妈妈,你是不是很想去工作?”
这个问题让来来愣住了。她从未想过,女儿会如此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真实想法。
“我...”来来犹豫着,不知该如何回答。
“你以前上班的时候,虽然很忙,但是看起来很开心。”小来小声说,“现在你每天都在家,但是好像没有那么开心。”
来来的眼眶突然湿润了。她没想到,女儿竟然如此细致地观察着她的情绪变化。
“妈妈确实有点想念工作的感觉。”来来终于承认,“但是妈妈更舍不得你。”
小来伸出手,轻轻擦去来来眼角的泪水:“妈妈,你不要哭。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可以照顾自己的。”
“你才七岁啊。”来来握住女儿的小手。
“七岁已经很大了!”小来不服气地说,“我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还会整理书包。你去工作吧,我没问题的!”
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来来的心开始动摇。
第二天,来来拨通了好友苏青的电话。苏青是心理学博士,也是单亲妈妈,总能给她中肯的建议。
“这说明小来在成长啊。”听完来来的倾诉,苏青如是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开始希望父母有自己的生活。这不是不爱你,而是她健康发展的表现。”
“可是她才七岁...”来来犹豫地说。
“七岁已经可以理解很多事情了。”苏青笑道,“我女儿八岁的时候,就主动要求自己去上学,不要我送了。当时我也很难过,觉得孩子不需要我了。但现在想想,那是她走向独立的开始。”
来来沉默着,消化着这些话。
“重要的是,”苏青继续说,“你要让孩子看到,妈妈除了是妈妈,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对她的成长很重要。”
挂掉电话后,来来陷入了沉思。她想起离职前的自己——自信、干练,在职场中游刃有余。那时的她,确实比现在快乐。
下午接小来放学时,来来特别注意观察了其他家长。她发现,确实如小来所说,大多数父母都是匆匆赶来,接到孩子后又匆匆离开,显然是赶着回工作岗位。
“妈妈,你今天想好了吗?”回家的路上,小来问。
“妈妈还在考虑。”来来如实回答。
“你要考虑到什么时候呀?”小来撅起嘴,“我们班下个月要开家长会,我不想在介绍妈妈的时候,说你每天都在家看电视。”
这话像一根针,刺痛了来的自尊心。她从未想过,自己的状态会让孩子感到难堪。
当晚,来来久违地更新了简历,开始在招聘网站上浏览职位。令她沮丧的是,职场对三十五岁的女性并不友好,尤其是还有一个空窗期。
“妈妈,你在看什么?”小来凑过来问。
“妈妈在看工作机会。”来来把女儿搂进怀里,一起看着电脑屏幕。
“这个是什么工作?”小来指着一个“项目经理”的职位问。
“这是妈妈以前做的工作,要管理一个团队,完成项目。”
“听起来好厉害!”小来惊叹道,“妈妈你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呢?”
“因为...”来来不知该如何解释职场竞争的残酷,“这个工作太忙了,可能要经常加班,就不能陪小来了。”
小来思考了一会儿,指着另一个职位:“那这个呢?行政文员,这个是做什么的?”
“就是处理一些文件,接待客人。”
“这个会不会好一点?”
来来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心里暖暖的:“让妈妈再看看吧。”
睡前,小来突然说:“妈妈,不管你找什么工作,我都会支持你的。”
“谢谢宝贝。”来来亲了亲女儿的额头。
“但是你要答应我,找到工作后要开心起来。”小来认真地说,“我不想看到你每天闷闷不乐的样子。”
来来愣住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对女儿的影响如此之大。
一周后,来来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职位是客户经理,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但需要偶尔出差。
“出差是什么意思?”小来问。
“就是要去别的城市工作几天。”来来解释。
“那你会去很久吗?”
“不会,最多两三天。”
小来思考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那没问题,我可以去奶奶家住。”
面试当天,来来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了久违的职业装。
“妈妈,你真漂亮!”小来由衷地赞叹。
“谢谢宝贝。”来来在镜子前转了个圈,确实,职业装让她找回了些许自信。
送小来上学后,来来乘坐地铁前往面试公司。走在繁华的商业区,看着步履匆匆的上班族,她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面试过程很顺利,来来丰富的工作经验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我看您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了,”面试官翻看她的简历,“能问问原因吗?”
来来深吸一口气:“我花了些时间陪伴女儿。但现在她长大了,支持我重返职场。”
面试官点点头:“我们公司很重视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个职位可能需要偶尔出差,您能接受吗?”
“可以的。”来来肯定地说。
回家的路上,来来心情复杂。一方面,她为面试顺利而高兴;另一方面,她又为可能要离开小来出差而感到内疚。
“妈妈!怎么样?”一进门,小来就迫不及待地问。
“面试很顺利。”来来把包放下,“但是这份工作可能要出差,就是妈妈偶尔要去别的城市工作。”
小来的眼睛亮了起来:“要去坐飞机吗?”
“有时候要坐飞机。”
“太酷了!”小来兴奋地拍手,“那你就可以给我带礼物了!小雨的妈妈每次出差都会给她带礼物。”
来来被女儿的反应逗笑了:“你不在意妈妈要离开你几天吗?”
“几天而已,没关系呀!”小来满不在乎地说,“我可以去奶奶家,或者爸爸家。而且你现在天天在家,偶尔离开几天,我会更想你呢!”
孩子的逻辑简单直接,却让来来豁然开朗。她一直以为陪伴就是时时刻刻在一起,却忘了距离有时候也能产生美。
三天后,来来收到了录用通知。薪资和待遇都比她预期的要好,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
“太棒了!”小来比来来还要兴奋,“妈妈,你要请客庆祝!”
“好,你想吃什么?”
“汉堡!还有冰淇淋!”
看着女儿开心的笑脸,来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快乐对女儿来说是多么重要。
来来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小来比她还要早起。
“妈妈,我给你做了早餐!”小来骄傲地指着餐桌上的牛奶和面包——牛奶洒了一半在桌上,面包也没有烤。
来来感动地抱住女儿:“谢谢宝贝。”
送小来上学后,来来乘坐地铁前往新公司。看着车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感。
新工作比想象中要忙碌,但来来很快找回了状态。她享受着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享受着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就感。
下班后,当她匆匆赶到学校时,小来已经在托管班完成了作业,正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
“妈妈!”看到来来,小来飞奔过来,“我今天在托管班交了一个新朋友!她叫婷婷,她妈妈也在上班。”
“是吗?”来来接过女儿的书包,“今天过得开心吗?”
“特别开心!”小来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着,“托管班的老师教我们折纸,我折了一只青蛙,还会跳呢!”
来来仔细端详着女儿,发现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缺席而不开心,反而更加活泼了。
晚上,小来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一天的见闻,来来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问。她发现,分开一天后,她们之间的交流反而更加深入了。
一个月后,来来迎来了第一次出差。她要前往上海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行业会议。
“妈妈,你会给我带礼物吗?”小来帮来来整理行李,眼巴巴地问。
“当然会。”来来把女儿搂进怀里,“你会想妈妈吗?”
“会啊!”小来用力点头,“但是没关系,我可以每天和你视频。而且爸爸说这周末带我去动物园。”
来来忽然明白,自己对孩子的牵挂,有时候是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不信任。小来已经长大了,可以适应妈妈偶尔的离开。
出差期间,来来每天晚上都会和小来视频。屏幕那头,小来兴奋地分享着每天的趣事,看起来过得很好。
“妈妈,我今天数学考了一百分!”
“爸爸带我去吃了披萨,但是没你做的好吃。”
“奶奶给我买了一条新裙子,等你回来穿给你看。”
听着女儿的分享,来来既欣慰又有些许失落。她发现,孩子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开而消沉,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会议最后一天,来来在商场给小来买礼物时,遇到了同样出差的林薇。
“看来你状态不错啊!”林薇打量着来来,“比在家待着的时候精神多了。”
“是啊。”来来微笑,“我找到了新的平衡。”
出差回家那天,小来早早等在门口。
“妈妈!”她一看到来来就扑了上来,“我好想你!”
来来紧紧抱住女儿,嗅着她头发上熟悉的味道:“妈妈也想你。”
“礼物呢?”小来期待地问。
来来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盒子:“这是妈妈特意给你选的。”
盒子里是一条缀满星星的裙子,还有一套上海特色的文具。小来高兴得又蹦又跳,立刻换上裙子在镜子前转圈。
“妈妈,出差好玩吗?”小来问。
“好玩,但也挺累的。”来来如实回答。
“那你下次还去吗?”
“如果工作需要,可能还要去。”
小来思考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说:“那下次我要不一样的礼物!”
来来被逗笑了,她搂住女儿,心中充满了感激。是这个七岁的小人儿,让她有勇气走出舒适区,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晚上,来来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好的母爱,不是牺牲自我全程陪伴,而是活出精彩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小来不需要一个全天候的保姆,她需要一个让她骄傲的妈妈。”
从客厅传来小来哼歌的声音,她正在试穿新裙子,快乐得像只小鸟。来来知道,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生活的岔路口,她曾经迷茫过、犹豫过,但最终,她找到了那条既能陪伴孩子成长,又不丢失自我的路。这条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至少,她们母女俩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窗外,华灯初上。来来站起身,走向客厅,那里有她最爱的人,和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