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尊和师爷听完,面面相觑,良久无言。
“依律而行......贫者不易,富者毋避......”
师爷喃喃重复,眼中精光闪烁:
“这......这是要我们照章办事,不得盘剥穷苦,但要从严征收富户?”
“甚至暗示衙中有人,比如催税吏员,会因此得报应?”
县尊深吸一口气,心中惊骇无以复加。
对方不仅回应了,而且回应得如此直接、精准,甚至对官府内部事务,都仿佛了如指掌!
那句“衙中恶吏,当有报时”,更是让他脊背发凉。
“它......它这是在教训本官,该怎么治理政务吗?!”
县尊又气又怕,那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
“东翁,您先消消气!”
师爷赶忙上前劝道:
“无论如何,它给出了回应,而且也没反对我们征收赋税,反而指明了方向!”
“此言......甚合正道啊!”
“若按此行事,既能应对州府压力,又能安抚民心,或许......或许真能两全?”
县尊冷静下来,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这“神谕”虽让他不安,但内容却无可指摘,甚至符合圣贤之道。
他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就按,按‘神谕’所示去办!”
“传令下去,催缴赋税,不得额外盘剥贫苦人家。”
“至于那些富户商户......尤其是历来喜欢哭穷逃税的那些,给本官仔细核验,一分一毫也不得短少!”
“还有,警告下面的人,办事都给我干净点!”
“谁要是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别怪本官无情!”
这命令一下达,县衙里三班六房的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平常那些喜欢在穷苦百姓面前耍威风、吃拿卡要的差役们——
感觉到上头这次是真的动真格了,再加上不知从哪儿传出来的“恶吏会遭报应”的风声,一个个都老实了不少。
而对富户的催缴,那可是严上加严。
就这么过了几天,赋税征收的进度还真快了不少。
那些穷苦百姓,还以为县尊突然施行了“仁政”——
他们哪儿知道里头的弯弯绕绕。
对县尊感恩戴德的。
富户们心里头虽然把县尊骂了个遍,但在官府强硬的态度,还有那隐隐约约、让人心里发毛的传闻面前,也不敢太抗拒。
那两位从州府来的税吏,一直在旁边冷眼瞧着。
见安陵县居然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赋税征收工作推动起来了,而且手段挑不出一点毛病,心里头又是惊讶又是疑惑。
钱税吏盯着县衙的方向,又扭头看了看西街,眼神变得深沉起来,也不知道在琢磨啥。
乱葬岗中,沈星洛的意识平静无波。
【与官方首次间接沟通完成。】
【信息传递成功。】
【引导官府行为符合‘赏善罚恶’、‘护佑贫弱’原则。】
【结果:预计可减少因催税引发的民间怨气与恶性事件,稳定社会面,间接增加良性愿力来源。】
【备注:官方态度仍复杂,蕴含警惕与利用。】
【需保持距离,维持超然地位,以‘规则’而非‘人格’与之互动。】
她并未将自己视为官府的指导者,而是作为一股维护底层秩序、纠正明显不公的力量进行了干预。
这次试探性的“神人初晤”,虽未直接露面——
却已在安陵县最高权力阶层心中,投下了无法磨灭的阴影,也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上的某些运行规则。
风,似乎又要起了。
-----------
县尊下的严令,再加上不知从哪儿传出来的那句“衙中恶吏,当有报时”的诡异风声——
就好比两道紧箍咒,一下子套在了县衙里,所有胥吏差役的脑袋上。
以前那些在街面上横着走的主儿,这几天都老实多了。
去催税的时候,虽然脸还是板着,可难得的是,没再对那些穷苦人家又推又搡、打骂不说,还强要什么“鞋脚钱”。
整个气氛又压抑又透着股子微妙劲儿,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恐惧,在这帮胥吏里头慢慢传开了。
他们不怕县尊拿板子打,就怕那种啥都知道,却又摸不着看不见的“报应”。
不过,总有那种不信邪的,要不就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家伙。
户房有个书吏,姓赵,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赵三。
这家伙贪财得很,平时帮着催税,没少干欺负老实人、盘剥老百姓的缺德事儿。
甚至还偷偷跟一些富户勾结,帮着人家把田产藏起来,好逃税,他自己从中捞好处。
这次县尊下了严令,刚开始他还有点怕;
可过了几天,一看没什么事,胆子就又慢慢大起来了。
正巧城南有个姓张的寡妇,丈夫刚死没多久,家里就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赵三查册子的时候,发现这张寡妇家因为连着遭了变故,去年的税还欠了一点。
他眼珠子一转,就觉得这孤儿寡母好欺负,心里头就起了坏心思。
这天,赵三带着两个跟班的差役,晃悠到了张家。
一进门,也不说欠税的事儿。
先在那儿阴阳怪气地说什么现在收税有多难,上头催得有多紧。
吓得张寡妇脸都白了,一个劲儿地哀求。
赵三看她这样,这才露出真面目,暗示张寡妇要是想拖着不交税,就得“意思意思”。
张寡妇哪儿还有多余的钱啊?
哆哆嗦嗦地,把丈夫留下的一支不值钱的银簪子递了过去。
赵三一看,嫌少,伸手就给推开了,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示意跟班的动手搜,想把家里剩下的一点口粮抢走抵税。
张寡妇又哭又叫,死死护着饿得直哭的孩子。
那场景,要多惨有多惨。
这件事,全被沈星洛延伸到这儿的“阴司巡游”察觉到了。
就看那赵三身上冒出来的“贪婪”“欺负人”的坏念头;
还有张寡妇母子身上的“绝望”“害怕”的情绪,就跟黑夜里的火把一样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