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脸色一白,想要辩解,却在谢烬寒冰冷的目光下噤声。
“三皇子谢霁,”
谢烬寒转向肖尚书一方,语气稍缓:
“贤名在外,仁孝可嘉,年纪虽轻,已显沉稳。如妃娘娘与肖尚书家教严谨,本王深信。”
他话锋微顿,声音再次沉凝:
“然,值此非常之时,仅有贤德仁孝,或尚不足够。需有雷霆手段,亦需有能容人之量,更需有在危局中稳定人心的定力。”
他这番分析,看似并未明确支持任何一方,甚至点出了双方的不足,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因为他说的,句句切中要害,将立储之事从单纯的长幼、母族背景,提升到了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摄政王深谋远虑,老臣佩服。”
肖尚书深深一揖:
“然,国本不定,则人心惶惶。不知摄政王之意……?”
谢烬寒重新走回座前,并未立刻坐下。他居高临下,俯瞰众臣,声音带着绝对的权威,一字一句,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本王受先帝托付,辅佐朝政,稳定社稷,乃职责所在。
储君之位,关乎国运,不可不慎。”
他略微停顿,给予众人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道:
“二皇子、三皇子,皆为先帝血脉,各有优劣。然,纵观全局,三皇子谢霁,年虽少而志坚,性宽和而有原则,更能团结朝中各方力量,避免党争激化。且,”
他目光如电,射向几位先前态度暧昧的勋贵和老臣:
“本王得知,三皇子近日精读《舆地志》,对边境防务、各国情势颇有见解,曾向本王建言,加强北境互市管理,既可安边民,亦可探敌情,此等远见,非局限于书斋者可比。”
这一番话,既是肯定,也是警告。
他告诉所有人,他对两位皇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也暗示三皇子已得他青睐,并且具备处理复杂局势的潜力。
“因此,”
谢烬寒最终宣布,声音不容置疑:
“本王决议,立三皇子谢霁为皇太子,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
在新帝正式登基前,由本王监国,太子协理政务,熟悉国事。”
“王爷圣明!”
肖尚书立刻跪伏在地,声音带着激动与如释重负。他这一派系的官员纷纷跟随。
镇国公脸色变幻数次,最终,在谢烬寒那平静却蕴含着无尽压力的目光下,他也缓缓跪倒:
“臣……遵王爷旨意。”
大势已去,谢烬寒已做出决断,并且给出了无法反驳的理由,他若再坚持,便是自取其祸。
西平军再强,又如何能与谢烬寒手中掌控的、横扫天下的精锐之师抗衡?
何况还有那个北凉公主横在中间。
其余观望者见两大派系首领都已低头,更是齐刷刷跪倒一片:
“臣等遵命!王爷圣明!”
谢烬寒微微颔首,脸上并无得意之色,仿佛这只是处理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务。
他抬手虚扶:
“诸位请起。既已议定,便需同心协力。内阁即刻拟旨,昭告天下。
兵部、都督府,加强边境戒备,尤其是北境与西线,北凉使团与西齐动向,需每日一报,不得有误。
礼部着手准备太子册封大典,务求庄重肃穆,彰显国威。”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有条不紊地发出,将因立储而可能产生的动荡瞬间压制下去,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导至应对当前危机之上。
这份雷厉风行、掌控全局的能力,让在场的众臣心中凛然,更是信服不已。
---
接下来的日子,谢烬寒展现了他作为摄政王卓越的领导力和组织力。
他每日召见不同的大臣,了解各部情况,处理积压政务。
吏治、漕运、税赋、军备……千头万绪,在他手中却被梳理得井井有条。
他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效率之高,令那些原本对他年纪轻轻便手握大权心存疑虑的老臣,也不得不暗自叹服。
一些老臣也暗中感叹,不愧是当年、明渊帝亲手带出来,最是宠爱的皇子。
要是当初是谢烬寒继位,说不定现在的天启早就问鼎中原,称霸四国了。
可惜了。
对于北凉使团,谢烬寒命令鸿胪寺以礼相待,但同时也调派精锐禁军“无意间”在使团驻地附近操练,彰显肌肉,既不失天朝气度,又隐含警告。
对于西齐的异动,他并未立刻调兵遣将,而是密令安插在西齐的暗探,加紧搜集关于“魄芝草”和“秘藏司”的一切信息。
同时命令西线守将提高警惕,采取“外松内紧”的策略,避免主动挑起争端,却也不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
他亲自校阅京营兵马,检视武备,其治军之严,赏罚之明,让将士们既畏且敬。
他在校场上的身影,仿佛一面无形的旗帜,凝聚着军心。
朝堂之上,因他的坐镇,因新太子的确立(虽然太子谢霁目前更多是跟随学习),原本浮躁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政令畅通,效率显着提高。所有人都明白,只要这位摄政王在,天启的天,就塌不下来。
这日深夜,谢烬寒终于处理完所有公文。
他揉了揉眉心,眼底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冷静。
他走到窗前,望着悬挂在夜空中的那轮冷月,心中想的,却是云渺服下解药后,那短暂舒缓的睡颜,以及那株远在西齐皇宫,关系着她性命的魄芝草。
“西齐……”
他低声自语,眸中寒光闪烁,如同最锋利的剑刃:
“待此件事了,无论付出何种代价,本王必亲自为你取来。”
内忧,正在他铁腕之下逐步平定。
外患,他已布下棋子。
而那唯一的解药,他志在必得。
他的偏执与疯狂,在朝堂上是稳定乾坤的权威与智慧,在私下里,则全部倾注于那一人身上。
为了守护这唯一的光,他不惜搅动天下风云。
殿外夜风呼啸,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大的风暴。
而谢烬寒,已然做好了迎击一切,甚至主动掀起惊涛骇浪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