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一封烫金请柬从南方寄来,打破了“北匠工坊”的平静。请柬是钱老板发出的,邀请陈山河参加在鹏城举办的“北匠品牌南方区域代理商年度大会”。
这是“北匠”品牌第一次正式召开代理商会议!
陈山河捏着请柬,心情激动。这意味着,“北匠”在南方市场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形成了销售网络,需要更规范的运作和管理了。这次会议,不仅是联络感情,更是统一思想、明确政策、规划未来的关键一步。
必须重视!
陈山河立刻召集核心人员开会。郑怀古、石根、李杏枝,还有负责生产的王老蔫,都参加了。
“这次去,不是简单吃个饭。”陈山河把请柬放在桌上,“是要和南边的各位老板,一起商量怎么把‘北匠’的牌子擦得更亮,把市场做得更大。”
他分配任务:
“石根,你跟我一起去。一方面见见世面,学学南边的经营门道;另一方面,带上咱们最新的产品图册和几件精品小样,给代理商们看看咱们的进步。”
“郑师傅,您坐镇工坊,保证生产。尤其是那几批加急的订单,不能耽误。”
“杏枝,你把咱们的账目理清楚,特别是南方区域的销售数据、回款情况、利润分析,做个简明报表,我带过去。”
“王叔,生产调度您多费心,确保质量。”
李杏枝有些担心:“山河哥,南边那些人,都精明得很。你去了,说话可得留神,别被他们唬住了。”
郑怀古哼了一声:“带好东西去!让他们看看,啥叫真材实料!别光耍嘴皮子!”
石根则既兴奋又紧张:“山河哥,俺……俺去了说啥呀?”
“多看,多听,少说。”陈山河叮嘱,“但该咱们坚持的,一步不能让!质量是底线,价格要合理,规矩要讲清楚。”
准备妥当后,陈山河带着石根,再次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这一次,他的心情与初次南下时大不相同。少了忐忑,多了自信;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倒爷”,而是代表着初具规模的“北匠工坊”。
会议在鹏城一家新开的宾馆举行。会场布置得挺像样,挂着“北匠工坊南方代理商大会”的横幅。来了十几位代理商,有钱老板这样的元老,也有新加入的陌生面孔。大多穿着时髦,言谈举止带着南方商人的精明和活络。
钱老板作为东道主和总代理,热情地介绍了陈山河和石根。当说到“这位就是‘北匠’的创始人陈山河先生”时,下面响起一阵掌声,但不少人的眼神里带着审视和好奇。显然,这个从东北农村来的年轻人,和他们想象中的“老板”不太一样。
陈山河没有怯场。他穿着李杏枝熨烫平整的中山装,站到台前,先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用地道的东北普通话,朴实又诚恳地介绍了“北匠工坊”的发展历程、工艺特色和品牌理念。他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用具体的数据和实例说话:展示了工坊的厂房照片、生产流程、质量检测标准,特别是郑怀古带领徒弟们手工打造精品的过程。
当石根把带来的几件精巧的榫卯样品和最新的产品图册分发下去时,会场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一件用边角料做的、结构极其复杂的“鲁班锁”,更是被几位代理商拿在手里反复把玩,啧啧称奇。
“陈老板,你们这手艺,真是没得说!”一位潮汕的代理商竖起大拇指,“就是产量能不能再提提?好多客户等着要呢!”
“价格方面,能不能再灵活点?现在竞争也激烈啊。”另一位代理商提出。
“还有售后,万一运输途中有点磕碰,怎么处理?”
问题一个接一个,都很实际。陈山河早有准备。他和石根配合,一一解答:
关于产量,他介绍了二期扩建和产能提升计划,承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供应;
关于价格,他强调了“北匠”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但承诺对完成销售任务的代理商给予阶梯返利;
关于售后,他明确了责任划分和理赔流程,承诺提供备件和维修支持。
他还正式宣布了几项新政:
统一零售价:避免恶性竞争,保护代理商利益。
区域保护:划定每个代理商的独家销售区域,防止串货。
广告支持:工坊将提供统一的宣传资料,并视情况给予广告费用补贴。
新品优先权:核心代理商可优先获得新品代理权。
这些政策,清晰、公平,考虑到了代理商的利益,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会场气氛热烈起来,大家开始认真讨论如何开拓市场、组织促销活动。
钱老板私下对陈山河说:“陈老弟,行啊!几个月不见,你这套路子越来越熟了!有点大老板的派头了!”
会议结束后,陈山河和石根又逐一拜访了几位重要的代理商,参观他们的门店,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石根第一次看到“北匠”的家具在南方高档家具店里,摆在显眼位置,标着不菲的价格,心里既骄傲又震撼。
回程的火车上,石根兴奋地说:“山河哥,咱的家具,在南方真能卖上价!那些老板,对咱们的东西可看重了!”
陈山河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沉稳地说:“看到了吧?好东西,到哪里都有人认。但光有好东西不够,还得会卖,会经营。这次开会,就是让大伙儿拧成一股绳,一起把‘北匠’的牌子做大。”
这次代理商大会,是“北匠工坊”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运营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统一了渠道政策,凝聚了代理商信心,为下一步的市场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山河知道,未来的竞争,将是品牌和渠道的竞争。他必须带领“北匠”,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逆袭的路上,不仅要会生产,更要懂市场、会管理。南方之行,让他和石根都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