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堂静室之内,灵气氤氲,药香馥郁,凌皓盘膝而坐,周身气息已趋于平稳,只是脸色仍带着几分重伤初愈后的苍白。
外界因他而起的滔天波澜、诸多算计、或明或暗的关注,此刻皆被隔绝于这方静谧的天地之外。
他的心神彻底沉静下来,所有意念都集中于内视自身,一遍又一遍地回味、剖析着与秦羽那一战的每一个细微瞬间。
尤其是那于绝境之中福至心灵、凝聚了毕生所学所悟、最终逼退筑基强敌的惊世一指。
那并非计划之中的招式,甚至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术”或“法”,更像是一种在生死压力下被逼出的、超越自身极限的本能反应。
如今想要再次完整地复制出来,几乎是痴人说梦。
其所需的精气神高度统一,对万千功法精髓刹那的融汇贯通,以及那种摒弃一切外在形式、直指力量本源的纯粹意境,皆非此刻状态下的他所能轻易重现。
然而,其宝贵的价值并非在于能否复现这一击本身。
真正的收获,在于创造这一击的过程中,那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体验与感悟。
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反复雕琢、分解、重构着那一指形成前那电光火石的刹那。
无数原本散落于脑海、分属不同体系、不同属性的功法知识、运用技巧、发力法门,在那种极致的压力下,是如何被打破藩篱、被抽离表象、被萃取精华,最终如水银泻地般自然交融,汇聚于一点的。
那种感觉,仿佛触摸到了某种更深层次的、统御万千术法的“道”之轨迹。
不再是简单的招式叠加,不再是机械的灵力运用,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力量”本身的深刻理解与极致驾驭。
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已过往的修行,虽凭借圆满级基础和对多种功法的涉猎打下了雄浑根基,但终究是走了“博”而非“融”的路子。
诸般功法技艺在他手中,更像是工具库中一件件独立的工具,需要时取出使用,虽也能搭配,却始终隔着一层,未能真正化为己有,形成独属于自身的、浑然一体的体系。
而那一指,无疑为他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指明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潜力无穷的方向——融万法于一炉,萃取诸道精华,自成体系!
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功法的固有框架与极限,不必困扰于正道魔道的形式之别。
天地万法,皆是对规则与能量的不同运用与阐述,其本质自有相通之处。
取其神髓,去其糟粕,融汇贯通,最终走出独一无二的、最适合自已的道路。
这并非要抛弃过往所学,恰恰相反,是要以更宏大的视角、更深刻的理解,去重新审视、提炼、升华它们,将它们真正变成自身道基的一部分。
《基础炼气诀》的精纯灵力,将是熔炼万法的最佳“炉火”与根基。
《百衍手》的千变万化与劲力掌控,是融合过程中的重要“粘合剂”与调控手段。
《随风化影》对环境的感知与利用,《鬼影遁》对极限的爆发与诡变,乃至炼丹、符箓、阵法中对灵力微观的操控与理解……都将成为这“万法熔炉”中等待被提炼的珍贵“材料”。
甚至那难以复现的“无名一指”本身,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难以控制、消耗巨大),都将成为未来创法的宝贵参照。
思路一旦清晰,前路便豁然开朗。
凌皓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明朗与坚定。
筑基,将不再是简单的灵力积累与境界突破,更将是他践行这条“融汇万法,自成体系”道路的真正起点。
以圆满级练气底蕴为基,以万法初融的感悟为引,铸就的道基,必将远超寻常!
幽冥秘境之行,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那里不仅有凝魂草这等筑基必需之物,更有上古幽冥宗可能残留的传承线索。
一个上古宗门的传承体系,无论完整与否,其蕴含的古老智慧与独特视角,对他这欲要“融万法”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宝贵资粮,或许能带来关键的启发。
即便一无所获,秘境本身险恶的环境与强大的对手,也是检验和磨砺新思路的绝佳试炼场。
道心于此番明悟中,变得更为通透与坚定。
过往的执着、隐忍、乃至对名声的些许在意,在此刻看来,都淡去了许多。
他的目光已然超越了宗门内一时的得失荣辱,投向了更为浩瀚广阔的修行之道。
外界的风暴、高层的关注、他人的忌惮或拉拢,皆成了这条大道旁的风景,或许会产生影响,却再难动摇其根本。
他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神光内蕴,沉静似水,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仿佛能倒映出万千道法的流转。
伤势虽未尽复,但精神的疲惫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盈的活力与强烈的期待。
他轻轻握了握拳,感受着体内逐渐复苏的、愈发精纯凝练的灵力,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万法初融,前路已明。
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尽快恢复伤势,将状态调整至巅峰,然后……
踏入幽冥秘境,夺取凝魂草,窥探上古之秘,以万法为柴,燃筑基之火,正式踏上这条独一无二的通天仙路!
静室之外,风云变幻,暗流涌动。
静室之内,道心坚定,前路明晰。
一场新的征程,已然在凌皓心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