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博发动汽车,朝着路口驶去,准备预订饭菜。
1995年的亚尔乡,时光在这偏僻的山脚下仿佛放慢了脚步,物价也保持着那份朴素。一份过油肉拌面的价格定格在6元,可无限续面。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不过是超低价,可在当时,它却预示着生活的高质量。今天,15 个人的合计餐费是90 元,这笔开支,对于当时乡政府一般工作人员的月收入而言,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开支。
这时间,乡政府一般干部的月薪仅 510 元,他们用这些微薄的收入,支撑着生活的柴米油盐;副科级干部的月薪也才 1180 元,他们在职位的阶梯上更进一步,但收入依旧有限;而楚君,尽管加上职务津贴月工资不过 1620 元,这份工资,是他夜以继日付出的回报,也是他在这个岗位上责任与使命的象征。
这顿饭90元的费用,几乎占据了普通干部半个月工资的六分之一,对于科级干部来说,也同样是一笔沉甸甸的支出。然而,楚君却丝毫没有犹豫,他的眼神平淡,行动自然。仿佛在他眼里这只是一顿简单的午餐,而在齐博看来,这是一种对纪律的敬畏,是对原则的坚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楚君不愿意因为一顿饭钱违背规定,更不愿意让同事们因为公款消费而陷入麻烦。
这份自律,这份担当,宛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在齐博的心中闪耀,让他对楚君的敬佩之情愈发深沉。
一行人说说笑笑,来到路口的拌面馆。大家围坐在一起,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香气扑鼻的过油肉拌面,还有几个精致的小菜。虽然饭菜很简单,但在和谐的氛围下,大家的心里都暖烘烘的,充满了满足和幸福。
临走时,热孜宛站在饭馆的门口,寻找机会跟楚君说几句悄悄话。可这次来的人太多了,楚君又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她几次欲言又止,始终没有机会上前搭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君在众人的簇拥下上车离开,心中的遗憾像是一缕轻烟,缓缓升起。
楚君上车后不久,手机铃声响起。他几乎不用看号码,就知道是谁打来的。他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果然是热孜宛打来的。犹豫了片刻,他还是接起了电话。
“你好,王局长,” 楚君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笑意。王局长是县农业局的局长,平时工作联系很多,这个电话不会引起车内人的怀疑。
热孜宛心里清楚楚君此时的处境,也很默契地说道:“楚书记,来我这里吃饭,好饭好菜管着你的,干嘛见了我像见了鬼一样,眼睛都不敢朝我这里看上一眼?话也不敢跟我说上一句?”
楚君故作惊讶地笑道:“农业用地统计有误?还有这事?下来我去问问,这两天我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情顾不上,请你原谅啊!”
热孜宛笑道:“原谅你也不是不可以,那我晚上到你房车来,我想好好跟你聊聊。”
楚君歉意地笑道:“是吗?那太不好意思了,这几天恐怕不行,还不是这两天撤乡并镇的事情嘛,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到现在我还没有理清头绪,开展工作有些手忙脚乱的。即使再努力,再拼命也还是生怕工作上出了乱子,辜负了上级领导的信任。这样,等忙过这段时间,我过来拜访您,行吗?”
热孜宛的心情这才好了些,撒娇道:“喏,这是你自己说的,我没有逼你的。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
楚君笑道:“那是肯定的,你放心,到时候我一定联系你!”他挂了电话,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王局长对我们基层干部真的是太热情了,说是要请吃饭。”
后排的几位领导也跟着附和,脸上露出了理解的微笑。
当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三辆车缓缓驶入了策大乡的怀抱。车窗外,翠绿的田野如一幅无边的画卷徐徐展开,吸引了众位领导的目光。那稍显亮眼的农田林网化,宛如大地的绿丝带,编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独特的景致不仅在亚尔乡,即便在整个里玉县,都显得格外醒目。
农田林网化,早已成为全县人民心中共同的信念。它承载着改善气候与土壤环境的重任,如同一位默默耕耘的卫士,守护着大地的健康;它肩负着提升农作物产量的使命,为人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它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策大乡的另一番瑰宝,则藏匿在大山的深处。那里是大自然的宝库,森林资源丰富,天山北坡的云杉林,如同大自然的馈赠,在这里蓬勃生长。这是背阳坡的独特馈赠,光照虽弱,却让水汽蒸发得少,地表水分得以保持充沛,为云杉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极高的森林覆盖率,多样的植被类型,带来了木材、药材等丰富的林产品,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财富。
云杉林的存在,更是为天山北坡的草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它将草场划分出高山草场和山麓草场的界限,让这片土地有了不同的季节节奏。夏日来临,牧民们骑着骏马,在高山草场尽情放牧,牛羊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享受着充足的阳光和丰美的水草;冬日严寒,他们则转至山麓草场,那里的温暖与宁静,为牲畜提供了温暖的庇护。这种独特的“轮牧赶场”现象,宛如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奏的乐章,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又顺应自然的田园风光。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深处,隐藏着大自然的无尽馈赠,每一份资源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水能资源:季节的韵律与大地的脉动
山顶,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宛如一位银装素裹的巨人,常年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夏季,暖阳高悬,冰雪消融,与突如其来的暴雨交织在一起,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而下,宛如一条条狂野的巨龙,冲刷着大地,形成了“夏季洪水滔天”的壮观景象。然而,春秋时节,气候转凉,降水稀少,那曾经汹涌的河流逐渐变得温柔,细流潺潺,甚至在某些地方干涸见底,呈现出“春秋滴水难求”的宁静画面。这种季节性的时空错位,仿佛是大自然独有的韵律,让人不禁感叹其神奇。
地势的剧烈起伏与巨大的落差,赋予了这片土地水能资源的富饶。水流湍急,挟带着无尽的力量,呼啸着奔腾而过。这充沛的水能资源,宛如大地的心跳,为开发水电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众多内流河,宛如大地的血脉,滋养着河流两岸的绿洲农业。例如,策大河、乌拉台河等河流,宛如生命的源泉,支撑着当地的绿洲生态与农业发展。它们的战略地位,犹如大地的守护神,对当地的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动物资源: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宝藏
在这片神秘的山区,大自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多达10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动植物近500种。雪豹,那神秘的高山之王,以其矫健的身姿在雪地中穿梭;暗腹雪鸡,以其鲜艳的羽毛在高山草甸上翩翩起舞;高山兀鹫,展开宽大的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小叶白蜡,以其独特的树叶在林间闪耀;郁金香,以其绚烂的花朵点缀着大地。在这里,真菌多达167种,地衣19种,它们在各自的生态位上默默生长,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野生动物的种类同样丰富多彩,陆栖脊椎动物33种,昆虫8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包括雪豹、北山羊、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等大中型哺乳类的种群数量。这些珍稀的物种,宛如大自然的瑰宝,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秘。部分山区还拥有独特物种,如灵丘大青背山羊,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了大自然的见证者。
矿产资源:大地的财富与自然的馈赠
天山乌拉台矿带,宛如大地的宝藏,地层发育完备,沉积建造丰富多样。这里构造类型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宝库。燃料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应有尽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区的锰、钛、钒、钨、钼、铝、汞、钠硝石、磷、菱镁矿、食盐和芒硝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宛如大地深处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而煤、铁、铝、锌、重晶石、石灰岩和粘土矿等资源,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它们宛如大地的馈赠,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资源:自然与文化的交响曲
这片土地的地形多样,形成了独特而壮观的自然景观。喀斯特地貌,宛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地貌;高山草甸,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这里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两者结合,可以开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森林植被种类繁多,宛如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宝藏,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
在策大乡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散落着11家乡镇企业,宛如11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这些企业,无论是铁矿石厂、砂石料厂、砖厂、小水泥厂,还是煤矿,都如大地的根脉,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为乡里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成为乡财政收入的中流砥柱。
然而,当楚君踏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时,却在参观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令人揪心的问题。
这些乡镇企业的安全意识仿佛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设备陈旧落后,许多机器已锈迹斑斑,安全意识宛如岁月遗忘的角落。操作流程杂乱无章,仿佛是被风暴扰乱的蛛网。工人们在忙碌的生产线上穿梭,却很少见到安全防护措施的踪影。
楚君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他的心中涌起一丝忧虑。他深知,这样的状况犹如一颗颗潜伏的炸弹,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他轻声吩咐阿布力肯,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将它们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进行整改。
楚君决定深入企业,亲临现场,深入了解安全生产的状况。在梁伟新、阿布力肯的陪同下,他们走进一家铁矿石厂。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宛如狂风呼啸。工人们正在操作一台老旧的挖掘机,机器的钢铁身躯虽已锈蚀,但工人们的操作却依然熟练。
然而,楚君的目光却停留在那些缺失的安全细节上:没有安全帽、手套等防护装备,安全警示标志寥寥无几,甚至连最基本的防护栏都不见踪影。
楚君不禁长叹一声,他的心中满是无奈与担忧。他意识到,问题远比他想象得要复杂,要棘手。他转身对阿布力肯说道:“安全无小事,这些企业是策大乡的经济支柱,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但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设备老化、安全意识淡薄,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我们不能等到出了事故才追悔莫及,那时一切将为时已晚。”
众人又来到了一家名为永安煤矿的私人企业大门前。大门被铁链紧紧锁住,仿佛是被时光遗忘的禁锢。大门是用钢管焊成的栅栏门,透过栅栏,里面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可是策大乡的几位领导都远远地站在一边,畏缩不前,不肯凑近查看。
楚君见策大乡几位领导似乎对该企业有些畏惧,心中不禁生出一种疑惑:乡领导惧怕私人企业主,岂有此理!
楚君顾不得多想,大步走到大门口,自己凑近大门前,上下左右仔细查看。厂区内,两排破旧的地窝子显得格外凄凉,半截房子露在地面上,仿佛是被岁月抛弃的残垣断壁。主路两边,翻倒的矿车横七竖八,散碎的煤块堆积如山,破旧的棉絮四处乱扔,损坏的工具散落一地,满场的垃圾,整个厂区一片狼藉,宛如一幅落败、无人打理的惨景。
楚君仔细扫视了一遍厂区的周围外部环境,心中已经有了结论。这是一家肉眼可见的、安全生产不会达标的企业。难道策大乡的领导们都会选择视而不见?
楚君站在大门前,陷入沉思。就在这时,他看见大门里面不远处有一张皱巴巴的A4纸,纸上有鲜红的印章,格外醒目。楚君喊道:“齐乡长,想办法把那张纸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