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鹰直升机成功驱离日军侦察机的消息,如同一阵清风,暂时吹散了笼罩在清风寨上空的些许阴霾,但也让林峰和周卫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与日军“烬灭”扫荡部队的正面碰撞已进入倒计时。在钢铁与火焰的较量之外,另一条看不见硝烟却同样至关重要的战线,也必须立刻开辟。
指挥中心内,林峰的目光再次投向全息屏幕上那个代表着诡秘与欺诈的图标——间谍。生产能量需求:1000单位。相比于动辄消耗上千能量的坦克战机,这个价格看似不高,但林峰深知,一个优秀的间谍在关键时刻所能发挥的作用,往往能抵得上千军万马。
“生产一名间谍。”林峰下达了指令,语气不容置疑。“我们需要知道坂田信泽的指挥部确切位置,需要拿到‘烬灭’行动的详细作战计划,需要了解他们后勤补给线的弱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的指挥系统制造一点‘惊喜’。”
“明白。”周卫国立刻操作系统界面,调取了间谍的生产序列。
与生产坦克战机那种充满金属碰撞与能量轰鸣的宏大场面不同,间谍的生产过程显得异常安静和诡秘。它并非在战车工厂或航空中心进行,而是在中版作战实验室附属的一个高度封闭、安保级别达到极致的特殊单元内完成。
这里没有机械臂的挥舞,也没有引擎的咆哮。只有数台连接着庞大数据库和模拟训练系统的精密仪器,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运行声。能量以另一种更为柔和、更具渗透性的方式流动,注入到一个特殊的培养舱中。舱内,并非在组装机械,而是在进行着一种基于生物模板和意识灌输的“快速塑造”。
数小时后,特殊单元的气密门无声滑开。一名身穿合体日军少佐军服,面容普通、眼神却异常深邃冷静的男子,步伐沉稳地走了出来。他的身高、体型、甚至一些细微的表情习惯,都与系统数据库中记录的、日军第四独立混成旅团参谋部一名实际存在的、名叫“中村一郎”的少佐参谋完美契合。就连证件、印章、甚至是一些私人信物,都通过实验室的分子级打印技术完美复制。
他走到林峰和周卫国面前,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日军军礼,动作流畅自然,毫无破绽。开口说话时,是带着京都口音的、流利地道的日语:“中村一郎,向指挥官报到。”
林峰上下打量着这名由系统“制造”出来的顶级间谍,心中也暗自惊叹红警系统的强大。这不仅仅是外形的模仿,更是记忆、技能、甚至行为逻辑的完美复刻。
“你的任务,代号‘影子’。”林峰用中文说道,他知道对方能完全理解。“渗透进坂田信泽的指挥部,获取‘烬灭’行动计划全部内容,重点标注其主力进攻路线、炮兵阵地、后勤枢纽及预备队位置。同时,评估其指挥系统漏洞,伺机进行破坏。一切以自身安全和不暴露为前提。”
“嗨依!属下明白。”“中村一郎”——或者说,龙焱旅的间谍——微微躬身,用日语回应,神态恭敬而自信。
“如何潜入,路线规划,紧急联络方式,由周参谋长与你详细交代。”林峰看向周卫国。
周卫国上前一步,将一份薄薄的、看似普通的烟盒递给间谍,低声道:“里面是微缩地图和初步行动计划。记住,你的‘舅舅’在太原兵站担任后勤课长,这是你此次被临时借调至扫荡部队参谋部的合理理由。进入指挥部后,启用三号潜伏者,他会配合你。”
间谍接过烟盒,熟练地揣入内侧口袋,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没有过多的送别仪式,也没有豪言壮语。半小时后,这名经过完美伪装的间谍,骑着一辆缴获的、略显破旧的日军军用三轮摩托车,带着合理的证件和行李,如同滴水入海般,悄无声息地驶出了清风寨基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日军扫荡部队集结的方向而去。
他将凭借系统赋予的完美身份和自身高超的应变能力,混入日军庞大的作战体系,直抵其心脏地带。
送走间谍,林峰和周卫国的心情并未放松,反而更加凝重。间谍的派出,意味着无形战场的较量已经开始。这步棋风险极高,一旦暴露,不仅间谍自身性命难保,也可能打草惊蛇,导致日军改变计划,让龙焱旅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
但收益也同样巨大。若能成功,龙焱旅将获得梦寐以求的“战场单向透明”,可以精准地调动兵力,打击敌人的要害,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瘫痪其指挥,让上万日军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相信他,并做好我们该做的一切准备。”林峰深吸一口气,对周卫国道,“加快天启坦克和黑鹰战机的训练进度,光棱塔的部署必须万无一失。另外,通知李云龙和楚云飞,共享我们已派员渗透的情报(当然,细节不会透露),提醒他们加强对指挥部和后勤设施的防卫,谨防日军也可能使用类似手段。”
“是!”周卫国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林峰独自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落在代表日军可能进攻方向的蓝色箭头上。敌我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 visible 的钢铁洪流在集结, invisible 的暗流也在汹涌。他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胜负手可能不仅仅取决于明面上的飞机坦克,更取决于那条无形战线上,谁能抢先一步,握住对方的命脉。
“影子已经就位。”林峰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鹰,“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坂田信泽,希望你喜欢我送你的这份‘见面礼’。”
无形的硝烟,已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