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穆勒那份从天而降的“惊天大礼”,让整个“双龙计划”的指挥层,都陷入了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兴奋之中。
周将军在视频的另一头,看着那叠厚厚的蓝色图纸,激动得连说了三个“好”字!
他知道,这份图纸的价值,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那台Jig-7磨床本身!
它意味着,通往工业母机皇冠的道路上,那扇最神秘,也最坚固的大门,已经被李晓宇,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提前为整个国家,撬开了一条缝隙!
然而,李晓宇,却比任何人都更加冷静。
第二天一早,在“一号战略实验室”里,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技术人员,召开了Jig-7入库后的第一次技术会议。
“同志们,神兵已经入库,但它现在,还只是一块冰冷的铁。”李晓宇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如何让它,变成我们手中,无坚不摧的利剑,才是我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
他当即宣布,启动代号为“天枢”的,“Jig-7消化吸收与前瞻优化”专项工程。
并且,将整个工程,分为了两条,并行不悖的战线。
“明线,”他看向秦振华,和那两位正襟危坐的瑞士工程师,“由秦总工和卡尔先生负责,我称之为‘利剑’行动。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Jig-7的全部安装、调试与操作培训。目标,一个月!一个月后,我要让它,正式投入使用,为我们第一批量产型的‘盘龙一号’,加工最核心的精密零件!”
“没问题!”秦振华和卡尔,齐声应道。对于这些具体的工程实施,他们有着绝对的信心。
“暗线,”李晓宇的目光,转向了林涛,和另外几位,他从十五名新人中,亲手挑选出的,在数学、物理和材料学上,天赋最高的三位天才,“由我,亲自带领。我称之为,‘铸心’行动。”
他将那份,被列为“特级绝密”的,来自汉斯·穆勒的图纸复印件,分发给了这个,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绝密核心攻关小组。
“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李晓宇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在那份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破译’,然后,将它,彻底地——超越!”
……
双线任务,同时展开。
整个“金陵中心”,再次进入了一种,高速运转,但又井然有序的,全新状态。
而在刚刚挂牌成立的,“人工智能与算法研究院”里。
林涛和他的团队,也正式开始了,那场通往“天眼工程”的,漫漫征途。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难题,就是——
李晓宇口中那个,如同天顶星科技般的,“卷积神经网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面对着一张张,充满了困惑与求知欲的年轻脸庞,李晓宇没有像大学教授那样,去讲那些,足以让任何人崩溃的,复杂的数学和神经学理论。
他只是在白板上画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卡通版的老鼠。
然后,又画了一只同样可爱的猫。
“你们想一想,”他拿起笔,笑着问道,“一只从未见过老鼠的,刚出生的小猫,为什么在第一次看到老鼠时,就能立刻认出这是它的‘猎物’,而不是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树叶?”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所有学霸,都陷入了沉思。
“是因为,在猫的视觉神经系统里,天生就内置了一套极其高效的‘特征提取’机制。”
李晓宇,开始了他的“布道”。
“它不会去分析老鼠的每一个像素点。它的大脑,会把这个复杂的图像,自动地,分解成无数个最简单的‘特征’。比如,尖尖的嘴巴,长长的胡须,灰色的皮毛,和一条细长的尾巴。”
“它的视觉皮层,就像一个多层次的筛子。第一层,负责识别最简单的‘点’和‘线’。第二层,将点和线,组合成‘边’和‘角’。第三层,再将边和角,组合成‘耳朵’、‘眼睛’和‘嘴巴’……一层一层地,向上抽象,最终,在最高层,形成一个关于‘老鼠’的完整的概念!”
“而我们要做的‘卷积神经网络’,就是用我们的代码,在计算机里,去模仿猫的这套与生俱来的视觉识别系统!”
“我们要设计的,不是一个程序,而是一个能够像生命一样,通过学习,自己去‘进化’的虚拟大脑!”
这番充满了哲学与生物学思辨的降维打击般的讲解,如同一道创世的闪电,瞬间,就劈开了林涛和他所有同伴们脑海中的迷雾!
他们感觉,自己眼前一扇通往全新未知世界的大门,正在被轰然推开!
……
而就在算法研究院的这群天才,正在为21世纪的“人工智能”理论,而如痴如醉时。
另一间,保密等级更高的,挂着“天枢计划”门牌的会议室里。
一场关于20世纪,机械工业最巅峰结晶的“破译”与“超越”之战,也正式打响。
李晓宇将那张,由汉斯·穆勒赠送的,Jig-7最核心的,“液体静压主轴”的设计蓝图,铺在了巨大的会议桌上。
林涛和几位天才,看着那张,设计得,如同艺术品般,完美无瑕的图纸,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太……太完美了……”一位结构力学博士,喃喃自语,“这套‘对称式径向油膜’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可以在任何转速下,都提供一个理论上绝对刚性的支撑!瑞士人的技术,确实名不虚传。”
然而,李晓宇,却只是摇了摇头。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笔,在那张,被所有人,都奉为“圣经”的图纸上,毫不留情地画了几个大大的红叉!
“在你们看来,这是完美。”
“但在我看来,”他的声音,平静但却充满了颠覆性,“这恰恰是它最大的设计缺陷!”
在所有人,震惊得,无以复加的目光中。
李晓宇抛出了一个足以让全世界所有机械工程师都为之疯狂的全新设计方案。
“瑞士人的设计,是一种极致的‘被动式’的刚性。它就像一座无比坚固的堡垒,用强大的结构,去硬抗所有的冲击和振动。”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堡垒!”
他拿起另一支蓝色的笔,在图纸的旁边,画上了一层,由无数个微小的,如同肌肉纤维般的,压电陶瓷薄膜所组成的主动式补偿层。
“我们要做的,是为这颗全世界最强壮的‘心脏’,装上我们自己的‘神经’和‘肌肉’!”
“这套‘主动式压电薄-膜补偿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地捕捉到由刀具切削所产生的哪怕是纳秒级的微小振动。然后,通过林涛的算法,在瞬间驱动这些压电薄膜,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力值相等的反向微位移!从而将所有的振动和误差都主动地实时地抵消在源头!”
“瑞士人,造出的是最强的‘盾’。”
李晓宇的眼中,燃烧着,名为“未来”的,熊熊的火焰!
“而我们,要造的,是一颗能够‘预测未来’,并且能够‘改变未来’的——”
“智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