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的城市灯火通明,办公室里只剩键盘敲击声与窗外隐约传来的烟花声交织。我将最后一道选择题保存妥当,揉了揉发酸的后颈,期末试卷总算赶在零点前完成了。
手机屏幕忽然亮起,简曦的消息带着外交部的徽标跃入眼帘:今晚长官要陪同Y国代表团参加迎新春晚宴。几乎同时,婆婆发来两个孩子穿着新棉袄堆雪人的照片,背景是晴阿姨家熟悉的玻璃花房。
电话铃响起时,我正对着办公室的墙壁发呆。嫂子,复习到头昏脑涨啦。毓晴在电话那端拖着长音。听见她孩子气的抱怨,我忽然有了主意:走吧,带你去吃沸腾生活的味道。
商场的暖意裹着火锅香气扑面而来。取到的等位单显示前头还有四十二桌,我便带着毓晴漫无目的地闲逛。落地窗外的电子钟跳向八点整,我们终于坐在了靠窗的位置。红油锅底开始咕嘟冒泡时,商场巨幕突然切到新闻频道。外交部新春招待会的直播画面里,长孙无尘穿着深色西装,身旁那位金发的Y国公主正举着香槟对他微笑。
都是工作安排。毓晴急忙按住我的手腕。红汤正好沸腾,氤氲水汽模糊了视线,我夹起肥牛卷放进她碗里:这个要涮十秒才最嫩。
铜锅里的高汤持续翻滚着,将所有人的心事都煮成了平凡夜晚的人间烟火。
毓晴低头看着碗里的肥牛卷,数着秒数,然后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她的眼睛突然亮起来:“真的耶,十秒刚好!”
窗外又一轮烟花炸开,映得她年轻的脸庞忽明忽暗。她放下筷子,托着腮看我:“嫂子,你说哥哥现在在吃什么?那些外交宴会上的菜,是不是都精致得让人不敢下筷?”
“尝尝这个虾滑。”我将刚浮起来的虾滑捞到她碗里,“总是要习惯的”
毓晴轻轻吹着滚烫的虾滑,忽然问道:“那你后悔吗?嫁给总是缺席的人。”
铜锅里的汤又翻滚起来,我注视着那些升起又破灭的气泡
“不后悔。”我看着毓晴,“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沸腾方式。你哥哥的沸腾在外交会场,我的沸腾在三尺讲台,而此刻……”我指了指锅中翻滚的食材,“我们的沸腾在这里。”
毓晴若有所思地点头,掏出手机对着火锅拍了张照片:“我要发给哥哥,让他羡慕一下。”
我笑着阻止她:“他在工作。”但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有些想念,不必言说,自有它安放的位置。
隔壁桌传来一家人的笑声,父母正手忙脚乱地给两个孩子捞食物。让我想起婆婆发来的照片里,我们家的那两个小家伙。
“下次带孩子们来吧。”毓晴顺着我的目光看去,“让他们也感受下这沸腾的生活。”
“好。”我答应着,又下了一盘青笋。清脆的绿色在红汤中翻滚,像极了生活本身——在滚烫中保持自己的本色。
火锅的热气继续升腾,与窗外的霓虹、遥远的烟花交织在一起。这个跨年夜,有人在外交宴会上举杯,有人在雪地里堆雪人,也有人在这一锅红汤前,将所有的思念与牵挂都煮成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铜锅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沸腾,就像生活,永远不会因为谁的缺席而停止翻滚。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恰到好处的温度。
“8秒!毛肚好了!”她兴奋地宣布,像个小女孩似的把第一片毛肚夹到我碗里。那爽脆的口感在齿间迸发,带着麻辣的鲜香,瞬间抚平了连日批改作业的疲惫。
铜锅里的汤又添了一次,服务员贴心地把火调小了些。毓晴支着下巴,忽然很认真地说:“可是嫂子,我觉得哥哥很了不起。上次我们学校模拟联合国大会,我特意查了他的演讲视频。他在气候变化峰会上的发言,让好多同学都成了他的粉丝。”
锅里的青笋在微沸的汤里轻轻摆动,依然保持着鲜亮的翠色。我想起无尘书房里那本翻旧了的《外交十记》,扉页上是他清瘦的字迹:“以热血铸山河,以肝胆照乾坤。 为万世开太平,为苍生斩荆棘。以脊梁撑起苍穹,以赤诚点燃星火。立不世之功,守不朽之志。以胸中烈火熔铸千秋,以脚下坚石铺就万里。为天下破迷雾,为黎民辟新天。以铁骨承社稷,以丹心照汗青。立天地正气,开万民坦途。多少个深夜,他伏案工作的背影与此刻锅中依旧滚烫的汤底莫名重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持续沸腾着。
“快看!”毓晴突然指着窗外。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新闻画面切换到了晚宴的合影环节。无尘站在Y国代表团中间,得体的微笑无可挑剔。
毓晴悄悄握住我的手:“等哥哥回来,我们再来吃火锅吧。这次点鸳鸯锅,让他那个不能吃辣的也参与进来。”
“好啊。”我反握住她温热的手掌,“到时候点最辣的锅底,看他边吃边流眼泪的样子。”
最后一盘牛肉下锅,粉色的肉片在滚烫的汤里瞬间卷曲变色。我们同时举起筷子,在蒸腾的热气中相视而笑。窗外,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而锅中的红汤依然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沸腾,像生活本身,永远不会因为谁的缺席而停止翻滚。远处的烟花,近处的人声,锅里的食材,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这就是生活,滚烫而真实。
铜锅下的火焰轻轻跃动,映在毓晴年轻的眼眸里。我知道,明天还要继续批改试卷,无尘还要继续他的外交使命,孩子们还会在雪地里堆雪人。但此刻,在这一锅沸腾的红汤前,所有的等待与坚守都有了意义。生活不会因为离别而失色,反而在各自的坚守中,煮出了更醇厚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