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被火速送回局里技术队,戚雨几乎与它同时抵达。
她没有催促,只是安静而坚定地站在主控技术员身后,目光如炬地紧盯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和破解进度条。
空气中只有键盘敲击声和机器运行的微弱嗡鸣,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加密算法不常见,但结构不算顶级复杂。”技术员头也不回,双手在键盘上化作残影,“给我点时间。”
这短暂的等待时间,对戚雨而言仿佛被无限拉长。她脑海中飞速整合着现有信息:陈明远的生物工程背景、现场的化学器皿、空工具箱、对精密齿轮的痴迷、以及那针对她和叶少柒的明确搜索记录。
一个模糊但危险的轮廓正在她脑中逐渐清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杀人犯,而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思维缜密、且动机极其扭曲的高智商罪犯。
“破解了!”技术员一声低呼,打破了沉寂。
大量文件列表瞬间弹出。戚雨立刻俯身靠近屏幕,语速快而清晰:“优先查看实验记录、日志、以及任何涉及‘目标’、‘计划’或带有日期标记的文件!”
技术员迅速操作。U盘内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
· “项目日志 - 精密终结”:里面冷冰冰地记录着陈明远对多种神经毒素。包括一些极其罕见的动植物提取物和合成类似物的研究、提纯和效果测试过程,对象包括实验室动物,以及模糊提到的“非自愿供体”。文字间充满了对“生物效率”和“清除冗余”的病态推崇。
· “组件评估报告 - 孙浩”:孙浩被直接称为“7号组件”。记录详细描述了他如何通过技术论坛筛选、接触、并以高额报酬和“极具挑战性的精密机械修复项目”为诱饵,将孙浩诱骗至立县。日志提到孙浩的技术“达标”,但在完成他所需的“特定齿轮组校准与修复”后,因其“可能存在的认知风险”和“项目保密性要求”,决定进行“功能性终止”。记录末尾,提到“核心工具已回收,需进一步优化”。
· “干扰源分析与应对预案”:这是一个较新的文件夹。里面赫然出现了戚雨的名字和部分公开履历,旁边标注着“主要干扰变量 - 高威胁度”。陈明远分析了戚雨参与过的几起案件报道,评价她“观察力敏锐,直觉异常,可能构成路径偏离风险”。
更让人心惊的是,里面还有叶少柒“柒月民谣酒吧”的详细地址、营业时间照片,甚至她日常出入的大致规律!备注写着:“潜在控制点 - 可用于施加压力或转移注意力”。
· “最终阶段 - 秩序重构”:这是一份加密等级更高的文件,内容支离破碎,充斥着“净化”、“筛选”、“最优路径”、“清除不稳定节点”等极端词汇,并提到了一个未明确指代的“启动时间窗口”。
“他在计划更大的事情!而且他已经把我和少柒列为了必须清除或利用的‘干扰源’!”戚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但眼神却愈发锐利。
她立刻通过内部通讯系统,直接联系彭修杰和现场指挥的赵大伟。
“彭队,赵队!U盘数据确认,陈明远极度危险,目标明确,且具备实施进一步暴力犯罪的能力和意图。他拥有自制毒素能力,并已明确将我和叶少柒视为目标。请求:
立即对叶少柒实施二十四小时贴身保护,并对‘柒月民谣酒吧’进行不间断监控。
扩大搜索范围,重点排查所有与他专业背景相关的场所、以及可能便于其藏匿并继续‘实验’的偏僻地点。
提请网警加大力度,监控其可能使用的任何替代通讯或网络身份。”
她的判断清晰果断,指令精准。彭修杰在电话那头毫不犹豫地批准了所有请求,并立刻协调资源部署。
与此同时,戚雨直接拨通了叶少柒的电话,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和直接:“少柒,听着,现在不是问为什么的时候。案件嫌疑人极度危险,他已经查到了你和酒吧的信息。警方保护人员马上就到,在他们到达之前,锁好门,不要给任何人开门,远离临街窗户。我稍后跟你解释。”
电话那头的叶少柒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警告吓住了,但听到戚雨沉稳的声音,她还是强作镇定地答应下来。
警方对叶少柒和酒吧的保护迅速到位。两名经验丰富的女警便衣入住戚雨的公寓,酒吧外围也布置了隐蔽的监控点和巡逻人员。
戚雨则直接住在了警察局,尽量减少固定行程。
然而,陈明远如同幽灵般消失了。
大规模排查和对交通枢纽的严密监控都没有发现他的踪迹。他似乎对立县的地下通道、废弃建筑和监控盲区了如指掌。
就在警方全力搜捕的第三天晚上,负责监控“柒月民谣酒吧”后台网络的技侦人员发现了一个异常信号,一个经过伪装的黑客程序,正在尝试渗透酒吧的无线网络和预约系统,试图获取客户名单和内部信息!
“他在探路!”戚雨立刻意识到,“他想确认少柒的位置和安保情况,或者在寻找漏洞!”
她没有选择立刻打草惊蛇,而是与技术队合作,布下了一个反制陷阱。
他们精心伪造了一套酒吧的“内部”数据,包括虚假的排班表显示叶少柒因“受惊吓”暂时离店休养、以及一些看似真实的客户反馈提及店内“便衣警察”很多,氛围紧张,并将这些信息放置在一个看似容易攻破的“漏洞”后。
“让他以为我们戒备森严,并且主要目标已经暂时转移,降低他短期内直接冲击酒吧的冲动。”戚雨冷静地分析,“同时,通过他攻击的路径和方式,尝试反向追踪!”
这个策略果然起到了效果。黑客攻击在获取到虚假信息后很快停止,虽然反向追踪被对方用多层跳板规避,最终未能锁定确切位置,但成功地干扰了陈明远的判断,为警方争取了更多时间。
戚雨并没有因此放松。她知道,以陈明远的偏执和多疑,这种障眼法拖延不了太久。他一定在黑暗中窥伺,寻找着下一个机会。
她将自己代入陈明远的思维模式:一个自诩为“秩序重构者”的高智商罪犯,在计划受挫、自身暴露的情况下,会如何行动?他会更加谨慎,但也会更加执着于清除“干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