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醉带来的些许昏沉,在邓安猛然的深呼吸几下后,便消散了部分。
他推开房门,准备呼吸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却意外地发现院中站立着一个挺拔的身影。
那人身着常服,未披甲胄,身形魁梧健硕,却并不显得笨重,反而有种猎豹般的精悍。
他面容刚毅,线条分明,剑眉斜飞入鬓,一双虎目炯炯有神,此刻正静静望着院中的老槐树,似乎在沉思。
晨光洒在他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竟颇有几分英武俊朗之气。
正是昨日酒宴上与他掷骰豪饮的夏侯惇!
夏侯元让?他怎么这么早来了?而且看样子等了有一会儿了?
邓安大为惊讶,瞬间清醒,连忙快步上前,拱手道:“元让将军!您这是……何时来的?怎不让人通传一声?让将军久候,实在是安的罪过!”
夏侯惇闻声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全无昨日校场上的凛冽杀气,他摆手道。
“元逸不必多礼,是某一时兴起,来得早了,不忍打扰你休息,便在此等候片刻。”
邓安心中更是诧异,没想到历史上以刚烈勇猛着称的夏侯惇,私下里竟是如此守礼细心之人?
他连忙将夏侯惇请入屋内,吩咐人奉上热汤。
坐下后,夏侯惇并未过多寒暄,直接道明了来意,神色颇为诚恳:“元逸,某今日冒昧来访,实是心中有惑,想向你请教。”
“将军请讲,安必定知无不言。”邓安正色道。
夏侯惇目光灼灼地看着邓安。
“其一,便是你那诗词之道。
某虽一介武夫,亦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昨日席间虽未多谈,但某早已拜读你那《邓安诗抄》,其中气象格局,绝非寻常!
某实在好奇,你是如何构思,如何能写出那般……那般直指人心、又蕴含至理的诗句?这其中,可有什么窍门或规律?”
邓安闻言,心中对夏侯惇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不愧是历史上‘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的夏侯元让,这份好学之心,难得!曾经儿时,这也是邓安读三国第一个崇拜的将领。
他收起了一些随意,认真解释道:
“元让将军过誉了。诗词之道,在于情真意切,有感而发。至于格律技巧,倒也并非无迹可寻。”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过去现代学到的诗词基础知识。
“譬如这音韵平仄,如同军中号令,自有其节度规律。平声悠长舒缓,如稳坐中军;
仄声短促急迫,似奇兵突进。二者交错使用,便能形成节奏韵律,使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
他随手蘸着杯中水,在案几上写下几个简单的字,讲解起平仄的大致区分和基本的粘对规则。
夏侯惇听得极其专注,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点头,那认真的模样,不像一个叱咤沙场的猛将,倒像个虚心求教的学子。
“原来如此!这平仄韵律,竟暗合兵法之奇正相生!”夏侯惇感叹道,“以往只觉好诗读来顺畅,却不知其中还有这般道理!元逸一言,令某茅塞顿开!”
接着,夏侯惇又迫不及待地问起第二个问题,也是他更关心的。
“那这练兵之法呢?
元逸你那些训练手段,闻所未闻,却又效果显着!
尤其是那等锤炼筋骨、提升耐力之法,还有你强调的‘人马合一’、‘弓马兼备’,其中奥妙何在?某观之,似乎并非一味追求蛮力?”
谈到这个,邓安更是来了精神,这可以说是他的“专业领域”了。他想了想,用尽可能让古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道:
“将军明鉴。练兵如同铸剑,不止要千锤百炼,更要懂得其中‘材质’与‘火候’。”
他指了指自己的手臂和身体,“人体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诸多肌肉、筋骨构成。不同的训练,锤炼的部位不同,效果也各异。”
邓安大致讲解了一些基础的肌肉群概念和发力原理。
“比如练习劈砍,并非只用手臂之力,需调动腰腹、背脊,乃至腿部,全身协同,方能爆发出最强力量。
我设计的那些古怪动作,便是为了系统性地强化这些协同发力的肌群,使其更加协调、有力且不易疲惫。”
接着,他又引入了“蛋白质”和“有氧”的概念。
他解释道,充足的肉食是肌肉生长修复的基础,而长途奔袭、负重越野等则是锤炼心肺、提升持久战能力的关键。
“故而,安改进伙食,增加肉食油水,便是为此。
而训练中,既要有锤炼力量的‘无氧’之法,也要有提升耐力的‘有氧’之术,二者结合,方能造就真正的精锐!
至于‘人马合一’,则是要求骑士不仅要精于骑术,更要了解马性,与坐骑建立默契,如此方能如臂使指,将人马之力合二为一,发挥出骑兵最大的冲击与机动优势!”
邓安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甚至简单画了几幅人体肌肉发力示意图。
夏侯惇听得目瞪口呆,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以往练兵,多侧重于阵型、纪律、个人勇力和基本的武艺操练,何曾想过这看似简单的强身健体之中,竟蕴含着如此精深、系统的道理!
“肌肉……发力……蛋白质……有氧……人马合一……”
夏侯惇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求知的光芒。
“妙!太妙了!元逸,你这些见解,简直是开一代练兵之先河!以往某只知兵要狠练,却不知竟有如此科学之法!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邓安郑重一揖:“元逸,请受某一拜!今日请教,获益匪浅!”
邓安连忙侧身避开,扶住夏侯惇。
“元让万万不可!你我同殿为臣,正当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将军若有兴趣,日后安可将这些训练之法,细细整理,与将军及诸位同袍共享!”
“好!好!一言为定!”夏侯惇激动地握住邓安的手,那神情,仿佛得了什么绝世珍宝。
这一刻,邓安不仅彻底赢得了这位曹营核心猛将的尊重,更让他看到了夏侯惇除了勇武之外,那勤学好问、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另一面。
而夏侯惇,也真正将邓安视为了可以倾心相交、亦师亦友的存在。
这份在晨曦中建立的、基于知识与理念共鸣的情谊,远比酒桌上来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