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清晨,宋家庄的晒谷场被装点得格外庄重。高台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铺红布,红布上放着那张写满条款的羊皮纸,《北地保民同盟防御章程》。羊皮纸的边缘已经干透,字迹墨黑发亮,每一条款下都画着小圈,是议事会讨论时达成共识的标记。
高台两侧,站着同盟军常备营的队员,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短打,腰间佩刀,肩上扛着连发火铳,站姿挺拔,眼神锐利;台下挤满了同盟各庄的庄民,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年轻的壮丁,每个人都望着高台,脸上带着期待和庄重。
辰时一到,宋阳走上高台,身后跟着八位庄头。周文捧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八支狼毫、一盒朱砂、还有八个木质印章,每个庄子的“庄印”,是各庄的信物。
“今日,咱们‘北地保民同盟’,正式签署《同盟防御章程》。”宋阳的声音透过临时搭的“传声筒”(用空心竹筒做的)传遍全场,“这张羊皮纸,写的是规矩,藏的是人心;签的是名字,守的是性命。从今日起,它就是同盟的‘法’,不管是我这个总指挥,还是各庄庄头,抑或是普通庄民,都得守着它过日子、打敌人!”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连孩子们都跟着拍手,小脸上满是认真。
宋阳首先拿起狼毫,蘸了朱砂,在羊皮纸顶端写下自己的名字,“宋阳”,字迹刚劲有力,然后拿起自己的“宋家庄印”,在名字旁盖下,朱红色的印泥清晰醒目。
接着是周老栓,他接过笔,手抖了抖,却写得格外认真,写完名字,拿起周家庄的印,用力盖下:“俺周老栓,代表周家庄,认这个章程!”
赵猛接过笔,一笔一划写下“赵猛”,盖印时力道太大,印泥都溢了出来,他却不管,哈哈大笑:“俺赵家庄,跟着章程走,跟着宋总指挥打清军!”
李崇德、刘福、张老实、孙老实、吴贵依次上前,每个人都郑重地写下名字、盖下庄印。孙老实写字时手都在抖,却一笔没漏;吴贵写完后,对着羊皮纸深深鞠了一躬,像是在对同盟立誓。
八个名字、八个庄印,整齐地排在羊皮纸末尾,朱红与墨黑交织,像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纸上的条款,也守护着同盟的未来。
周文捧着羊皮纸,走到高台边缘,展示给台下的庄民看:“大家看清楚了!这是咱们同盟的章程,是咱们的靠山!”
庄民们纷纷涌上前,踮着脚看羊皮纸上的名字和印章,有人念出自己庄子的名字,有人指着宋阳的签名,脸上满是自豪。一个老人摸着羊皮纸的边缘,激动地说:“有了这章程,咱们就不是散沙了,是铁板一块!清军来了,咱们也不怕!”
签字仪式结束后,宋阳把羊皮纸交给周文,郑重叮嘱:“把它藏在宋家庄的粮窖密室里,派兵看守,谁也不许私自改动,每月拿出来晾晒一次,让它保存得久些。”
周文接过羊皮纸,小心翼翼地卷好,用红绳系紧,交给身后的护卫。
台下的庄民们还没散去,反而围着自己的庄头,问章程里的细节——“咱们庄的预备营什么时候操练?”“公库的粮要是不够了怎么办?”“以后去周家庄卖红薯,真的不用交过路费?”
庄头们耐心解答,脸上满是笑容。赵猛被一群壮丁围着,拍着胸脯说:“咱们庄的预备营,明天就操练,跟着常备营学打枪,以后咱们也是同盟军的人!”
宋阳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踏实了。这张羊皮纸,不仅是条款的集合,更是同盟“法理性”的开始——它让同盟从“口头约定”变成了“有章可循”的正式组织,让各庄从“松散联合”变成了“有法可依”的共同体。
风里带着秋的凉爽,吹得“北地保民同盟”的旗帜猎猎作响。宋阳知道,章程的签署不是结束,而是同盟真正“立起来”的开始。接下来,要练军、要囤粮、要备战,要让章程里的每一条款,都落到实处;要让同盟的每一个庄民,都相信这章程、守这章程。
清军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可此刻的宋阳,不再有之前的焦虑。因为他身后,是有章程、有规矩、有凝聚力的同盟,是上千口人共同守护的家园。新的征程,已在这庄重的签字仪式中,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