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那份财务规划任务,对苏念而言,跟遭罪没两样。
接下来几天,她走在路上总觉得背后有人盯着,手里的专业书握得发皱,翻页时指尖总蹭错行。
连食堂打饭都不敢抬头——怕一抬眼就撞见李将来。
她打开李将来发的资料包,里面的模板标着红色注释,连小数点后几位都有要求。
旁边附的市场分析数据里,还夹着他手写的批注,字又小又整齐,比如在“用户增长”那栏写了“需附竞品近3个月数据”,看得她眼睛发花。
他连这么细的地方都想到了,她这点瞎话,根本瞒不过去。
有次苏念在图书馆查财务资料,抬头就看见李将来站在不远处的书架旁。
他手里拿着本她上周提过“看不懂”的《财务模型基础》。
她刚想打招呼,他却转身走了,没靠近半步。
等她换书时,才发现那本《财务模型基础》被放在了她常坐的位置旁。
书里还夹着张便签,上面用他整齐的字标着“用户增长测算重点看p47-52”——他明明记着她的话,却故意装作不在意。
她坐在电脑前,指尖冰凉,对着空白表格,常常一发呆就是两三个小时。
该怎么下笔?
那笔启动资金,她最后只能模糊写成“个人前期积累及家庭支持”。
敲下这行字时,她的手控制不住地抖,心里像有个声音在喊“这是假的”。
她比谁都清楚,所谓的“家庭支持”就是赵芬没完没了地要钱,哪会给她一分钱。
可她没别的办法。
只能在这个苍白的说法上,绞尽脑汁想办法圆:翻了几十篇创业案例,模仿那些成功人士的口气,写用户增长、市场占有率、盈利预期……
每个数字都改了七八遍,既要显得项目有潜力,又怕写得太夸张,反而引人生疑。
这哪是做规划,分明是在刀尖上绣花,稍微不注意就会扎出血。
她不敢找李将来讨论,怕在他那双像能看透人心的眼睛下露马脚。
只能自己对着电脑查资料,把那些看不懂的财务术语记在本子上,一个个查明白。
常常熬到后半夜,屏幕的光映着她的脸,连打哈欠都不敢太大声。
后半夜实在睡不着,苏念饿得肚子叫,爬起来想煮包泡面。
打开柜子才发现,调料包只剩最后一包——上次李将来来她宿舍,看她总吃泡面,特意囤了一大袋,现在全吃完了。
他也没再帮她买过。
煮面时水没端稳,洒在手上,烫出一片红。
她没像以前那样委屈地想给他发消息,只是自己用冷水冲了冲。
看着手上的红印,眼泪突然掉下来。
梳头时抓了把头发,手里攥着好几根掉发。
她盯着镜子里眼下青黑的自己,突然想起以前李将来总揉着她的头说“别熬夜,再熬头发都掉光了”。
现在没人再提醒她了。
而李将来,这几天反常地安静。
他没催过进度,没问过她有没有困难,甚至很少去工作室。
偶尔碰到,也只是淡淡点头,就转身忙自己的事。
好像把任务交给她,只是他众多安排里不起眼的一件。
可这种不管不问的态度,没让苏念轻松,反而心里压了块越来越重的石头。
他的平静,更像在笃定地等——等她最后交出什么样的“答案”。
他越不说话,苏念压力越大。
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数字和公式,翻来覆去到后半夜。
好不容易眯一会儿,又梦见李将来拿着稿子问她“资金来源在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冷汗把睡衣都浸湿了。
饭也吃不下,以前能吃一碗半米饭,现在扒两口就没胃口。
她像只受惊的兔子,只要听到有人提“李将来”,心就立马揪紧。
有次在食堂,她远远看见李将来和周磊坐在一起吃饭。
手里的餐盘差点没端稳,赶紧绕到最远的角落,背对着他们坐下。
米饭咽得没滋没味,耳朵却竖得老高,紧张地听着那边的动静。
生怕听到“苏念”“财务稿”这几个字。
她觉得自己快被这种无声的压力逼疯了。
熬了好几个通宵,苏念总算勉强弄出了财务规划的初稿。
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看着有条理的说明,她一点高兴的感觉都没有。
反而累得连抬手关电脑的劲都没有,心里空落落的,还揪着慌——怕这稿子递出去,立马就露馅。
她知道,这才只是第一关。
更难的,是把这份东西亲手交给李将来。
她对着邮箱界面犹豫了快半小时,最后还是咬着牙,把文件发了过去。
附言只写了干巴巴的几个字:“初稿,请查收。”
刚关了邮箱界面,微信就跳出来周磊的消息:“念姐!你财务稿里写的用户增长数据,是不是参考了去年的案例啊?李哥刚才翻今年的竞品报告,特意把新数据圈出来问我,说‘苏念可能没注意更新’,你要不要赶紧看看?”
苏念盯着屏幕,手一下子凉了。
她为了省事,确实用了去年的旧数据,没来得及换今年的,李将来居然一眼就看出来了!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的心脏像停跳了一秒。
感觉自己不是发了份文件,而是递出了自己的判决书。
接下来的等待,比写稿子还煎熬。
每一分每一秒,都像在火上烤。
她刷新邮箱的手指都快按出印子,有次手滑把“刷新”按成了“删除”,吓得赶紧撤回。
手机放在旁边,屏幕一亮就心跳加速,一看是外卖广告,又松口气,接着更慌。
怕真的消息来的时候,她没接住。
时间走得特别慢,慢得让人心焦。
终于,邮件发出去三个小时后,手机屏幕亮了。
是李将来的微信。
没有说稿子好不好,没有提问题,只有一句短得不能再短的话,听不出任何情绪:「收到。明天下午三点,工作室细聊。」
苏念盯着那条消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连标点符号都琢磨。
没加“哦”“呢”这些软乎乎的词,他是不是已经生气了?是不是看出破绽了?
她啥都不知道。
睡前她把明天要穿的衣服铺在床上——先拿了件浅蓝色衬衫,是李将来以前说“显你白”的那件。
可又觉得太显眼,像故意讨好,换成了普通的白t恤。
没两分钟又觉得白t恤太随意,怕他觉得自己不重视,来回换了三次。
最后还是穿回了那件浅蓝衬衫。
定闹钟时,故意定了四个,从早上七点到七点半,怕睡过头,又怕醒得太早熬着。
第二天中午去便利店买水,下意识拿了瓶李将来常喝的矿泉水。
手刚碰到就赶紧放回去,换成自己平时喝的果汁。
付钱时,收银员阿姨笑着说“姑娘,上次跟你一起来的小伙子呢?他还帮你提过东西呢”。
苏念脸一下子红了,支支吾吾说“他忙”,赶紧拿着水跑了。
连陌生人都记得他们一起的样子,她却快装不下去了。
“细聊”这两个字,像两座大山压在她胸口,让她喘不过气。
她清楚,真正的算账,明天下午三点才会开始。
可她现在,连自己能说的瞎话,都满是破绽。
她瘫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慢慢落下去的夕阳。
昏黄的光洒在桌上,像舞台落幕前最后一道追光。
而她这个满是破绽的主演,马上就要被推上舞台。
接受唯一的观众——也是最严的审判官,从头到尾的审视。
她该怎么办?
明天“细聊”的时候,要是李将来问起资金来源,她该怎么说?
要是他拿出今年的竞品数据对比,她又该怎么圆?
苏念闭上眼,浑身没力气,还觉得特别绝望。
她亲手织的这张谎言之网,最后会不会把自己困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