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有个张小嘴,这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嘴巴闲不住。从街头走到街尾,他能把全镇的新闻都嚼一遍。今天说李家媳妇切菜切了手,明天传王家母鸡下了双黄蛋。为此没少挨媳妇拧耳朵。
你这张嘴啊,媳妇总骂,迟早惹祸!
张小嘴嘿嘿笑:闲着也是闲着。
这天他在市集闲逛,看见个卖旧货的摊子。角落里有个紫檀木匣,雕着花鸟鱼虫,煞是好看。匣子锁孔奇怪,是个嘴巴形状。
老板,这匣子怎么卖?
十文钱,老板摆手,不过打不开,买回去当摆设吧。
张小嘴心动。十文钱买个漂亮匣子,划算!付了钱,抱着匣子美滋滋回家。
夜里,他对着烛光研究匣子。手滑,一滴水掉进锁孔。突然一声,匣盖弹开条缝。
张小嘴好奇,对着缝问:有人吗?
匣子里传出细声细气的声音:可算有人跟我说话了!闷死我了!
张小嘴吓一跳,匣子掉在床上。
别怕别怕,匣子说,我是话匣子精,最爱听人说话。你跟我聊天,我让你心想事成。
张小嘴战战兢兢:聊什么?
随便!家长里短,奇闻异事,都行!
张小嘴将信将疑,说起今天市集见闻。说完试探着说:我想吃碗热汤面。
话音刚落,桌上真出现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张小嘴乐坏了。从此天天抱着话匣子聊天。他说东家长,匣子给他变个烧鸡;他说西家短,匣子给他变壶好酒。
可他渐渐发现,说得越离奇,变的东西越好。普通聊天只能变馒头,要说谁家丑事,才能变出大鱼大肉。
这天媳妇回娘家,张小嘴闲得慌,跟话匣子吹牛:告诉你个秘密,县太爷头顶秃了块,戴假发!
这话纯属瞎编。谁知第二天,全县都传遍了县太爷秃头的事。
县太爷大怒,下令追查谣言来源。衙役查到张小嘴家。
张小嘴吓得腿软,求话匣子:快想办法!
话匣子叹气:我只会变东西,不会擦屁股。
最后张小嘴赔了十两银子,才算了事。媳妇回来知道了,拧着他耳朵骂:叫你乱说!
张小嘴委屈:我就跟匣子说说...
匣子匣子!你就知道匣子!媳妇更气,知不知道现在街上都躲着你走?
张小嘴出门一看,真是。以前大家老远就打招呼,现在看见他就绕道。
他闷闷不乐回家,对着话匣子发愁:大家都嫌我多嘴。
话匣子说:那你别说别人,说说自己。
自己有什么好说的?
说说你怎么想的,怎么怕的,怎么盼的。
张小嘴试着说起心里话:怕媳妇生气,盼儿子出息,愁老娘身体...越说越痛快,把多年憋屈都倒了出来。
说完心里轻松,虽然话匣子什么也没变出来。
第二天,他照常上街。遇见李奶奶拎着重物,主动帮忙。李奶奶开始躲闪,后来看他真心,才叹气道:小嘴啊,以后少说点闲话,多做好事。
张小嘴连连点头。
从此他真变了。看见邻居有困难,默默帮忙;知道别人秘密,守口如瓶。偶尔跟话匣子聊天,也只说自己的事。
话匣子还是没变出东西,但张小嘴不在乎了。他发现自己踏实干活,日子反而越过越好。
这天深夜,话匣子突然开口:我要走了。
张小嘴不舍:去哪?
你不再需要我了,话匣子笑,记得我为什么找你吗?不是因为你话多,是因为你寂寞。现在你有真朋友了,我该去找下一个寂寞的人。
张小嘴恍然大悟。
话匣子临走说:记住,闲话如风,越过越空;实话如酒,越陈越香。
第二天,匣子真不见了。张小嘴倒松了口气。
现在他是张大叔,镇上最可靠的人。谁家有矛盾,都爱找他调解。因为他有一说一,不偏不倚。
儿子问他:爹,你怎么变得这么稳重?
他指指嘴巴:这里住了个话匣子精,教我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闭口。
儿子当他说笑。
只有张小嘴自己知道,每当想传闲话时,耳边就响起话匣子的声音:想想这话说出去了,收得回来不?
后来镇上来了个快嘴年轻人,整天说三道四。大家都嫌。张小嘴把他请到家,泡上茶,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话匣子精,专找寂寞的人...
年轻人听完,若有所思。
从此清河镇多了个规矩:要说闲话前,先问问自己,这话能不能当面对人说?不能,就咽回去。
这规矩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你去清河镇,还能看见村口石碑上刻着八个字:闲言碎语,不如沉默。
至于是谁刻的?没人知道。反正不是张小嘴,他后来忙得很,哪有空刻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