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上江,天民学派总部的联络点彻夜灯火通明。
震后第一日,陈珏便收到了川蜀传来的第一份急报,仅提及 “地龙翻身,洪患并发”,未及详情。可接下来几日,消息愈发零碎且惨烈:“山川改道,通讯断绝”“洪水漫过三县,灾民无数”“粮价疯涨,一斗米换半亩地”。
直到震后第三日,一名冒死穿越塌方山路的天民毕业生抵达江右,带来了亲手绘制的灾情图与密报交与豫章天民高中,陈珏才知晓全貌:“先生,蜀地已断粮数日,世家封锁粮库,将存粮以百倍价格售卖,灾民恐易子而食!学子们搭建的庇护所,每日都有人因饥饿、疫病死去……”
陈珏指尖颤抖,轻轻抚过舆图上的川蜀天民学校分布图,指腹冰凉。他原以为只是天灾无情,却未料人祸更甚,世家竟借着灾情囤居奇货,视人命如草芥。
这让陈珏想起了前世之中的相似地震,可是那一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府与政党,这一次,这个世界呢?有什么?
腐朽的世家?昏庸的皇室?还是囤居奇货的门阀?
“即刻传令!” 陈珏当机立断,声音带着压抑的焦灼:“天民系所有初级中学以上全员动员:优先筹措粮药;统计所有帐篷、简易担架与绳索应急物资;再从各学堂抽调优异学子,用所有工具向川蜀出发!”
指令下达,天民学派上下雷厉风行:上江本地学子自发组织车队,将学堂储备的粮食装车;筹备的药品正分批转运;野外集训出身的学子们全员返校,时刻待命。
天民学派在这一刻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动员能力。
哪怕是因为灾害,各种交通工具断绝,各处天民学派的车队依旧迎着逃难的难民潮,逆流而上!
可陈珏心中始终悬着一块巨石,他有 “无令不得出北疆” 的铁律。若擅自带着物资与学子驰援,便是违抗君命,不仅会给世家攻讦的口实,更可能连累整个天民学派。
灯火映着林逸风鬓边的白发,他攥着陈珏的手,语气恳切:“玉修,救援不能群龙无首!这一趟我去,定能把物资安全带进蜀地,把学子们平安带回来!”
陈珏却缓缓摇头,目光沉凝:“林公,你当年随我来上江,说好要看着天民学派生根结果,你若有闪失,整个体系都可能动摇。” 他抬手按住林逸风的肩:“蜀地山高路险,余震不断,您年岁已高,这趟去怕是九死一生,我不能让你冒这个险。坐镇后方,统筹调度、联络各地,这份担子比前线指挥更重,非你不可。”
林逸风还想争辩,却见陈珏眼神决绝,终究长叹一声,颓然坐下。自家人最清楚自家事,他知道陈珏所言非虚,这些年他因为精力不济,甚至将不少山长的事务都交予李儒梦,可学派的核心联络、盟友协调,仍需他坐镇把控,一旦离开,千头万绪之下,怕是北疆都会先乱起来。
此刻的他,定海神针的作用更大,若是真折在川蜀,对于学派来说当真是不可接受的损失。
一旁的李儒梦满面愁容,指尖叩着案几:“玉修,眼下能担前线指挥之责的,着实难寻。” 他话音沉了沉,提及关键人选:“儒云本是最佳人选,他精通应急统筹,又是川蜀分部山长,在当地学子中威望足够,可如今……”
陈珏心头一沉,已然明白后续。果不其然,李儒梦续道:“川蜀灾情爆发后,分部便彻底失联。按最后传来的消息,他正带队在震中区域推广实学,此刻怕是早已被困灾区,自身安危都无从知晓,更别提抽身指挥外界救援。”
这话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仅存的一丝希冀。陈珏默然颔首,李儒云的缺席,让本就紧张的人选问题雪上加霜。天民学派的核心骨干中,能统筹车队、应对沿途险情、又能有足够威望凝聚各地学子与盟友的,本就寥寥无几。
林逸风年迈,坐镇后方统筹调度、联络盟友的担子由显沉重,李儒梦此刻事实性统筹学派事务,一旦离开,林逸风便会压力骤增,北疆的救援枢纽怕是便会瘫痪;李儒云被困川蜀,生死未卜;其他备选之人,要么资历尚浅镇不住场面,要么只擅专精领域,缺乏综合调度能力,指挥救援车队既要懂物资分配、地形辨识,又要能灵活应对余震、塌方与沿途盘查,这般人选,放眼整个学派,竟只剩陈珏一人。
“再上书!” 陈珏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这一次,只求以协办大学士身份,作为朝廷特派联络员,跟随救援队伍前往川蜀,仅负责协调天民学子与官府配合,绝不干预军政要务!”
他连夜重拟奏折,字里行间褪去所有锋芒,只余下恳切:“臣愿将天民学派筹措的粮药、帐篷等物资悉数上交朝廷,由朝廷统一调度;臣亲往蜀地,只为联络分散各地的天民学子,让他们全力配合官府救援,为百万生民求一线生机。事成之后,臣即刻返回北疆。”
奏折昼夜兼程飞往京城,只用了半日便抵达紫禁城。陈珏在北疆日夜等候,心中仍存一丝希冀,他不信朝堂之上竟无一人顾念民生,不信那些平日里标榜 “忠君爱国” 的大臣,会眼睁睁看着蜀地生灵涂炭。毕竟这般惊天灾情,正是建功立业、博取声望的绝佳时机,按理说,早该有大臣争相请缨。
可一日、两日、五日…… 京城依旧杳无音讯。
直到第八日,京中盟友陆景川传来消息,陈珏才知晓奏折的去向:崔正平等世家大臣截下奏折后,在朝堂上大肆渲染 “陈珏借救灾之名,意图勾结蜀地学子,谋夺地方权力”,更拿出陈珏当年犯颜直谏的旧事,力证其 “桀骜不驯,不可信任”。
“蜀地救灾,自有朝廷大臣统筹,何须一个戴罪之臣插手?” 崔正平在殿上慷慨陈词:“陈珏若入蜀,必借学子之势揽权,届时灾情未平,祸乱又起,得不偿失!”
其他世家大臣纷纷附和,有人甚至提议:“不如将天民学派的物资没收,交由世家子弟押送前往蜀地,既能彰显朝廷恩威,又能让世家为救灾出一份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个消息,让陈珏两眼一黑,身影摇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