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猛攻受挫,罗汝才的怒火并未平息,反而如同被泼了油的篝火,烧得更加炽烈。他不再奢望一鼓而下,转而采取了更为残酷和耐心的策略——围困与消耗。
接下来的数日,吴庄堡外围的战事进入了一种诡异而压抑的节奏。大规模的集团冲锋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不间断的骚扰、佯攻,以及……土工作业。
罗汝才驱使着掳来的大批流民和俘虏,日夜不停地在弓箭和少数火铳的射程边缘,挖掘着一道道曲折向前的壕沟,如同毒蛇般,一寸寸逼近寨墙。他们甚至试图挖掘地道,虽因吴庄堡地基多为岩石而进展缓慢,但其意图昭然若揭——要彻底困死堡内守军。
同时,那几架简陋的投石机也被推到了前线,虽然精度感人,发射的石块大多砸在空地上或寨墙上只留下浅坑,但巨大的石块带着凄厉的风声呼啸而来,造成的心理威慑不容小觑。偶尔一枚幸运的石块砸中垛口或箭塔,便能造成守军的伤亡。
堡内的压力与日俱增。虽然凭借火器优势和坚固工事,击退了所有试探性进攻,杀伤了大量敌军,但自身的伤亡也在缓慢而坚定地增加。箭矢、弩箭在消耗,最要命的是火药和铅弹的储备,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陈忠不得不下令严格控制射击,非紧要关头,不得随意开火。
更令人忧心的是存粮。尽管去岁收获了甘薯,但堡内人口众多,坐吃山空,粮仓眼见着就要见底。每日配给的口粮已经开始削减,饥饿的阴影如同无形的枷锁,开始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林慕义站在望楼上,看着远处如同蚂蚁般忙碌的敌军和那一道道不断延伸的丑陋壕沟,脸色沉静,心中却已是波涛汹涌。他在等,等一个破局的机会,等李贵那支奇兵的消息。
“教官,南面……有动静了!”王五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脸上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李头儿派人冒死传回消息,他们三天前成功袭击了白沙集!焚毁了大量粮草,还端掉了罗汝才的一个后勤小队!罗汝才后方已经震动,据说已派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回援追剿!”
消息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让林慕义精神一振!李贵成功了!虽然未能动摇罗汝才攻城的决心,但成功吸引了其部分兵力,更重要的是,搅乱了他的后方!
“好!告诉李贵,不必与追兵硬拼,利用山区周旋,继续袭扰其粮道!”林慕义立刻下令,随即目光转向堡外那越来越近的壕沟,“罗汝才分兵,我们的机会来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因为分兵追剿李贵,以及连日土工作业的疲惫,正面敌军的攻势明显减弱,警惕性也有所下降。
“传令!今夜子时,挑选三百敢死之士,由我亲自带领,出寨夜袭!目标——摧毁敌军投石机,填平其最前沿的壕沟!”
命令一出,众将皆惊。
“教官!不可!您乃一军之主,岂可亲身犯险?”陈忠第一个反对。
“堡外敌军数倍于我,夜袭太过凶险!”王五也急忙劝阻。
“正因为凶险,才要我去!”林慕义语气斩钉截铁,“如今士气可鼓不可泄!唯有我亲自带队,才能激发死士之勇,才能让将士们看到,我林慕义与他们同生共死!此战,不仅要毁其器械,更要挫其锐气,振我军威!”
他目光扫过众人,不容置疑:“我意已决!陈忠留守,王五带斥候策应接应!”
是夜,月黑风高,正是杀人放火天。子时正刻,吴庄堡侧门悄然开启,三百名挑选出来的悍卒,人人黑衣罩甲,口衔枚,马摘铃,手持利刃短铳,在林慕义的带领下,如同幽灵般滑出堡垒,借着夜色和壕沟的阴影,悄无声息地摸向敌军阵地。
罗汝才的部队连日劳作兼攻城,早已疲惫不堪,夜间警戒果然松懈。外围哨卡被王五的斥候悄无声息地解决。林慕义率队直扑那几架投石机所在的位置。
那里只有数十名看守的流寇,正围着篝火打盹。直到振明军死士如同猛虎般扑到近前,他们才惊慌失措地拿起兵器。
“杀!”林慕义低吼一声,手中腰刀化作一道寒光,瞬间劈翻两人。三百死士如下山猛虎,刀砍铳击,顷刻间将看守杀戮殆尽。
“泼火油!烧!”林慕义下令。
士卒们将携带的火油泼洒在投石机和堆积的木料上,火把扔了上去。“轰!”烈焰冲天而起,将夜空照得一片通红!
“敌袭!敌袭!”远处的流寇大营终于被惊动,锣声、喊叫声响成一片。
“不要恋战!填壕!”林慕义丝毫不乱,指挥一部分士卒用随身携带的土袋迅速填塞最近的一段壕沟,另一部分则结阵警戒,用短铳和弩箭射杀试图冲过来救援的小股敌军。
混乱中,一支约五百人的流寇队伍在一名头目带领下冲了过来。林慕义看得分明,举起手中燧发短铳,瞄准那挥舞着腰刀、嗷嗷叫唤的头目,冷静扣动扳机。
“砰!”
那头目的叫嚣声戛然而止,眉心出现一个血洞,仰面栽倒。
主将毙命,冲来的流寇顿时一阵慌乱。
“撤!”见目的已达,林慕义毫不贪功,立刻下令撤退。
三百死士交替掩护,沿着原路迅速退回堡内。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从出堡到回堡,不过半个时辰。等罗汝才披衣起床,组织起大队人马赶来时,只看到烧成骨架的投石机和一段被填平的壕沟,以及满地自家人的尸体,袭击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啊——!林慕义!我誓杀汝!!”罗汝才气得几乎吐血,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夜袭的成功,不仅摧毁了他辛苦打造的攻城器械,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脸上,极大地打击了围城大军的士气。
经此一夜,吴庄堡内的士气为之大振!林慕义亲身犯险、凯旋而归,让所有士卒看到了主将的勇武与担当,那因围困和饥饿而滋生的一丝阴霾被一扫而空。尽管物资依旧匮乏,但人心却更加凝聚。
反观罗汝才大军,则笼罩在一种挫败和疑虑的氛围中。后方被袭,前方夜袭受挫,粮草补给也开始出现问题(李贵的袭扰开始显现效果),士兵疲惫,士气低落。
攻守之势,在这血腥的拉锯中,悄然发生着微妙的转变。铁壁依旧坚挺,而血战的天平,似乎开始向着更加坚韧、更有谋略的一方,极其缓慢地倾斜。
然而,林慕义清楚,罗汝才绝不会就此放弃。下一轮更加疯狂的反扑,或许就在眼前。他需要抓紧这短暂的喘息之机,思考下一步的破敌之策。而怀中那封来自曹化淳的最新密信,其中关于朝中因他“再次违令”、“擅启战端”而掀起的轩然大波,也提醒着他,来自背后的刀子,从未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