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上海的档案馆阅览室内,午后的阳光透过高窗,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落在墨绿色的台布上,像撒了一把碎银。

阅览室外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夹杂着档案馆工作人员低声的交谈。司徒倩面前的玻璃杯里,白开水已经凉透,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

司徒倩小心地将一张1975年的黑白照片放在观片灯上,指尖避开照片边缘,怕留下指纹。而且,这看片灯的光线透过相纸,让画面更显清晰。

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衬衫,领口系着简单的蝴蝶结,是许峰前几日托人从香江带来的新款,布料挺括,带着淡淡的浆洗味。

照片背景是外滩和平饭店的青铜旋转门,门把手上的花纹依稀可辨,能看出是繁复的西洋卷草纹。前排并肩而立的正是许敬鸿与她的祖父司徒远,两人手臂自然地搭在一起,笑容爽朗,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亲切。

许敬鸿穿着深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袖口露出的手表链闪着细弱的光。司徒远的中山装熨得笔挺,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梅花徽章。

这与家族传闻中两人因理念不合而疏远的说法截然不同。她注意到祖父中山装的口袋里露出半截戏单,隐约可见《紫钗记》的剧目名,这正是许峰曾多次提及他父亲最欣赏的戏码。

司徒倩的心跳漏了一拍,伸手轻轻抚平照片边缘的折痕。那道折痕很深,像是被人反复折叠过,藏在相册的某个角落很久了。

与此同时,在香江北角那处被推荐为艺术驻地的旧厂房外,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吹拂着生锈的铁门,发出“吱呀”的声响。铁门旁的木牌早已腐朽,只能看清“永庆”二字,漆皮卷曲,像剥落的皮肤。

许峰脚边的碎石子被踢到一边,露出底下潮湿的泥土,带着海腥味。他今天穿的卡其色长裤沾了些灰尘,是刚才穿过荒地时蹭上的。

许峰正与一位身着褪色唐装、手执罗盘的老者交谈。老者的唐装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棉毛衫,罗盘的铜面被摩挲得发亮,指针依然灵敏地转动着。

老者姓周,是附近的老住户,祖上曾在永庆班做过杂役,对这里的历史了如指掌。他烟斗里的烟丝燃着,冒出淡淡的青烟,在海风里很快散了。

老者用烟斗指向斑驳的墙基:“许生,这地块的产权纸还登记在‘永庆班’名下,但地契却在七十年代中期转到了许氏手中。你可知1948年那场大火,烧掉的不只是一个粤剧戏班的舞台?”

许峰握紧了手中父亲留下的旧公文包,皮革的纹理硌着掌心。包的提手处有些磨损,是父亲常年握持留下的痕迹。里面那份泛黄的“社团调解书”突然变得沉重——签署日期是1976年中秋,甲方代表许敬鸿的签名旁,盖着鲜红的“义安商会”骑缝章,印章的边缘有些模糊。

司徒倩将照片翻转,在背面发现一行用铅笔轻轻标注的工尺谱符号。笔迹浅淡,像是生怕划破相纸,需凑近了才能看清每个符号的顿挫。

她凭着记忆轻声哼唱,调子竟与她母亲生前时常吟唱的《帝女花·香夭》选段奇妙地契合。母亲临终前,就是哼着这段调子哄她入睡的,那时窗外的白玉兰开得正盛,花香混着药味飘进病房。

一位年长的档案员路过,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得像酒瓶底,手里捧着一摞档案,用麻绳捆着,标签上的字迹已经模糊。瞥见照片后感慨道:“当年和平饭店的琴师老周总说,许先生和司徒先生曾合作改编过《霓裳羽衣曲》,可惜手稿在后来的动荡中散失了。”

老周去年冬天过世了,享年八十七岁,生前总爱在档案馆门口的石凳上拉二胡,拉的最多的就是改编版的《霓裳羽衣曲》片段。

这番话如同钥匙,打开了司徒倩尘封的记忆。她想起祖父晚年常对着一个布满霉斑的乐谱箱叹息,那箱子是深棕色的,铜锁已经锈死,上面刻着“听雨轩”三个字。他喃喃自语:“有些调子,要等懂它的人来续。”那时她年纪小,只当是老人的胡话。

许峰跟随唐装老者穿过荒草丛生的卸货区,野草没过脚踝,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裤脚,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蔓延。不时有虫豸跳开,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走。

地面散落着生锈的铁钉和破碎的瓷片,瓷片上还能看到淡淡的青花图案,像是戏班当年用的茶杯碎片。

来到锅炉房的残骸前,墙体已经坍塌大半,露出里面黑乎乎的炉膛,积着厚厚的灰烬。老者用烟斗柄敲击半截大理石柱础的侧面,动作熟稔,像是做过无数次。

一个隐蔽的暗格应声弹开,里面铺着褪色的红绒布,托着一枚鎏金戏牌,牌面刻着“永庆班”三个篆字,笔画间还残留着些许金粉。“你祖父当年用这‘义演凭证’抵了三年地租,并说日后必有许家后人连本带利还清这份情义。”

戏牌背面蚀刻着双龙戏珠纹,龙鳞的纹路清晰可辨,龙睛处镶嵌的翡翠碎片,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其形状与司徒倩所藏那半块龙凤玉佩的缺口完全吻合,许峰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玉佩拓片比对,分毫不差。

林晓曼在上海的策展工作室里,正仔细审核“双城艺术驻地计划”的申报材料。工作室是间老式石库门房子,墙上钉着木板当工作台,上面铺满了文件,用镇纸压着,防止被穿堂风吹乱。

桌上的搪瓷杯里泡着菊花茶,花瓣舒展,水色泛黄,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牌子。

她发现一位香江艺术家的方案涉及“义安商会口述史”研究,这让她心生警惕。商会的名字在之前的谣言中出现过,总与“灰色交易”挂钩,像一团甩不掉的阴影。

为了弄清历史脉络,她连夜拜访了一位退休的商会老账房。老人住在弄堂深处,门口摆着两盆月季,花瓣上沾着夜露。家里摆着一台老旧的唱片机,喇叭蒙着防尘布,正放着粤剧《六国大封相》,声音有些沙哑。

老人颤巍巍地取出珍藏的录音带,磁带外壳已经泛黄,贴着手写的标签“1976年调解会”。他告诉她:“你爷爷当年在九龙城寨唱《六国大封相》,用戏文里的合纵连横点拨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许敬鸿先生就是在那次调解后,以个人担保化解了戏班与社团的债务纠纷。”

老人的手指关节肿大,却精准地按下了录音机的播放键,磁带转动的“沙沙”声里,隐约能听到粤剧的唱腔。

司徒倩利用音乐学院的投影设备,将老照片放大至极限。投影幕布是临时用白布代替的,边角有些卷曲,用图钉固定在墙上,图钉的位置还歪歪扭扭的。

她惊讶地发现许敬鸿西装领针的造型竟是抽象化的红船,船帆的纹路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出桅杆上的细小绳索。而祖父司徒远掌心则隐约攥着一艘柚木帆船模型,船身的木纹都能看清,像是手工打磨过的。

“原来红船记忆展的灵感,早在父辈的交往中就已埋下伏笔。”她激动地拨通长途电话,线路有些嘈杂,需凑近听筒才能听清,背景里能听到总机接线员的报号声。

听筒里传来许峰翻阅文件的沙沙声,以及他低沉的回应:“我这边也找到了线索——当年司徒爷爷抵押戏班地契,是为了筹钱帮助许氏渡过英资银行的挤兑危机。”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

双城的线索通过越洋电话线不断交织。司徒倩用描图纸细心拓下照片中两位祖父的面部轮廓,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力道轻重不一,尽量还原着每一道皱纹。

她发现他们嘴角扬起的弧度几乎完全一致,那是志同道合者才会有的默契笑容,带着无需言说的信任,像两杯并排放置的茶,温度与浓度都恰好相当。

许峰则在香江核对地契与旧戏单的日期,将两者并排放在桌上,用直尺比对着。他发现司徒远抵押产业的那一周,恰好是许氏成功收购怡和洋行控股权的关键时刻,时间上严丝合缝,像是早就安排好的。

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祖辈的联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历经岁月考验的深厚情谊,像陈年的酒,越久越醇厚,打开时香气能弥漫整个屋子。

林晓曼主动请缨,负责策划驻地计划的文献展区。她觉得这是弥补之前犹豫的机会,做事格外用心,连文件的摆放顺序都调整了好几次,力求整齐。

她在档案馆角落发现一箱待销毁的旧海报,上面落满灰尘,轻轻一吹就呛得人咳嗽。箱子上贴着“过期宣传品”的标签,是用毛笔写的,字迹潦草。其中1974年“沪港戏曲汇演”的宣传画上,许敬鸿与司徒远的名字并列于艺术顾问栏,字迹虽已褪色,却依旧有力,透着股精气神。

她小心翼翼地用水彩修复褪色的部分,笔尖蘸着颜料,一点点填补掉色的地方,调色盘里的颜色换了好几次,才找到最接近的色调。当颜料在“戏曲革新”四字上形成虹彩时,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像是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致敬,指尖都有些发烫。

许峰委托陈宇深入调查旧厂房产权纠纷的幕后背景。陈宇连续几天泡在廉政公署的档案库,翻找积灰的卷宗,手指都沾了厚厚的灰尘,洗了好几遍才干净。

廉政公署的旧档案显示,1982年曾有社团成员试图销毁当年的抵押凭证,却被一位匿名举报人阻止。举报信是打印的,没有署名,信纸是常见的“双鸽”牌,在香江随处可见。

调查发现,举报信使用的打字机型号与许敬鸿书房那台雷明顿相同,字体间距都分毫不差,连某个字母的磨损痕迹都一样。而信纸边缘残留的渍痕,经化验与司徒远最爱的陈皮梅糖成分一致,那是上海老字号“沈大成”的特产,包装纸上印着红色的招牌。

司徒倩在音乐学院资料库有了更惊人的发现。资料库在图书馆的地下室,空气潮湿,墙上挂着除湿袋,里面积了小半袋水。书架上的书都包着防潮纸,纸色微微发黄。

1979年内部刊物《艺术交流》刊登了许敬鸿撰写的《论粤剧改革与海外传播》,文中大量引用了司徒远的田野调查数据,甚至直接提到“司徒兄于沪上观剧所得”,字里行间都是对友人的敬重。

更巧的是,当期责编的签名是“林月华”——这正是林晓曼已故母亲的名字,母亲的签名她从小看到大,绝不会认错。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瞬间将三代人的命运串联成璀璨的星河,让她一时说不出话来,手里的刊物差点掉在地上。

当司徒倩带着精心修复的老照片返回香江时,许峰正在旧厂房里指挥布置首批艺术家驻地空间。工人们正在粉刷墙面,滚筒刷在墙上留下均匀的白漆,空气中弥漫着油漆的味道,有些刺鼻。

他穿着蓝色的工装外套,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沾了点白漆。看到司徒倩进来,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了上去。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祖父们的合影以投影方式映在斑驳的砖墙上,投影设备是租来的,线还没来得及藏好,像几条黑色的蛇趴在地上。当光影浮动,许敬鸿与司徒远的身影仿佛与正在布展的年轻人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过去,哪个是现在。

林晓曼调试着环绕音响系统,音箱是从音乐学院借来的,有些陈旧,却音质不错。她让技术员播放《将相和》的经典唱段与当代电子乐的混编版,在时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她侧耳听着,眼角带着笑意,手指在调音台上轻轻点着节拍。

深夜的清点工作中,司徒倩在一个老式道具箱底发现一本牛皮封面的工作日志。箱子上贴着“永庆班道具”的标签,纸质泛黄,锁已经锈死,是她用螺丝刀撬开的,铁锈沾了满手,用汽油洗了好几次才去掉痕迹。

翻开内页,纸张已经泛黄发脆,需小心翻动,生怕一用力就撕破。司徒远清秀的笔迹与许敬鸿豪放的批注交错呈现:1975年3月页边写着“敬鸿提议合建实验剧场”,1976年7月则记录“世昌兄资助灯光设备”,世昌是许敬鸿的字。

许峰抚摸着父亲少年时代的涂鸦,在日志的空白处,画着一艘歪歪扭扭的红船,船帆上写着个小小的“勇”字。他忽然明白那些被家族恩怨掩盖的往事,始终在等待重见天日的契机,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阳光雨露,就会破土而出。

驻地计划开幕当天,一位坐着轮椅的白发女艺术家在合影投影前久久驻足。她穿着整洁的旗袍,是淡雅的墨绿色,领口绣着细小的兰草,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根玉簪固定着。

她是当年和平饭店的老员工,今年已经七十四岁,特意让孙女推着来观展。她指着照片角落轻声说:“我当时是和平饭店的服务生,记得许先生和司徒先生常为戏曲改编争论到深夜,又总在打烊前碰杯和解。”

她从手提袋里取出保存完好的旧菜单,袋子是素色的布包,上面绣着“平”字。菜单纸张已经薄如蝉翼,边缘起了毛边。背面是两人即兴创作的《沪港曲韵·调寄水龙吟》手稿,字迹带着酒意的洒脱,笔画都有些不稳了。

林晓曼在布展时特意保留了旧厂房的铁锈与刮痕,让历史与当代在空间中形成对话。她觉得这些痕迹是时光的印记,不该被抹去,就像人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故事。

当她将鎏金戏牌放入特制展柜时,展柜的玻璃擦得一尘不染,能清晰地映出人影。阳光透过天窗正好照射在翡翠嵌面上,折射出的光斑恰好落在墙面那句“艺海同舟”的题词上,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引得周围人发出低低的惊叹。

前来观展的社团元老们沉默良久,他们大多头发花白,穿着深色中山装,袖口扣得整整齐齐。其中几位当年还参与过当年的纠纷调解,看着眼前的展品,眼神复杂。最终将当年的债务清单递还给许峰:“老一辈的约定,该由新一辈来续写。”清单的纸边已经磨损,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是用毛笔写的小楷。

许峰和司徒倩站在焕然一新的艺术空间中央,看着两地青年艺术家在祖辈的合影前交换创作笔记。有人用普通话,有人说粤语,交流却毫无障碍,偶尔夹杂着几句上海话,大家都能会心一笑。

他们忽然懂得,有些缘分从未被真正切断,就像黄浦江与香江水,终究汇入同一片海洋。当司徒倩将修复完整的《霓裳羽衣曲》残谱放入许峰掌心时,纸张的粗糙感带着温度,是无数人用手摩挲过的痕迹。

老式录音机里恰好传来许敬鸿当年的感叹录音,是从一盘旧磁带里找到的,磁带是“熊猫”牌,国产的老牌子。“这曲子要等两岸知音共奏。”声音有些失真,却透着真挚,像穿越时空的嘱托。

月色浸染维港时,许峰推开父亲书房暗室的门。暗室里弥漫着显影液的味道,有些刺鼻,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一丝光线都透不进来。

尘封的胶片投影仪在墙面映出1977年春节的家庭影像:镜头有些晃动,像是拍摄的人手不稳。画面里司徒远正将龙凤玉佩一分为二,许敬鸿笑着举起红船模型:“今日我们剖玉为誓,他日子孙必能凭此重逢。”

摇晃的胶片记录着两只手紧紧交握的瞬间,背景里白玉兰与紫荆花竟绽放在同一枝头,是特意摆放的插花,花盆是普通的粗瓷碗,却透着温馨。

陈宇送来最新调查报告,文件夹上贴着“机密”标签,用红色墨水写的,格外醒目。报告显示旧厂房地块的产权纠纷背后,仍有许振邦旧部在暗中活动,他们不甘心当年的失败,总想找机会搅出些风浪。

许峰将报告锁进保险柜,转动密码盘时,指节微微用力,发出轻微的“咔哒”声。他清楚揭开历史真相的同时,也要警惕阴影中的反扑,就像走夜路,既要看到前方的光,也要留意脚下的坑。

他走到窗边,望着对岸九龙城寨方向的点点灯火,那里曾见证祖辈的击掌为盟,如今也要见证他们如何守护这份传承。晚风拂过,带着海水的潮气,吹得窗帘轻轻晃动。

司徒倩在驻地计划的第一个工作坊里,带领艺术家们用现代舞诠释老照片中的故事。舞者们穿着简约的白衣,动作舒展,像一群展翅的鸟。

当舞者的水袖拂过投影上的祖辈面容,录音机里响起《霓裳羽衣曲》的复原乐章,由两地音乐家共同演奏。古筝的清越与粤胡的婉转交织,时而如黄浦江潮起,时而似香江浪涌。仿佛完成了跨越四十年的合奏,场内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掌声,有人眼角闪着泪光。

林晓曼在后台悄悄拭去眼角的泪光,指尖触到温热的湿痕。她看着台前相拥致意的沪港艺术家,忽然明白母亲当年担任刊物责编时,那些字里行间藏着的期待。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在这场传承中的位置,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许峰召集律师团队,依据新发现的证据重新来理清旧厂房产权。会议室里堆满了文件,律师们不时低声讨论,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细碎的声响。有人指着地契上的骑缝章,与调解书比对,确认字迹的连贯性。

在文件堆中,他们找到1975年许敬鸿亲笔写的备忘录:“此地块当为沪港艺术交流之基石,后世不可违此约。”泛黄的纸页在灯光下如同无声的誓言,边角的茶渍晕染成浅褐色,像一枚时间的印章,提醒着后人莫忘初心。

深夜,艺术家的驻地依然亮着几盏灯,司徒倩和许峰并肩走在改造后的厂房空间里。地面是重新打磨过的水泥地,映着两人的影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墙角的艺术家正在调试设备,键盘的敲击声断断续续,与远处的海浪声交织。

他们在一面特意保留原貌的砖墙前停下,上面隐约可见“永庆班”的褪色漆字,是用红色油漆写的,如今只剩淡淡的印记,像一道浅浅的伤疤。墙根处长着几株倔强的野草,从砖缝里探出头来。

“爷爷们当年没完成的梦,”司徒倩轻声说,“现在由我们来继续。”晚风从天窗吹进来,掀起她鬓角的碎发,带着远处夜市的食物香气。

许峰握住她的手,掌心相贴,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他指尖摩挲着她无名指上那枚素银戒指,是他托人从上海老字号银楼定做的。远处传来货轮悠长的汽笛声,如同历史的回响,在夜空中久久不散。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电竞男神不好惹纵情死后睁眼重回婚前,踹渣男嫁军官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倾世华歌:千古白衣卿全新的穿越到洪荒大陆未开的时候前妻的春天1852铁血中华四合院之我总能置身事外神游悲郁地崩坏:身在特摄的逐火之旅旺财命订九命猫妖盛世帝女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隐秘偷欢和顶流亲弟上种田综艺后我爆红了东北那边的怪谈惹不起,国家霸霸都要抱紧她大腿异界之不灭战神人在斩神,身患绝症签到原神七神火烧的燎原星光的新书算命直播抓鬼穿成大佬姐姐的妹妹后放飞自我了四合院:身在民间,心向红星我错了姐姐,再打哭给你看穿越虫族之奇遇我曾爱过你,但不做男主白月光,我做反派掌中雀女将军的病娇公主夫人【魔道同人】我在夷陵养阿婴修真界白月光手握舔狗师姐剧本云中月之残月孤灯霍格沃茨的冒牌巫师枯萎的碎冰蓝横行港诡,从掠夺僵尸开始牵着我的你劫与解重生女帝之天尊掌中三寸金莲开局举报继父,病弱女配下乡被宠秦云萧淑妃四合院:阎家老二是个挂比游走诸天,全靠暗黑技能多!亿万婚约:她的财富帝国神临九天:斩邪上了大学你们异能者就不用考试了参演无限副本后,我成了顶流戮魔道大佬带着异能空间在七零霸道虐渣人在星铁,但是p社活阎王病娇孽徒的白月光竟是我
皮皮读书搜藏榜:谁家炉鼎师尊被孽徒抱在怀里亲啊开局公司破产,在娱乐圈咸鱼翻身山海探秘之陌途棹渡纤尘山大杂院:人间烟火气小师祖真不浪,她只是想搞钱一剑,破长空你出轨我重生,做你女儿给你送终!穿书后,抢了女主万人迷的属性被雷劈后:我在地球忙着种田穿成养猪女,兽医她乐了小家族的崛起从弃婴到总裁八零军婚:阵亡的糙汉丈夫回来了给你一颗奶糖,很甜哒!原神:我给散兵讲童话影视快穿之宿主她不按套路出牌魔法之勋章穿越女尊,成为美男收割机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中奖一亿后我依旧选择做社畜农女有财被造谣后,丑妃闪婚病弱摄政王平安修行记荒年全国躲旱尸,我有空间我不虚美艳大师姐,和平修仙界困惑人生名剑美人[综武侠]仙界崩坏,落魄神仙下岗再就业妃常不乖:王爷别过来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犯罪直觉:神探少女全职法师炸裂高手【观影体】森鸥外没有出现过超级农场系统死后:偏执王爷他为我殉葬了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臣与陛下平淡如水蓄意撩惹:京圈二爷低头诱宠安老师!你的病弱前男友洗白啦盗墓:她来自古武世界荒野直播:小糊咖被毛绒绒包围了逆水沉舟寻晴记各天涯铁马飞桥新书无敌邪神伏阴【又名:后妈很凶残】古穿今:七零空间福运崽崽逼我断亲,住牛棚我暴富你们哭啥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圣者轮回兼祧两房?废后她重生之后杀疯了守归墟之门长安狐事长生:从开启第二丹田开始靠联姻称霸忍界的宇智波九大女帝爱上我,还得生孩子?八零重生:我养废了白眼狼们开局杂役,吞噬成神觉醒后更要努力被强制爱我,玄学大佬!专给霸总改运!快穿:什么反派那是亲亲老婆年代娇宠:重生军嫂又美又飒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飞升仙界,我搞职场KPI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快穿:黑月光她刀刀暴击真正的反派总以黑月光的形式出现凡骨铮铮我以平凡镇九天七旬老太守国门吴家儿郎镇山河便利店系统:在大佬心上种良田重生嫡女:虐渣后飒爆全京城光明神戒穿了又穿,我在兽世发光发热!易孕娇妻一胎三宝,绝嗣佛子狂宠综漫:成为恶魔后女主们开始恶堕溃道崩坏三,结果是前文明无限流:文明淘汰赛小女匪进京,全城都等着看戏时间的猫港综:我只想做点生意重生回到10岁1998年顶尖女特工小狍我呀,被迫万人迷惨遭强制爱新婚被换嫁?我带空间随军笑开花娇娇胎穿七零又虎又彪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混沌碰瓷后,魔祖赖上我盗墓:老板,你的疯狗团打起来了我在冷宫当销冠穿成恶毒雌性后,我掀翻了主角lol:瓦洛兰全员重生后,偏执男主跪穿火葬场综穿之吉星高照重生仙帝:万古归来龙族VI:世界的尽头我讨厌穿越!!!继室在上:用黛玉文学钓系首辅七零渣爹另娶,她带妹杀进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