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感慨自己与赢零的差距。
这差距不在于计谋兵法,而在于对天下大势的把握。
自己终究眼界有限,无法像赢零那样洞察全局,将各国玩弄于鼓掌之间。
这种境界,恐怕终生难以企及。
既然赢零决心已定,诸葛亮也不再劝阻。
况且赢零说得在理:如果大秦将士连兵力相当的敌人都惧怕,还谈什么横扫天下?
思索片刻,诸葛亮问道:公子既然胸有成竹,我等自当听令。
但不知对付两国,公子可有具体方略?
赢零环视众人,见连韩信都露出好奇之色,却只是神秘一笑:说穿了就没意思了。
具体安排,到时候自然知晓。”
几人只得作罢。
赢零不愿明说,他们又能如何?
看着众人变幻的神色,赢零暗自觉得有趣。
这样吊人胃口的把戏,确实令人愉悦。
韩世忠的二十万大军何时能到河东道?赢零转而问道。
蒙恬回禀:探马回报,最快五天,其先锋五万精锐就能抵达河东道。”
赢零转动拇指上的玉扳指,听完补充道:五天时间足够准备了。
燕云道和河东道虽然已经拿下,但当地百姓若心怀故国,恐生变故。
安抚民心、防范内乱才是当务之急!
盗跖、韩信、蒙恬,河东道与燕云道的防务就交给你们三人负责。”
韩世忠的主力部队表面上还要五天才能到,但不能排除他突然袭击的可能。
你们务必加强侦察,广布眼线,时刻掌握韩世忠的动向!
同时,我已经安排丐帮弟子与乔峰配合行动。
丐帮虽然人多势众,但不擅长正面作战,让他们维持治安最为合适。
若遇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应对。
韩信,这次全军调度由你全权指挥。
青龙会的情报网络会全力配合你,你的任务是与蒙恬所部协同作战,做好万全准备。
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宋军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人数优势毫无意义!赢零露出自信的微笑。
蒙恬和韩信等人领命后立即单膝跪地,抽出佩刀划破手指立誓:末将誓死完成任务,绝不辜负重托!
韩信同样割指起誓:这次定要让宋国付出惨重代价。
若放跑一个宋兵,甘愿受军法严惩!
二人立下军令状,斗志高昂,显然对这场战役志在必得。
赢零抬手示意众人起身:既然立下军令状,就准许你们放手去做。
战场上,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宋兵逃脱!
遵命!众将齐声应诺。
赢零背着手走向帐中悬挂的巨幅地图。
即便大隋加入战局,在他看来也不过是手下败将。
此刻帐中只剩下众将领,看着他们热血沸腾的样子,赢零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说完大宋,再谈大隋。
原本拿下梁洲后,我没打算立即与大隋开战,但显然杨广不这么想。
大隋名将裴擒虎挂帅出征,可有最新消息?他率领的十万大军何时会突袭梁州?
兵书有道:大军未发,粮草先备。
裴擒虎虽拥兵十万,然突袭之道贵在神速。
兵众反倒迟缓行军。”韩信指出,若粮草不济,纵然裴擒虎欲行偷袭,亦难成事。
至少尚需一月光阴,其粮饷方能尽数运达梁州。
此前,他断不敢轻举妄动。”
一月之期?未必如此。”赢零摆手否决,吾研习裴擒虎战例经年,此人素来剑走偏锋。
若连诸位皆能洞见的破绽,他岂会坐待一月?吾可断言,不出半月,裴擒虎必临梁州。
可敢与某一赌?
半月?这
恐难实现
诸将闻言相顾愕然,纵使沙场宿将亦难认同此论。
强行缩减半数行军时日,将士岂是金石之躯?稍有不慎便会力竭而溃,届时何以迎敌?
诸葛亮并未即刻质疑。
在他眼中,赢零素来言必有据,从不妄言。
既出此论,必有其理。
他沉声问道:公子何以断言裴擒虎会将一月之程压至半月?虽可出其不意,然代价未免过巨。
若致军心溃散,杨广岂能轻饶?
赢零环视众人,心知此问正是诸将所惑,遂解释道:诸位以为,大宋与大隋之盟当真固若金汤否?
此言既出,众人面现疑色。
裴擒虎急行军之举,与此何干?
赢零续道:大宋绝不欲战事迁延。
时日愈久,耗费粮秣军资愈巨。
大战最忌持久,否则国力必为之耗尽。”
我军十六万雄师驻守燕云、河东二道,对阵大宋二十余万大军,胜负不会久悬。
若裴擒虎耗费一月方至,战局恐已尘埃落定,其连夺回梁州之机都将丧失。”
为策应大宋,裴擒虎必须速战速决。
半月之内,其必挥师攻梁,极可能先遣轻骑突袭。
轻骑迅捷,进退自如,纵使失利亦可速退。”
诸位且观之,裴擒虎定行此策。
若连战机都把握不住,他也难居今位。”
闻此剖析,诸葛亮、韩信等人俱陷沉思。
他们确然疏忽关键大宋是否会静待大隋。
若无大宋牵制,单凭大隋欲夺梁州无异痴人说梦。
反观杨广敢启兵衅,正因笃信大宋能拖住赢零主力。
韩信已信其七八,急问道:那我等当如何应对?
赢零淡然一笑:破解之道自在。
裴擒虎此举代价沉重,士卒连日奔劳,怨气暗涌,只需星火便可燎原。”
半月之后,诸位将亲见裴擒虎败亡。
至于梁州,既入我手,永无归还之理!
语未毕,一股凌厉气势自其身迸发,锋芒毕露,威压四座。
既得赢零断言,诸将再无顾虑。
过往种种早已印证其言无虚。
帐中气氛顿松,众将各自退去,不再忧心裴擒虎之事。
在他们眼中,此人已是冢中枯骨,纵有挣扎,亦难掀波澜。
大秦皇朝
咸阳宫灯火如昼,两根盘龙巨烛将大殿映得金碧交辉。
长安城李丽质公主鸾驾已发往大秦,不日将过函谷。
这场赢零与李丽质之联姻,昭示着李世民愿与大秦缔盟之诚。
此讯令嬴政龙颜大悦。
大隋边境的紧急军报骤然撕裂了宫廷的喜庆氛围:隋帝杨广秘密调遣名将裴擒虎统帅十万虎狼之师,意图趁着赢零与宋军对峙之际突袭梁州。
如此浩大的军事部署,彰显着杨广志在必得的野心。
始皇帝立即下令撞响黄钟。
尽管已是深夜,听闻钟鸣的文武百官仍以最快速度齐聚章台宫。
当浑厚的钟声余韵未消,满朝重臣已肃立殿前。
陛下!可是边关告急?气喘吁吁赶到的李斯尚未平复呼吸,便从嬴政阴沉的脸色中读出了危机。
嬴政抖开密函,声若寒冰:隋军欲取梁州,裴擒虎十万劲旅不日将至。
更可虑者,杨广已与赵构缔结盟约,联军规模达三十五万之众。
而赢零所部满打满算不足二十万。
诸卿以为,大秦当如何自处?
这突如其来的战报令群臣哗然。
李斯与王离交换眼色后禀奏:敌军兵力占优且谋划周密,十五万兵力之差恐非谋略所能弥补,九公子处境堪忧。”
将军王离紧接着进言:裴擒虎乃百战宿将,加上韩世忠坐镇,此战确实凶险异常。”
侍立一旁的胡亥暗自窃喜,巴不得赢零兵败身亡。
嬴政眸中寒光闪烁:依卿等之见,此战毫无胜算?
除非有神兵天降,否则李斯沉重摇头。
这绝不是朝臣们期待看到的局面,除非
深不可测的沉默笼罩着章台宫。
揣测圣意本就是大忌,满朝文武皆屏息垂首。
长久的静默后,九重玉阶上传来嬴政低沉的询问:可有破局良方?
此言犹如惊雷炸响。
无人敢轻易应答,这个简单的问题已然昭示了帝王的态度他决不允许最坏的情况发生。
无论是作为天下共主,还是为人父者,他都无法容忍赢零在燕云道遭遇不测。
令嬴政困惑的是,至今未收到赢零任何求援信号。
这让他既焦虑又费解。
难道赢零宁愿孤军奋战也不愿开口?亦或他胸有成竹?
帝王的心思难以揣摩,但嬴政必须做最周全的准备。
无论如何都要防患于未然。
然而他没想到,这句简单的问询竟让李斯品读出更深层的意味。
李斯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陛下对赢零的重视竟到如此程度?
以李斯之精明,早察觉嬴政对这位九公子颇为青睐。
却未料到重视至此!
发兵救援风险巨大。
长途行军尚属其次,劳师远征对抗以逸待劳之敌,本就是兵家大忌!
更不必说粮秣转运的惊人消耗!
思及此处,李斯更加确信:只要始皇帝在位一日,赢零的储君之位便坚若磐石!
无人能够动摇!
面对噤若寒蝉的群臣,嬴政深感震惊。
殿中不乏王离这等百战名将,此刻竟也束手无策。
或许因形势过于危急尚未找到对策,但这正说明此次危机远超往常。
此刻在嬴政心中,什么燕云道、河东道乃至整个梁州都已不再重要。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言!
嬴政怒意勃发。
最令他厌恶的,正是臣子们的畏缩不前!
好!既然无人献策,那便由朕决断!
嬴政霍然起身:即刻调遣大秦铁骑驰援宋境。
咸阳戍卫军抽调一万五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奔赴燕云道!
一万五千精锐铁骑,堪称国之根本。
更何况是拱卫京畿的禁军,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虎贲之士!
秦国旧勋贵们内心翻涌着滔天巨浪。
他们察觉到异常的风向终究还是小觑了赢零在始皇心中的地位。
这位年轻皇子绝非等闲之辈,这一点他们早已深有体会。
他更不可能甘心受人摆布,对贵族俯首听命。
若让此等人物登临帝位,势必会成为第二个嬴政不,或许更为可怕!
正值青春鼎盛的他锋芒毕露,锐气逼人!
像赢零这样的雄主,永远不会安于现状,必将带领帝国沿着他规划的轨迹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