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带来的震撼,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余波层层扩散,远未停歇。
节目播出当晚,相关话题直接霸榜热搜。#林烨 橄榄树#、#古琴与箫的对话#、#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典改编#等词条后面都跟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乐评人、音乐博主几乎一边倒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之前质疑林烨“风格单一”的声音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他音乐格局和艺术深度的惊叹。
“听完《橄榄树》,我明白了什么是‘降维打击’。其他选手还在比拼编曲技巧和舞台效果时,林烨已经开始在音乐里构建哲学意境了。”
“古琴一声,魂归故里;箫声一起,梦向天涯。这已经不是唱歌,这是在用音符作画,用旋律写诗。”
“谁能想到,一档选秀节目,能贡献出如此具有学院派艺术水准的舞台?林烨的存在,拉高了整个节目的格调。”
更让业界震动的是,这次不仅仅是娱乐媒体的狂欢。几家严肃的音乐学术期刊的官方账号,竟然也转发了《橄榄树》的舞台视频,并配以专业的评析文章,探讨“民族器乐在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可能性”,将林烨的实践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这意味着,他的音乐探索,已经引起了专业学术领域的关注和认可!
与此同时,林烨脑海中的系统提示音,也再次迎来了一波密集的爆发。文化认同值的数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轻松突破了两万点大关,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显然,《橄榄树》中蕴含的那种普世的人文情怀与独特的东方美学,触动了许多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层次的人。
然而,纷至沓来的,不仅仅是赞誉和认同值。
第二天上午,林烨接到了那颖亲自打来的电话。
“林烨,表现得太棒了!”那颖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一丝兴奋,“我就不绕弯子了。我这边正在筹备一张以‘跨界·融合’为主题的新专辑,里面有一首歌,我觉得非常适合你!是一首男女对唱的情歌,但我想把它做成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跟你《橄榄树》的思路有点像,但风格更偏流行一些。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合作一把?”
天后级歌手那颖的亲自邀约!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认可和机遇。与那颖合作,意味着能接触到更顶级的制作团队、更广阔的宣发平台,对于任何一个新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林烨心中一动,但没有立刻答应。他沉吟片刻,谨慎地问道:“那颖老师,非常感谢您的赏识!不知道……是关于哪方面的合作?是仅仅演唱,还是也包括创作部分?”
那颖似乎很欣赏他的冷静,笑道:“歌是我定的,词曲都已经完成了。但是编曲上,我希望你能加入进来,把你的想法,把你对民乐融合的理解带进来!我们需要的就是你那种独特的‘味道’!”
听到这里,林烨心中有了底。如果只是当一个纯粹的演唱者,他可能会犹豫,但能够参与编曲,注入自己的音乐理念,这无疑更具吸引力。
“如果是这样,我非常乐意参与和学习。”林烨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太好了!”那颖语气愉悦,“那我让经纪人把demo和合约细节发给你,你看一下。期待合作!”
挂断电话,林烨深吸一口气。那颖的邀约,像是一张通行证,预示着他的音乐道路,即将踏上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平台。
资本的打压未能使他屈服,而真正的才华,终将吸引来同样闪耀的星光。
前路,愈发清晰。
(第三十一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