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内部通知栏贴出了一张崭新的海报——为储备国际化人才,特开设“商务英语初级班”,免费面向班组长及以上人员招生。通知旁边,还附着一张全球地图,上面标记着集团海外客户分布的红色圆点,密密麻麻,遍布各大洲。
这张海报,在强子心里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远比上次管理培训更为复杂的波澜。
管理培训,他尚能凭借扎实的车间经验和一点悟性,勉强跟上。可英语……那二十六个字母的排列组合,对他而言,是比任何复杂的机器图纸都要遥远和陌生的存在。那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符号。
海报前围了不少人,议论纷纷。
“哎哟,都这岁数了,还学啥Abc啊?”
“就是,跟老外叽里咕噜的,咱们又用不上。”
“免费的呢,不去白不去?”
“你去?你二十六个字母认全乎了吗?”
哄笑声中,大多数人摇着头走开了。强子站在原地,目光胶着在那张地图上。那些红色的圆点,像一团团小小的火苗,灼烧着他的视线。他想起管理培训时王老师说过的话:“视野决定高度。”他的视野,难道就只能局限在这座厂房之内,只能看懂中文的图纸和单据吗?
一种强烈的不甘,混合着对未知领域的本能畏惧,在他胸腔里冲撞。
下班后,他鬼使神差地走到了负责报名的人力资源部办公室门口。门开着,里面只有文员小刘在整理表格。报名表稀稀拉拉地放着几张,看来响应者寥寥。
“强子哥?有事?”小刘抬头看到他,有些意外。
强子喉咙有些发干,他指了指墙上的海报:“这个……英语班,还能报名吗?”
“能啊!”小刘热情地拿出一张崭新的报名表,“填一下基本信息就行。强子哥你好厉害,还敢报英语班!”
强子接过表格,手指因为用力微微泛白。他趴在门口的办公桌上,一笔一划地填写自己的姓名、部门、工号。当写到“英语基础”这一栏时,他停顿了很久,最终,带着一丝羞愧,在“零基础”后面打了个勾。
交表的时候,他感觉脸上有点发烫,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几天后,英语班在一个小会议室开课了。来的人比预想的稍多,但也就十几个人,大多带着好奇和试探的神情。
授课的是行政部一位刚毕业的海归硕士,姓陈,年轻,充满活力,说话语速很快。
“Good evening, everyone! wele to the business English class!” 陈老师笑容灿烂地开场。
下面一片寂静,大多数人脸上都是茫然。
强子坐在角落,心脏砰砰直跳。那串流畅而陌生的音节灌入耳中,他努力想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词汇,却失败了。这种感觉,比他第一次面对完全看不懂的德国设备图纸时,还要无助和恐慌。
“Now, lets start with self-introduction. You can say, my name is…,然后是你的名字。”陈老师试图引导。
轮到强子时,他僵硬地站起来,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周围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感觉比第一次主持早会面对全组人时还要紧张百倍。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挤出了几个字:“my name is… qiang… Zi.”
发音怪异,声调僵硬。他说完立刻坐下,手心全是汗。
陈老师鼓励地笑了笑,纠正了一下“qiang”的发音,然后继续下一个。
接下来的时间,强子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充满迷雾的森林。他看着白板上那些弯曲的字母,听着陈老师讲解什么是“名词”、“动词”,什么是“主谓宾”,脑子像一团被猫咪玩弄过的毛线,彻底乱了套。
“I, you, he, she, it…”
“this is a pen.that is a book.”
最简单的句子,在他听来都如同密码。他努力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试图跟上节奏,但那些符号和声音,就像滑不留手的泥鳅,一次次从他理解的边缘溜走。
课间休息时,旁边一个其他部门的班长笑着调侃:“强子,听得咋样?我反正是一脑袋浆糊了。”
强子勉强笑了笑,没说话。他看着自己笔记本上那些歪歪扭扭、照着葫芦画瓢抄下来的字母和单词,旁边还用汉字标注了发音——“古德”(good),“衣文宁” (evening)……
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攫住了他。在车间里,他是技术冠军,是能解决问题的小组长。可在这里,他变成了最笨拙、最无知的那个,连小学生都不如。
回去的路上,夜风微凉。强子看着这座被灯火点亮的庞大工业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世界很大,而自己懂得太少。管理知识打开了一扇门,而英语,似乎是通往门后更广阔天地的第一道,也是最陡峭的阶梯。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张写着蹩脚音标的纸条,心里五味杂陈。
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难走得多。
但,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没有回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