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市的晨曦初露,刚刚洒过“老铁记”铁匠铺的门楣,陈砚便携带水力计时器的初步图纸,前来寻找精通西域器械的工匠——自从承接汉武帝的“水力计时器”任务以来,他发现墨家传统的齿轮虽坚固耐用,但在精密传动方面仍有欠缺,而源自西域的“渐开线齿形”技术,或许能弥补这一不足。
刚踏入铁匠铺,便传来一阵熟悉的爽朗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西域风格锦袍、面容刚毅的男子,正与铺主热烈讨论着一块奇特的金属矿石。
“这位莫非是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大人?”陈砚心中一动,快步上前。男子转过身来,目光锐利而温和,正是三年前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
张骞见陈砚身着少府官服,又认得自己,遂笑着拱手道:“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是何方人士?”“在下陈砚,现任少府器械丞,此前在雁门推广墨家技术,曾听闻大人西域之行的壮举。”陈砚回礼,目光落在张骞手中的矿石上,“此矿石色泽银白,质地坚硬,不似中原常见铁矿,莫非是西域特产?”
张骞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取出矿石递给陈砚:“陈丞好眼力!此乃西域大宛国的‘精铁石’,含碳量极低,质地比中原生铁更坚韧,却比青铜更轻便。我本想带回来请工匠研究,看能否用于打造兵器,没想到在此遇到懂行之人。”陈砚接过矿石,激活“历史锚点雷达”——雷达瞬间弹出信息:“西域精铁石(大宛特产),含碳量0.2%,可锻造高韧性钢材,适用于精密器械与骑兵兵器;关联线索:大宛国掌握‘低温锻打’工艺,可提升精铁石性能。”
“若能合理利用此矿石,必能大幅提升我大汉器械的质量!”陈砚激动地说道,“目前我正致力于研发‘水力计时器’,需要精密的齿轮传动。中原的钢铁虽坚硬,却易因温差而变形,而这精铁石的韧性,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张骞闻言,眼前一亮:“若陈丞能将墨家技术与西域资源相结合,不仅能改良器械,更能加强大汉与西域的联系!我在西域时,曾见到大宛、乌孙等国的工匠,他们擅长打造轻便的骑兵弯刀和耐旱的水车,只是缺乏系统的机关术理论。若能互通有无,对双方都将大有裨益。”
两人越谈越投机,索性移步至铁匠铺后院的茶亭。张骞取出随身携带的西域舆图,铺在石桌上:“西域诸国多产良马、矿石与特色木料,如鄯善国的‘胡杨木’,质地坚硬且耐腐,适合制作机关器械的框架;于阗国的‘和田玉’,可打磨成精密的轴承;而大宛国的‘汗血马’,若能配上墨家改良的马鞍与马镫,骑兵战力定能倍增。”
陈砚凝视着舆图上标注的资源点,激活了系统光幕——骤然间,光幕上弹出“隐藏任务触发”的提示:“检测到西域资源与墨家技术的协作潜力,解锁‘西域协作’隐藏分支。任务目标:与张骞合作,建立‘汉西技术交流驿站’,推动中原与西域的技术、资源互通;任务奖励:解锁‘西域资源图谱’(标注各国特产与技术),获得大宛国‘低温锻打’工艺图纸,功绩值 + 1000,青铜残片‘跨地域能量共鸣’功能(可远程协调不同地域的工坊技术)。”
“张骞大人,我有一策,可促成大汉与西域的技术协作。”陈砚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我们可向陛下上奏,在河西走廊的敦煌设立‘汉西技术交流驿站’。一方面派遣墨家工匠前往驿站,向西域工匠传授机关术与高炉炼铁技术;另一方面邀请西域工匠来长安学习,同时收购西域的特色资源,用于器械研发。如此一来,既可增强大汉与西域的联系,也能为我大汉的技术革新提供有力支持。”
张骞听罢,拍手称赞:“此计甚佳!我正欲向陛下进言,加强同西域的合作,却苦于无具体方案。如今有陈丞的墨家技术支持,此事必成!明日早朝,我便与你一同奏请,陛下素来重视西域事务,定会准奏。”
次日早朝,陈砚与张骞联名上奏“设立汉西技术交流驿站”的提议。汉武帝审视两人呈上的西域资源图谱与协作方案,龙颜大悦:“此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商路;今有陈砚以技术为桥梁,定能使大汉与西域的联系更为紧密!朕准奏,即刻拨付银两,在敦煌修建驿站,由陈砚负责技术统筹,张骞负责协调西域诸国,务必使此事早日落实!”
散朝后,汉武帝特意留下陈砚,赏赐他一块“西域通行令牌”:“此令牌可在西域诸国通行无阻,若遇阻碍,可凭此调动当地驻军。朕期望你尽快将西域的优质资源与技术引入中原,为明年正月的朝会,献上更卓越的器械成果。”陈砚接过令牌,心中充满感激与责任感:“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早日建成汉西技术交流驿站,推动大汉与西域的技术合作。”
回到器械署,陈砚迅速着手筹备前往敦煌的各项事宜——他从墨家工坊挑选了十名精通机关术与炼铁技术的工匠,整理出《墨家基础技术手册》(涵盖水力机关、零件标准化等内容),并准备好了高炉炼铁的简易设备图纸,以便在驿站推广。与此同时,张骞派人快马加鞭前往西域,向各国传达大汉邀请技术交流的讯息。
三日后,陈砚与工匠们启程前往敦煌。临行前,墨尘特意赶来送行,递给他一卷《墨家工巧录》补遗:“这是我近日整理的‘耐旱机关’图纸,适合西域的干旱气候,或许能派上用场。”陈砚接过图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从雁门到长安,从边疆防御到西域协作,墨家技术的推广之路虽充满挑战,却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队伍行至河西走廊时,远处的敦煌城已隐约可见。陈砚勒住马匹,凝望着茫茫戈壁上的商队身影,心中满怀期待——汉西技术交流驿站的建立,不仅意味着解锁一个隐藏任务,更是墨家技术迈向更广阔舞台的开端。他仿佛已预见,中原的高炉炼铁技术将在西域落地生根,西域的精铁石与胡杨木,将转化为大汉的精密器械与坚固防线;而“兼爱非攻,利天下民”的理念,也将随着技术的传播,在更遥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夕阳西沉,金色的余晖洒落在戈壁之上,为这支奔赴敦煌的技术队伍,披上了一层希望的霞光。陈砚心中明了,西域协作的新征程已然开启,而这,不过是墨家技术助力大汉走向辉煌的又一篇重要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