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腊月便在日渐浓厚的年味儿中滑向尾声。谢珩在悦来居住下,白日里或去市井闲逛,观察风土人情,或应掌柜之邀,于大堂结界内开讲些“忘川轶事”(自然隐去了真实名号与地点),引得寥寥住客与闻讯而来的左邻右舍啧啧称奇,悦来居的生意竟真因此提振了不少,掌柜的整日笑得合不拢嘴。而随着年关逼近,客栈琐事愈发繁多,谢珩这位特殊的客官,也渐渐被掌柜父女视作了半个“自己人”,自然而然地卷入到了这辞旧迎新的忙碌与喜悦之中。
腊月廿四,祭灶过后,便是“扫尘日”。客栈虽小,亦需里外洒扫,以祈新年清吉。掌柜的早早关了店门,与秀娘一起,忙着拆卸窗帘门帘,擦拭桌椅门窗,清扫屋角梁上的积年尘垢。谢珩本欲袖手旁观,但见秀娘一个姑娘家,踩着凳子踮着脚,费力地去够高处的蛛网,掌柜的也累得气喘吁吁,他便也挽起了袖子(虽仙体不染尘,但姿态要做足),帮忙搬运些重物,或是用他那远超常人的稳定手法,擦拭那些精细的窗棂雕花。
秀娘起初还有些不好意思,连声道:“谢客官,这怎么使得!您是客人……”谢珩却笑道:“既同住一个屋檐下,便是缘分,何分彼此。况且,活动活动筋骨也好。”他动作从容优雅,效率却极高,那些难清理的角落,经他手一抹,便光洁如新。掌柜的在旁看着,心中更是感慨,只觉得这位谢客官不仅见识广,为人也如此平和,毫无架子。
扫除完毕,便是写春联、贴福字。掌柜的虽认得几个字,笔墨却是不通的。他买了红纸回来,正琢磨着是去求街口的代书先生,还是随便买两副现成的,谢珩见状,便道:“若掌柜不弃,谢某或可代劳。”
掌柜的大喜过望,连忙铺纸研墨。秀娘也好奇地围在一旁观看。谢珩执笔,略一沉吟,他心中所藏诗词歌赋无数,但既要贴合客栈生意,又需应景,便选了一副通俗而吉庆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悦近来远”。笔走龙蛇,用的是端正而不失风骨的楷书,墨迹饱满,气韵生动。
“好!好字!好寓意!”掌柜的虽不懂书法精妙,但见那字方正有力,寓意吉祥,已是欢喜不尽。秀娘看着那淋漓的墨迹,又看看谢珩专注的侧脸,眼中异彩连连。
写罢春联,又写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福”字。谢珩笔下的“福”字,饱满圆润,暗合道家圆满之意。待到张贴时,掌柜的特意将最大的“福”字倒贴在大门正中,乐呵呵地道:“福到了!福到了!”谢珩看着这凡俗间最朴素的祈愿,嘴角也不禁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
腊月廿七、八,是置办年货最热闹的时候。掌柜的要去采买祭祀祖先的香烛纸马、招待亲友的干鲜果品、以及过年期间自家吃的米面粮油、鸡鸭鱼肉,忙得脚不沾地。秀娘自然要跟着帮忙提拿。谢珩左右无事,便也一同前往,权当是体验这岁末京城最鼎盛的市井风情。
一踏入年货集市,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人潮比平日多了数倍,摩肩接踵,喧声震天。各种摊位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卖门神、年画的,将秦琼尉迟恭、各种吉祥图案挂得满墙满架,红艳艳一片;卖鞭炮烟花的,摊主大声吆喝着“炮打双灯”、“飞天十响”,引得孩童驻足流连;卖干果的,核桃、红枣、栗子、瓜子堆成小山;卖生鲜的,活鸡活鸭在笼中扑腾,猪肉羊肉挂在铁钩上,还滴着血水;更有那卖彩灯、卖剪纸、卖小孩玩具的……空气中混杂着香料、硝烟、食物、牲畜等各种气味,浓郁而热烈。
掌柜的精打细算,在人群中穿梭,与摊主们熟练地讨价还价。秀娘紧跟其后,仔细挑选着品相好的红枣、饱满的花生。谢珩跟在一旁,时而帮掌柜的拿主意(“这尾鱼鲜活,可买”),时而自己也会买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比如一个绘着胖娃娃抱鲤鱼的泥人,或是一盏小巧的走马灯,顺手递给秀娘,只说是“添个趣儿”。秀娘接过,总是红着脸低声道谢,小心地收好。
看着掌柜为了一文钱与摊主争得面红耳赤,看着秀娘因为买到物美价廉的年货而露出的满足笑容,看着周围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新春的期盼,谢珩心中那份属于仙神的疏离感,在这浓郁的人间烟火气中,似乎又淡去了几分。他甚至学着凡人的样子,在一个卖糖瓜的摊子前,买了几个祭灶剩下的、便宜处理的糖瓜,分给掌柜和秀娘,那甜腻的滋味在口中化开,带着一种简单的、属于尘世的满足。
大年三十,悦来居彻底歇业。掌柜的早早贴好了春联、门神,挂上了红灯笼。客栈里只剩下他们三人,反而显得格外温馨。
下午便开始准备年夜饭——最重要的便是包饺子。掌柜的和面,秀娘调馅(白菜猪肉馅,加了点香油,香气扑鼻)。谢珩从未亲手包过饺子,看着秀娘灵巧的手指捻动,一个个形如元宝、肚皮滚圆的饺子便从她手中诞生,觉得甚是有趣。
“谢客官,您也试试?”秀娘见他看得专注,抿嘴笑道,递过一个擀好的饺子皮。
谢珩从善如流,接过皮,舀了馅,依样画葫芦地捏合。他手指稳定,操控力极强,按理说不难,但初次尝试,包出来的饺子不是馅少瘪平,就是形状怪异,甚至有几个露了馅。秀娘看得忍俊不禁,连忙上前指点:“您看,馅要放在中间,皮子边缘要沾点水,这样才粘得牢……对,手指要这样捏出褶子……”
她靠得近,声音轻柔,带着少女特有的气息。谢珩低头学着她的手法,偶尔抬头,便能看见她专注教学的认真侧脸和微微颤动的睫毛。他学得极快,不过几个之后,包出的饺子便有模有样了,甚至比秀娘包的还要规整几分。
“谢客官您学得真快!”秀娘惊叹道。
掌柜的在一旁看着女儿与谢客官并肩包饺子的和谐景象,脸上露出欣慰而又有些复杂的神色,只是呵呵笑着,手下揉面的力气更足了。
夜幕降临,客栈内外灯火通明。堂屋里,八仙桌上摆满了虽不奢华却十分丰盛的年夜饭:整只的炖鸡、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四喜丸子、各色腊味、还有几样清爽小菜。当然,主角是那几大盘刚刚煮好、热气腾腾的白胖饺子。
祭祀过祖先(掌柜的对着牌位恭敬叩拜),三人围桌坐下。掌柜的取出早已温好的一壶酒,给谢珩和自己满上,也给秀娘倒了一小杯甜米酒。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已经开始响起。
“谢客官,多谢您这段时日的照顾,还帮了小店这么多忙!老朽敬您一杯!祝您新年万事如意!”掌柜的举起酒杯,真诚地说道。
秀娘也怯生生地举起酒杯:“谢客官,新年安康。”
谢珩看着眼前这对朴实的父女,看着这桌充满家常气息的年夜饭,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他举杯相迎,微笑道:“多谢掌柜,多谢秀娘姑娘。也祝你们新的一年,平安喜乐,生意兴隆。”
杯中酒液温热,入喉微辣,却带着人间最真挚的祝福。饺子蘸着醋和蒜泥,味道鲜美无比,远胜忘川任何灵植仙肴。席间,掌柜的絮絮叨叨说着来年的打算,秀娘偶尔插话,气氛融洽而温暖。谢珩大多静静听着,偶尔回应几句,感受着这从未体验过的、属于“家”的守岁氛围。
正月初一,京城各处庙会开放,最为热闹的当属厂甸、白云观等处。掌柜的要留在客栈招待可能上门拜年的老街坊,便让秀娘陪着谢珩去逛逛庙会,见识见识京城新年的盛景。
厂甸庙会,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比起腊月里备年货的集市,这里更多了几分游乐和喜庆的色彩。各种杂耍百戏令人目不暇接:吞刀吐火的、爬杆走索的、耍猴戏的、演傀儡戏的……喝彩声、锣鼓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秀娘到底是少女心性,到了这里,也比平日活泼了许多。她带着谢珩穿梭在人群中,看完了胸口碎大石,又挤进去听了一段滑稽可笑的双簧,被逗得前仰后合。她指着卖大风车、空竹、噗噗噔儿(琉璃喇叭)的摊子,如数家珍地给谢珩介绍玩法。谢珩见她喜欢,便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大风车递给她。秀娘接过,举在手中,风车在寒风中呼呼飞转,映着她红扑扑的笑脸,格外明艳。
他们还去听了京韵大鼓,看了拉洋片,品尝了庙会上特有的爱窝窝、驴打滚、豌豆黄等小吃。谢珩依旧从容,但目光中多了几分对这鲜活尘世欢乐的欣赏。他看着秀娘像只快乐的鸟儿,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感受着她发自内心的喜悦,仿佛自己也沾染了这份凡俗的快乐。
夜幕降临,重头戏便是看烟花。他们寻了一处地势稍高的地方,只见京城各处,不时有烟花窜上夜空,砰然炸开,化作满天绚丽的星雨,虽不及后世繁复,但在那漆黑的夜幕衬托下,也别有一番古朴而热烈的美感。尤其是宫中方向燃放的“盒子花”,层层叠叠,变幻出亭台楼阁、人物鸟兽的形状,引得地面上一片惊叹。
秀娘仰着头,看着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眼眸中被璀璨的烟花点亮,喃喃道:“真美啊……”她站在谢珩身侧,寒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和衣袂,在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漫天华彩之下,显得既渺小,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谢珩负手而立,静静地看着这人间最美的夜景之一,看着身旁少女那纯然的欣喜,心中一片宁静。仙寿恒昌,看尽星辰起落,或许都不及这片刻人间烟火带来的触动。这趟阳世之行,这意外的年节经历,于他漫长仙途而言,不过一瞬,却已在心湖中投下了清晰的涟漪。
随着子时过去,喧闹的京城渐渐沉寂下来,唯有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和地上厚厚的红色鞭炮碎屑,昭示着刚刚过去的狂欢。谢珩与秀娘踏着月色和满地的红纸屑,缓缓向悦来居走去,新的一年,就在这宁静而充满希望的夜色中,悄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