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短短两个月,赵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父皇对谢珩青睐有加,若是此人成了我的学官,太子之位也未必不可争一争。
谢珩披着褐色大氅进来,发间落下的细雪被殿内的暖意一熏,霎时消融。
众人视线都看了过来。
谢珩对上几个熟识之人的视线,微微点头。
谢珩一坐定,赵构就过来了。
“先生,近来可好。”
谢珩皱眉看着赵构,“去找李纲聊聊,谈谈梅花,山水,美食之类的。”(历史上宣和七年李纲才被召回。)
“还有种师道,跟他夸张载。重点聊聊天文地理和横渠四句。”(种师道曾拜张载为师。)
赵构先是一愣,然后端着酒杯先朝离他最近的李纲走去。
此刻,赵构心里一紧张,只剩下李纲,美食。
种师道,天文这几个字。
赵构面色沉静的走到李纲面前,“李少卿,构敬您一杯。”
刚被召回汴京的李纲看着这位气质沉稳的康王,心中满是惊诧,他和这位以往并无交集啊。
这样想着,李纲面色不变,端起酒杯回敬,“谢康王殿下惦念老臣。”
赵构手心渗出一层汗,两人喝完酒后,赵构抛出话题,“听先生说沙县小吃乃是一绝,构多次听闻先生想在汴京开一家沙县小吃。
听闻少卿之前在南沙洲沙县任职,故来与少卿探讨一番。”
听到此言,李纲的防备减少了不少。
前些日子,吴敏就滔滔不绝的给他说起了这位别具一格的谢学士,没想到他对美食还有研究。
两人围绕着美食开始话题。
李纲是个爱吃的,赵构不但嘴吊还经过谢府厨师的投喂,再加上谢珩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时会以当地美食为切入点。
两人一时聊的很畅快。
旁边听了一耳朵的人沉默的听二人争论豆腐脑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
那人心里暗道,我看你们俩是闲的。
两人都试图说服对方时,就被一道尖锐的声音打断了。
二人对视一眼,
过会再战。
“官家驾到。”
赵构快步回到自己的座位。
分列两旁的人齐身行礼,“拜见关官家,官家万安。”
赵佶身着明黄织金云龙袍,缓缓端坐于九龙宝椅上,
朝着殿下殿下文武百官朗声道,“众卿平身。”
“谢官家。”
殿外风雪初歇,殿内却是暖意融融。
赵佶举杯对百官笑道:“今岁丰稔,百姓安乐,此乃家国之幸。众卿举杯共饮,以贺佳节。”
谢珩垂眼,随大流起身,百姓哪里安乐了,北方起义军众多,都是穷苦百姓。
众人饮酒后,就开始四处走动。
内侍们捧着描金漆盘,依次呈上各色珍馐。
看着雕花蜜煎,清蒸江瑶柱、炙烤金橙鸭,三脆羹等菜,谢珩一时没了胃口。
赵构接着完成先生给的任务,和李纲寒暄两句后,一路和人攀谈两句,逐渐靠近种师道。
种师道正郁闷的喝着酒,就听见一道清亮的声音响起,“种将军,怎得一人在此喝闷酒。”
种师道抬头,就看见赵构一脸担忧的看着他,透过这双眸子,他好似看到了自己两个逝去的儿子。
“溪儿,不,康王殿下,臣失仪。”
赵构微微摇头,“构听闻将军于天文一事颇有见解,想来请教一番。”
赵构的搭话驱散了些许种师道接连失去两个儿子的阴霾。
而且康王的关心的看着他的神情跟溪儿如出一辙。
“不知康王有什么疑惑?”
赵构脑袋一闷,他还真没什么要问的。
赵构陷入沉思。
终于想起了试卷上的一道题。
赵构自信的问道,“敢问种将军,银河是河吗?”
本来自信满满的种师道神色一愣,“自然不是了。”
“那它为什么叫银河呢?”
种师道又是怔愣片刻,“自然是因为它的走势像一条蜿蜒的河流。”
种师道觉得这位康王在消遣他。
等下一个问题出来后,种师道不再这么想了。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
乐师们在殿角奏响《庆丰年》,丝竹之声与觥筹交错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常。
赵枢鬼鬼祟祟的多次路过赵构身边,听着赵构不是和人聊山水就是聊吃的,不屑的撇撇嘴,还以为你说什么呢?
赵枢心中一乐,如此好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了。
赵枢朝谢珩走去。
谢珩眼前一黑,就看到人高马大的赵枢挡在他面前。
“肃王殿下可有事?”
赵枢对上谢珩暗含杀意的眼神,后背一凉,连忙道,“无事无事,叨扰了。”
谢珩莫名其妙的看着赵枢慌张的脚步,没有再理他。
宴席过半,赵佶一时兴起,命近侍取来文房四宝,当场写下写下“天下同乐”四字。
“临渊,你也来写一幅。”
蔡京握紧手心,此等殊荣,他从未有过,他谢珩算老几。
谢珩忽视蔡京快要喷火的眼神,镇定自若的题下“河清海晏”四字。
看着谢珩飘逸洒脱的字体,赵佶哈哈大笑,“朕就是喜欢临渊这手字,不比朕的差。”
谢珩抬手道,“官家之字结构精巧,布局和谐,自有风骨,哪是臣之字能比的。”
谢珩的一番话挠到了赵佶的痒处,嘴角忍不住上扬,“临渊,朕库房里有上好的龙息墨,等会让童贯给你拿来。”(墨是编的。)
底下文武大臣对于谢珩的受宠程度都大感诧异。
至少蔡相公就没得到陛下亲赐的龙息墨。
这龙息墨是陛下专用,三年可得一方墨,珍贵异常,就这么给了谢珩,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去看蔡京的脸色。
谁知这位面色如常的品着茶。
没人看见,蔡京袖子里的手紧紧陷进掌心。
待到子时将近,内侍们抬来数十架烟花,在宫门外点燃。
赵佶携百官出了殿门,一同赏烟花。
刹那间,五彩烟花冲上夜空,照亮了半个汴京城,与城中百姓家点燃的爆竹声遥相呼应。
整个汴京都洋溢在团圆的氛围中。
回到府邸,谢珩看着空荡荡的卧室,也无心守岁,径直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