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谢珩对士族并无针对之意,董厥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并非士族出身,可朝堂上不乏世家官员,好在临渊态度没那么绝对,他自是可从中调停一二。
不让他们在关键时候拖后腿。
谢珩走后,暗处的诸葛瞻走了出来,
“董公,听说临渊跟姜伯约走得很近,你说临渊会不会受姜伯约的影响,急于北伐。”
董厥笑着捋了捋胡子,“思远多虑了,谢临渊若是那等容易受人影响的人,就不会带着一筐奏折上书,当朝弹劾了。”
说到这个,诸葛瞻也大笑起来,
“那时,我还以为那里全都是弹劾奏疏,没想到就三个是真的。”
两人边走边聊,
“其实,老夫也没想到啊!
他竟那般胆大无畏。”
两人面上是同样的欣赏,“董公,如今蜀地已呈现生机之气,但北伐还是需要慎重才是。”
董厥其实觉得此时不是北伐的时机。
有了前一年的基础和经验,谢珩开始大刀阔斧的调整司农署衙的人手,很快,一批有才华。干实事的人,就进了署衙。
谢珩专门成立了商部,将吕清桓提拔为商部主事,农部由马承宇领头。
把事情都安排下去,谢珩开始全力把时间用在培训暗探身上。
有时候一个有智慧的暗探能迅速做出判断,什么时候该怎么配合,才能达到最大的战果。
刘璿和刘谌屡次来找谢珩,都只获得了沓课业。
刘谌看着一指厚的纸张,哭丧着脸,
“先生,太子哥哥也就罢了,为什么我也这么多。”
谢珩冷眼看了二人一眼,二人顿时噤若寒蝉。
“你是要当个将帅,还是要当士卒,你自己选,我不逼你。”
刘谌即刻正色起来,“弟子明白了。”
然后两人的目光一同看向刘璿。
刘璿饮茶的手一顿,他又没抱怨,
“弟子也明白了。”
又给两人拿了两本书,随后嘱咐刘谌,
“你好好练。”
刘谌愣愣点头。
两人出了谢府,刘谌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太子哥哥,先生是何意?”
刘璿无奈的看了一眼刘谌,
“先生怎么说,你怎么做,怎么感觉你练武之后,脑子就直了很多。”
刘谌摸了摸头,“好像是,不过不用动脑子,感觉也太好了。”
刘璿翻身上马,眼神瞥了眼刘谌怀里的书和课业,嘴角勾起,
“五弟,为兄先行一步。”
刘谌看着已经远去的兄长,停转很久的脑子开始转运起来。
皇兄莫不是着急回去做课业吧!
不行,他也要快点完成。
以往先生只有他一个弟子,他有时候交慢一些,先生只是看着他叹气,可先生成了兄长的夫子后,他就成了懒散的那个。
先生看他越来越不顺眼了。
他有预感,这次他要是落后太多,先生保不准会罚他。
这么想着,刘谌也骑上马,驱马离去。
四月初,越来越多新奇的东西出现在成都,很多有手艺的人被招入工厂。
铁工坊外面重兵把守。
刘禅看着谢珩的上书,要人给人,要钱给钱。